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证券-珠海冠宇-688772-2023年中报点评:消费业务回暖,动储业务蓄势待发-230829

文本预览:
珠海冠宇(688772) 【投资要点】 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3H1实现营业收入54.74亿元,同比变化-4.5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5亿元,同比增长293.20%,主要受益于美元走强以及原材料价格下降。23Q2实现营业收入30.97亿元,同比增长13.34%,原因是笔电类产品出货量增长,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2557.66%。费用率方面,公司23H1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42%/19.33%/8.84%/-0.44%,同比变化+0.04pcts/+3.28pcts/+2.17pcts/-0.68pcts。 消费业务盈利能力改善,PACK自供比例提升。23H1公司消费类产品实现营收49.34亿元,同比下降6.79%,实现毛利率24.32%,同比增长5.4pcts,盈利能力有所改善。此外,23H1消费类PACK自供比例达到31.97%,同比增长4.55pcts。报告期内,公司与华为、荣耀、中兴等智能手机厂商的合作持续深入,且首次实现苹果手机电池产品量产。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新兴消费电子业务,可穿戴设备、AR/VR设备、无人机产品有望成为公司业绩新增长点。 动储业务业绩高增,产品开发加速。23H1动力及储能业务实现营收4.21亿元,同比增长189.81%。1)动力领域:公司第一代12V启停电池已开发成功并获得通用、上汽、捷豹路虎等主机厂的高度认可,陆续开始量产供货。在第一代12V启停电池基础上,公司进一步研发第二代启停电池,有望实现30-50%低温功率性能提升。2)储能领域:公司通过家储业务逐渐向电网侧储能、发电侧储能、工商业储能业务过渡,公司自主开发的大型储能标准电芯已进入认证阶段,预计于23年完成认证工作,24年逐步量产。此外,公司和南网科技就储能系统方面达成合作,累计中标445MWh大储系统项目。 加码动储业务,产能持续扩张。由于公司动储产能进入瓶颈期,且频繁换线易对产线良率和效率造成负面影响,公司积极扩大产能。目前公司动力类电池年产能达到3GWh,浙江10GWh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正在建设中,重庆15GWh高性能新型锂离子电池智能化产线处于前期规划中。此外,公司拟投资不超过103亿元在四川德阳建设动力电池生产项目,一期规划产能为25GWh,建设周期42个月。随着公司动储产能持续释放,公司核心竞争力将再上新台阶。 【投资建议】 考虑到消费行业复苏情况与行业竞争格局,我们调整对公司2023/2024/2025年营收预测至125.61/160.17/205.3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46%、27.52%、28.18%,归母净利润为4.67、10.04、12.94亿元,同比增长413.56%、114.82%、28.92%,现价对应PE为49、23、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变动; 产品开发进度不及预期; 消费电子下游需求萎缩。
展开>>
收起<<
《东方财富证券-珠海冠宇-688772-2023年中报点评:消费业务回暖,动储业务蓄势待发-230829(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财富证券-珠海冠宇-688772-2023年中报点评:消费业务回暖,动储业务蓄势待发-230829(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方财富证券《2023年中报点评:消费业务回暖,动储业务蓄势待发》研报附件原文摘录)珠海冠宇(688772) 【投资要点】 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3H1实现营业收入54.74亿元,同比变化-4.5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5亿元,同比增长293.20%,主要受益于美元走强以及原材料价格下降。23Q2实现营业收入30.97亿元,同比增长13.34%,原因是笔电类产品出货量增长,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2557.66%。费用率方面,公司23H1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42%/19.33%/8.84%/-0.44%,同比变化+0.04pcts/+3.28pcts/+2.17pcts/-0.68pcts。 消费业务盈利能力改善,PACK自供比例提升。23H1公司消费类产品实现营收49.34亿元,同比下降6.79%,实现毛利率24.32%,同比增长5.4pcts,盈利能力有所改善。此外,23H1消费类PACK自供比例达到31.97%,同比增长4.55pcts。报告期内,公司与华为、荣耀、中兴等智能手机厂商的合作持续深入,且首次实现苹果手机电池产品量产。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新兴消费电子业务,可穿戴设备、AR/VR设备、无人机产品有望成为公司业绩新增长点。 动储业务业绩高增,产品开发加速。23H1动力及储能业务实现营收4.21亿元,同比增长189.81%。1)动力领域:公司第一代12V启停电池已开发成功并获得通用、上汽、捷豹路虎等主机厂的高度认可,陆续开始量产供货。在第一代12V启停电池基础上,公司进一步研发第二代启停电池,有望实现30-50%低温功率性能提升。2)储能领域:公司通过家储业务逐渐向电网侧储能、发电侧储能、工商业储能业务过渡,公司自主开发的大型储能标准电芯已进入认证阶段,预计于23年完成认证工作,24年逐步量产。此外,公司和南网科技就储能系统方面达成合作,累计中标445MWh大储系统项目。 加码动储业务,产能持续扩张。由于公司动储产能进入瓶颈期,且频繁换线易对产线良率和效率造成负面影响,公司积极扩大产能。目前公司动力类电池年产能达到3GWh,浙江10GWh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正在建设中,重庆15GWh高性能新型锂离子电池智能化产线处于前期规划中。此外,公司拟投资不超过103亿元在四川德阳建设动力电池生产项目,一期规划产能为25GWh,建设周期42个月。随着公司动储产能持续释放,公司核心竞争力将再上新台阶。 【投资建议】 考虑到消费行业复苏情况与行业竞争格局,我们调整对公司2023/2024/2025年营收预测至125.61/160.17/205.3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46%、27.52%、28.18%,归母净利润为4.67、10.04、12.94亿元,同比增长413.56%、114.82%、28.92%,现价对应PE为49、23、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变动; 产品开发进度不及预期; 消费电子下游需求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