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信证券-策略点评报告:活跃资本市场政策落地,市场向上动能不断累积-230828

文本预览:
投资要点 事件: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近日监管层再次推出多项重磅举措:1)自2023年8月28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2)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3)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或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等情况不得减持股份;4)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 税率下调短期明显提振A股市场情绪,中长期加速中国居民储蓄向股市搬家:此前印花税约占A股投资者交易成本的六成,2022年证券交易印花税达2759亿元,本次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征收预计将年让利A股投资者达千亿元,大幅提振A股投资者市场情绪,吸引场外资金加速入市。短期来看,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对市场走势有立竿见影的效果,A股历史上证券交易印花税有过8次调整,最近两次下降调整分别在2008年4月24日及2008年9月19日,当日上证指数涨幅均在9个点以上,后五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也取得显著的正收益。从中长期来看,证券交易印花税等交易成本下降,将大幅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吸引力。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在2019年10月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资产负债情况调查:1)中国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含商铺、厂房等)占比近七成,但中国家庭资产中的金融资产占比仅为20.4%;2)中国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中,银行理财、资管产品、信托、定期存款、现金和活期存款等具备刚兑性质的金融资产占比高达65.7%,而股票、基金等风险类金融资产占比分别仅为6.4%、3.5%。参照欧美成熟资本市场,预计中国家庭资产在股市的配置比例仍有数倍提升空间,本次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征收,将加速中国居民储蓄资产向资本市场搬家。 减轻IPO及再融资对二级市场带来的压力,缓解市场“抽水效应”:证监会表示:一、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二、对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业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额再融资,实施预沟通机制,关注融资必要性和发行时机。三、突出扶优限劣,对于存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适当限制其融资间隔、融资规模。四、引导上市公司合理确定再融资规模,严格执行融资间隔期要求。审核中将对前次募集资金是否基本使用完毕,前次募集资金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益等予以重点关注。五、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应当投向主营业务,严格限制多元化投资。六、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不受破发、破净和亏损限制。2015-2022年,全部A股的股权融资年均次数为950家次、年均规模为16531.51亿元,其中IPO年均次数为320家次,IPO年均规模为3167.84亿元;增发年均次数为476家次,增发年均规模为9918.31亿元,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功能明显增强。但长期“重融资、轻投资”的政策倾向,也使得A股市场“抽水效应”明显,投资者的体验有待提升。在7月底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后,证监会本次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将有效缓解A股IPO及再融资给二级市场带来的压力,缓解市场的“抽水效应”,促进市场稳健运行。 大幅减轻市场减持压力,督促提高投资者回报率。证监会表示: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鼓励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股东承诺不减持股份或者延长股份锁定期。根据财联社及东财Choice数据统计显示,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上市公司约1759家,跌破发行价上市公司约994家,市净率小于1的约405家。数据去重后,约有2500家上市公司不符合减持规范要求,即约一半左右上市公司不能减持。2023年年初迄今,A股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减持规模共计约3468亿元,而在新规限制下,预计将减轻市场40-50%的减持压力。从政策要点来看,限制减持情形主要集中于分红不足或股价表现较差等情形,这将进一步督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切实提高分红、合理开展市值管理、改善投资者回报。 合法合规可控范围下,鼓励杠杆资金入市。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发布通知,修订《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此调整将自2023年9月8日收市后实施。当融资保证金比例为100%时,投资者用100万元的保证金最多可以向证券公司融资100万元买入证券。而当融资保证金比例降低至80%时,客户用100万元的保证金最多可以向证券公司融资125万元买入证券。融券保证金比例不变,仍维持不得低于50%的要求。根据万得统计,截至2023年8月24日,A股融资融券余额为15678.52亿元,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为2.28%,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远低于2015年牛市最高时4.73%占比。本次调降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在合法合规可控范围下,释放出鼓励杠杆资金入市、活跃资本市场的信号。 投资建议。本轮市场加速调整已近1个月,从指数下探原因来看,此前估值未下探到位是指数调整的内生原因,7月份经济及金融数据边际偏弱是指数调整的根本原因,政策力度及速度与市场预期之差是指数调整的关键催化剂;而美元指数、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上行、外资持续卖出也增加了市场的外部压力。 (1)从估值来看,截至8月27日,万得全A、上证指数、创业板指市净率估值为1.56倍、1.29倍、4.14倍,处于近十年以来的历史后6.84%分位、10.94%分位、8.4%分位,市场已快临近极度悲观下的估值水平,意味着本轮调整快接近尾声。 (2)从政策面来看,7月24日政治局会议精神大超市场预期,基本奠定政策底。但从历史经验来看,市场更加看重实质性政策的落地,因此市场底通常滞后于政策底。2004年以来,市场底出现时间通常会滞后于政策底1-2个月,上证指数的市场底点位与政策底点位持平或者低于政策底100到150点。从市场底与政策底1-2个月时间差、100到150点的点位差规律来看,预计市场底可能在8月底至9月底出现,同时上证指数将在3000点至3050点区间存在较强支撑。 (3)从经济及金融数据来看,在政治局会议召开后,预计8月下旬至9月中旬将是政策密集发力期,叠加地产板块“金九银十”销售旺季,我们预计9-10月份国内经济增速将边际改善。股市指数=股市估值×业绩,后续市场的驱动力方面:1)从业绩来看,社融增速约领先于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1-2个月;2)从估值来看,社融增速也约领先于股市市盈率估值水平1-2个月。7月份社融增量创下了2016年7月以来的新低,社融低已经出现,预计市场指数也将滞后于社融底1-2个月实现回升,8月底至9月底或将是配置A股的关键窗口期。 在政策底及社融底相继出现下,本轮指数快速调整已近1个月,市场估值已逼近极度悲观位置,随着8月底中报集中披露的压制因素消退,叠加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征收等重磅政策落地,我们认为A股市场底或将来临,后市可积极做多A股。风格层面,市场风格层面将处于主题投资和景气投资的切换时期,第三季度重点把握结构性机会: (1)受经济复苏与政策提振的顺周期板块。近期来看,受经济复苏以及政策提振的房地产板块以及金融板块有望获得超额收益; (2)中报业绩有望超预期的板块。例如,行业拐点已现的保险板块、受益竣工回暖以及高温天气的白电板块、受益高温天气和煤炭价格走弱的火电板块; (3)周期反转板块。例如具备周期反转预期的存储芯片、面板、养殖板块(鸡、猪)、造船板块; (4)业绩驱动的消费板块。2023年疫情对经济的直接冲击已经结束,关注低估值有业绩驱动的必选消费板块,例如白酒、生猪养殖板块; (5)低估值的成长板块。例如低估值、高成长的生物医药、新能源细分赛道。 风险提示:美联储鹰派加息风险;地产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消费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中美贸易摩擦风险;外围市场风险。
展开>>
收起<<
《财信证券-策略点评报告:活跃资本市场政策落地,市场向上动能不断累积-230828(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信证券-策略点评报告:活跃资本市场政策落地,市场向上动能不断累积-230828(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财信证券《策略点评报告:活跃资本市场政策落地,市场向上动能不断累积》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投资要点 事件: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近日监管层再次推出多项重磅举措:1)自2023年8月28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2)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3)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或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等情况不得减持股份;4)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 税率下调短期明显提振A股市场情绪,中长期加速中国居民储蓄向股市搬家:此前印花税约占A股投资者交易成本的六成,2022年证券交易印花税达2759亿元,本次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征收预计将年让利A股投资者达千亿元,大幅提振A股投资者市场情绪,吸引场外资金加速入市。短期来看,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对市场走势有立竿见影的效果,A股历史上证券交易印花税有过8次调整,最近两次下降调整分别在2008年4月24日及2008年9月19日,当日上证指数涨幅均在9个点以上,后五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也取得显著的正收益。从中长期来看,证券交易印花税等交易成本下降,将大幅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吸引力。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在2019年10月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资产负债情况调查:1)中国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含商铺、厂房等)占比近七成,但中国家庭资产中的金融资产占比仅为20.4%;2)中国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中,银行理财、资管产品、信托、定期存款、现金和活期存款等具备刚兑性质的金融资产占比高达65.7%,而股票、基金等风险类金融资产占比分别仅为6.4%、3.5%。参照欧美成熟资本市场,预计中国家庭资产在股市的配置比例仍有数倍提升空间,本次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征收,将加速中国居民储蓄资产向资本市场搬家。 减轻IPO及再融资对二级市场带来的压力,缓解市场“抽水效应”:证监会表示:一、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二、对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业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额再融资,实施预沟通机制,关注融资必要性和发行时机。三、突出扶优限劣,对于存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适当限制其融资间隔、融资规模。四、引导上市公司合理确定再融资规模,严格执行融资间隔期要求。审核中将对前次募集资金是否基本使用完毕,前次募集资金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益等予以重点关注。五、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应当投向主营业务,严格限制多元化投资。六、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不受破发、破净和亏损限制。2015-2022年,全部A股的股权融资年均次数为950家次、年均规模为16531.51亿元,其中IPO年均次数为320家次,IPO年均规模为3167.84亿元;增发年均次数为476家次,增发年均规模为9918.31亿元,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功能明显增强。但长期“重融资、轻投资”的政策倾向,也使得A股市场“抽水效应”明显,投资者的体验有待提升。在7月底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后,证监会本次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将有效缓解A股IPO及再融资给二级市场带来的压力,缓解市场的“抽水效应”,促进市场稳健运行。 大幅减轻市场减持压力,督促提高投资者回报率。证监会表示: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鼓励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股东承诺不减持股份或者延长股份锁定期。根据财联社及东财Choice数据统计显示,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上市公司约1759家,跌破发行价上市公司约994家,市净率小于1的约405家。数据去重后,约有2500家上市公司不符合减持规范要求,即约一半左右上市公司不能减持。2023年年初迄今,A股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减持规模共计约3468亿元,而在新规限制下,预计将减轻市场40-50%的减持压力。从政策要点来看,限制减持情形主要集中于分红不足或股价表现较差等情形,这将进一步督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切实提高分红、合理开展市值管理、改善投资者回报。 合法合规可控范围下,鼓励杠杆资金入市。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发布通知,修订《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此调整将自2023年9月8日收市后实施。当融资保证金比例为100%时,投资者用100万元的保证金最多可以向证券公司融资100万元买入证券。而当融资保证金比例降低至80%时,客户用100万元的保证金最多可以向证券公司融资125万元买入证券。融券保证金比例不变,仍维持不得低于50%的要求。根据万得统计,截至2023年8月24日,A股融资融券余额为15678.52亿元,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为2.28%,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远低于2015年牛市最高时4.73%占比。本次调降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在合法合规可控范围下,释放出鼓励杠杆资金入市、活跃资本市场的信号。 投资建议。本轮市场加速调整已近1个月,从指数下探原因来看,此前估值未下探到位是指数调整的内生原因,7月份经济及金融数据边际偏弱是指数调整的根本原因,政策力度及速度与市场预期之差是指数调整的关键催化剂;而美元指数、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上行、外资持续卖出也增加了市场的外部压力。 (1)从估值来看,截至8月27日,万得全A、上证指数、创业板指市净率估值为1.56倍、1.29倍、4.14倍,处于近十年以来的历史后6.84%分位、10.94%分位、8.4%分位,市场已快临近极度悲观下的估值水平,意味着本轮调整快接近尾声。 (2)从政策面来看,7月24日政治局会议精神大超市场预期,基本奠定政策底。但从历史经验来看,市场更加看重实质性政策的落地,因此市场底通常滞后于政策底。2004年以来,市场底出现时间通常会滞后于政策底1-2个月,上证指数的市场底点位与政策底点位持平或者低于政策底100到150点。从市场底与政策底1-2个月时间差、100到150点的点位差规律来看,预计市场底可能在8月底至9月底出现,同时上证指数将在3000点至3050点区间存在较强支撑。 (3)从经济及金融数据来看,在政治局会议召开后,预计8月下旬至9月中旬将是政策密集发力期,叠加地产板块“金九银十”销售旺季,我们预计9-10月份国内经济增速将边际改善。股市指数=股市估值×业绩,后续市场的驱动力方面:1)从业绩来看,社融增速约领先于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1-2个月;2)从估值来看,社融增速也约领先于股市市盈率估值水平1-2个月。7月份社融增量创下了2016年7月以来的新低,社融低已经出现,预计市场指数也将滞后于社融底1-2个月实现回升,8月底至9月底或将是配置A股的关键窗口期。 在政策底及社融底相继出现下,本轮指数快速调整已近1个月,市场估值已逼近极度悲观位置,随着8月底中报集中披露的压制因素消退,叠加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征收等重磅政策落地,我们认为A股市场底或将来临,后市可积极做多A股。风格层面,市场风格层面将处于主题投资和景气投资的切换时期,第三季度重点把握结构性机会: (1)受经济复苏与政策提振的顺周期板块。近期来看,受经济复苏以及政策提振的房地产板块以及金融板块有望获得超额收益; (2)中报业绩有望超预期的板块。例如,行业拐点已现的保险板块、受益竣工回暖以及高温天气的白电板块、受益高温天气和煤炭价格走弱的火电板块; (3)周期反转板块。例如具备周期反转预期的存储芯片、面板、养殖板块(鸡、猪)、造船板块; (4)业绩驱动的消费板块。2023年疫情对经济的直接冲击已经结束,关注低估值有业绩驱动的必选消费板块,例如白酒、生猪养殖板块; (5)低估值的成长板块。例如低估值、高成长的生物医药、新能源细分赛道。 风险提示:美联储鹰派加息风险;地产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消费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中美贸易摩擦风险;外围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