中原证券-恩捷股份-002812-中报点评,盈利回落,业绩短期承压-230829

文本预览:
恩捷股份(002812) 事件:公司公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短期承压。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5.68亿元,同比下降3.27%;营业利润16.79亿元,同比下降31.80%;净利润14.05亿元,同比下降30.45%;扣非后净利润13.44亿元,同比下降30.7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2.71亿元,同比增长129.86%;基本每股收益1.55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60%,利润分配预案为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5元(含税)。其中,公司第二季度实现营收30.0亿元,环比增长16.80%;净利润7.55亿元,环比增长16.36%。2023年上半年,公司非经常损益合计6075万元,其中政府补助6422万元。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可分为三类:一是膜类产品,包括锂电池隔膜(基膜和涂布膜)、BOPP膜(烟膜和平膜);二是包装印刷产品,主要包括烟标和无菌包装;三是纸制品包装,包括特种纸等。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和动力电池产量持续增长,带动隔膜出货增加。中汽协和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687.26万辆,同比增长95.96%,占比25.60%;2023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374.49万辆,同比增长44.48%,合计占比28.29%。伴随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及动力电池出口增加,我国动力电池产量持续增长。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545.22GWh,同比大幅增长148.19%,连续两年翻倍增长,其中出口在我国动力电池产量中占比12.49%。2023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284.44GWh,同比增长32.93%,出口占比提升至19.78%。2023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等多次提及新能源汽车,总体预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预计860万辆,同比增长25.1%,我国动力电池产量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储能电池需求增速提升,二者叠加带动锂电池隔膜需求增长。高工锂电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锂电池隔膜出货124亿㎡,同比增长58.97%;2023年上半年出货72亿㎡,同比增长24%。 公司锂电池隔膜业绩短期承压,预计2023年出货仍将增长。2018年以来,公司膜类产品营收持续高增长,由2018年的19.23亿元大幅增至2022年的112.50亿元,在公司营收中占比则由2018年的78.25%大幅提升至2022年的89.35%,近年高增长及占比提升主要源自锂电池隔膜销量增长带动收入增长,其中2022年上海恩捷营收109.96亿元。2023年上半年,公司膜类产品营收49.58亿元,同比下降5.28%,占比89.03%维持高位。预计2023年锂电池隔膜出货仍将增长,主要基于:一是伴随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出货增长,锂电关键材料隔膜出货将增长;二是公司锂电池隔膜行业地位显著,湿法隔膜稳居全球龙头,产品下游涵盖动力、储能和消费领域;三是隔膜生产基地全球化布局,公司国内生产基地包括上海、无锡、珠海、常州、厦门等,并在匈牙利建设首个外海生产基地;四是隔膜行业发展需要长期技术投入,其发展趋势包括涂覆膜占比提升、锂电池隔膜轻薄化等,而涂覆技术和轻薄化等需要长期技术投入,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2.07亿元,在公司营收中占比7.20%。 公司无菌包装业务营收持续增长。近年来,公司无菌包装业绩持续增长,其中2022年实现营收6.20亿元,同比增长7.22%,在公司营收中占比4.92%。2023年上半年,公司无菌包装营收3.61亿元,同比增长39.07%,占比提升至6.48%。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能生产辊式无菌包、预制型无菌包和屋顶包的企业之一,国内知名大型乳企及饮料生产加工企业均是红创包装的主要客户,如伊利、蒙牛、光明乳业、新希望乳业、达利、东鹏、完达山等,产品质量及服务获一致认可,总体预计全年业绩持续增长。 公司盈利能力承压,预计2023年下半年仍承压。2023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43.51%,同比回落6.51个百分点;第二季度毛利率为41.35%,环比第一季度回落4.68个百分点。2023上半年公司分产品毛利率显示:膜类产品为44.97%,同比回落13.57个百分点,主要系行业竞争加剧。结合锂电产业细分领域产能总体过剩,隔膜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预计下半年公司盈利仍将承压。 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2023-2024年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分别为3.65元与4.77元,按8月28日67.73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PE分别为18.54倍与14.20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中原证券-恩捷股份-002812-中报点评,盈利回落,业绩短期承压-230829(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原证券-恩捷股份-002812-中报点评,盈利回落,业绩短期承压-230829(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原证券《中报点评,盈利回落,业绩短期承压》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恩捷股份(002812) 事件:公司公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短期承压。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5.68亿元,同比下降3.27%;营业利润16.79亿元,同比下降31.80%;净利润14.05亿元,同比下降30.45%;扣非后净利润13.44亿元,同比下降30.7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2.71亿元,同比增长129.86%;基本每股收益1.55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60%,利润分配预案为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5元(含税)。其中,公司第二季度实现营收30.0亿元,环比增长16.80%;净利润7.55亿元,环比增长16.36%。2023年上半年,公司非经常损益合计6075万元,其中政府补助6422万元。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可分为三类:一是膜类产品,包括锂电池隔膜(基膜和涂布膜)、BOPP膜(烟膜和平膜);二是包装印刷产品,主要包括烟标和无菌包装;三是纸制品包装,包括特种纸等。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和动力电池产量持续增长,带动隔膜出货增加。中汽协和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687.26万辆,同比增长95.96%,占比25.60%;2023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374.49万辆,同比增长44.48%,合计占比28.29%。伴随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及动力电池出口增加,我国动力电池产量持续增长。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545.22GWh,同比大幅增长148.19%,连续两年翻倍增长,其中出口在我国动力电池产量中占比12.49%。2023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284.44GWh,同比增长32.93%,出口占比提升至19.78%。2023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等多次提及新能源汽车,总体预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预计860万辆,同比增长25.1%,我国动力电池产量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储能电池需求增速提升,二者叠加带动锂电池隔膜需求增长。高工锂电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锂电池隔膜出货124亿㎡,同比增长58.97%;2023年上半年出货72亿㎡,同比增长24%。 公司锂电池隔膜业绩短期承压,预计2023年出货仍将增长。2018年以来,公司膜类产品营收持续高增长,由2018年的19.23亿元大幅增至2022年的112.50亿元,在公司营收中占比则由2018年的78.25%大幅提升至2022年的89.35%,近年高增长及占比提升主要源自锂电池隔膜销量增长带动收入增长,其中2022年上海恩捷营收109.96亿元。2023年上半年,公司膜类产品营收49.58亿元,同比下降5.28%,占比89.03%维持高位。预计2023年锂电池隔膜出货仍将增长,主要基于:一是伴随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出货增长,锂电关键材料隔膜出货将增长;二是公司锂电池隔膜行业地位显著,湿法隔膜稳居全球龙头,产品下游涵盖动力、储能和消费领域;三是隔膜生产基地全球化布局,公司国内生产基地包括上海、无锡、珠海、常州、厦门等,并在匈牙利建设首个外海生产基地;四是隔膜行业发展需要长期技术投入,其发展趋势包括涂覆膜占比提升、锂电池隔膜轻薄化等,而涂覆技术和轻薄化等需要长期技术投入,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2.07亿元,在公司营收中占比7.20%。 公司无菌包装业务营收持续增长。近年来,公司无菌包装业绩持续增长,其中2022年实现营收6.20亿元,同比增长7.22%,在公司营收中占比4.92%。2023年上半年,公司无菌包装营收3.61亿元,同比增长39.07%,占比提升至6.48%。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能生产辊式无菌包、预制型无菌包和屋顶包的企业之一,国内知名大型乳企及饮料生产加工企业均是红创包装的主要客户,如伊利、蒙牛、光明乳业、新希望乳业、达利、东鹏、完达山等,产品质量及服务获一致认可,总体预计全年业绩持续增长。 公司盈利能力承压,预计2023年下半年仍承压。2023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43.51%,同比回落6.51个百分点;第二季度毛利率为41.35%,环比第一季度回落4.68个百分点。2023上半年公司分产品毛利率显示:膜类产品为44.97%,同比回落13.57个百分点,主要系行业竞争加剧。结合锂电产业细分领域产能总体过剩,隔膜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预计下半年公司盈利仍将承压。 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2023-2024年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分别为3.65元与4.77元,按8月28日67.73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PE分别为18.54倍与14.20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