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证券-宏观专题:“一带一路”对外需的补充如何?-230825

文本预览:
我国对欧美需求的依赖减弱。 欧美库存年内延续去化,对外需支撑有限。 “一带一路”国家对外需、贸易顺差的补充作用较好。 年内对俄贸易有望维持稳定正贡献。 发达经济体需求不振不宜忽视,但也不需对边际变化过分悲观。尽管欧美在当前我国出口市场中仍占据重要地位,且难以被取代,但从我国在全球所占的出口份额看,我国出口市场对于欧美等传统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已明显降低,因此不需对其边际变化过于悲观。从具体数据看,疫情前( 2019 年四季度),我国在全球所占的出口份额约为 14.05 %,截至 2023 年一季度,我国在全球所占出口份额为 14.14%,较 2019 年上升 0.09 个百分点;但同期我国在美国进口额中所占比重下滑1.56 个百分点。在对美国出口份额降低的背景下,我国在全球市场中所占的出口份额并未出现明显变化 ,甚至较疫情前小幅抬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出口市场的多样化发展,反向验证“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对我国外需份额的补充明显。 从贸易顺差的角度看,今年以来,在外需回落的背景下,贸易顺差反常的维持韧性, 1-7 月同比增长 3.46 %,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对这一“反常”有着较好的解释作用。虽然当前欧、美仍是我国顺差的主要来源,但我国对欧美顺差的依赖性在逐步减缓。 1-7 月,我国实现贸易顺差 4895.66亿美元,其中,对美、欧顺差分别实现 2816.56 和 1363.75 亿美元,占比分别实现 57.53%和 27.86%,明显低于疫情前水平;同期,我国对非顺差实现 408.36 亿美元,占比实现 8.34%,较疫情前明显上升。 1-7 月,我国对美、欧贸易顺差同比分别下降 18.94 %和 16.42 %,但我国贸易顺差仍为同比正增长,明确说明我国对来自欧美顺差的依赖持续下降,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发力补充。 “一带一路”的补充作用同样在出口商品结构上有所体现: 一方面,得益于我国汽车产业结构升级及地缘关系变化, 1-7 月俄罗斯汽车进口需求较为旺盛。汽车是我国对俄罗斯的大宗出口商品; 2022 年下半年以来,在我国出口总额中,对俄罗斯出口的汽车商品占比持续提升,2023 年 1-7 月实现 1.20%,较 2022 年同期增加 0.50 个百分点; 1-7 月,对俄罗斯出口的汽车产品对当期出口同比增速的贡献为 2.23%,是对“一带一路”出口商品中贡献最高的分项。 另一方面, “一带一路”样本国家也对外需形成了一定的正贡献。在商品结构上,我国对“一带一路”样本国家出口维持“传统优势”——机电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 2023 年以来,对“一带一路”样本国家出口的机电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在 1-7 月出口总额中占比实现 1.54%,较 2022 年同期明显提升 0.36 个百分点。 1-7 月,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机电产品对出口同比增速的正贡献为 0.28 %。 以 HS 全口径看, 2023 年 1-7 月,欧、美需求回落,对当期出口总额同比增速的拖累分别为 1.38%和 3.01%;而同口径下的俄罗斯、 “一带一路”样本国家对出口总额同比增速的正贡献分别为 2.72%和 0.10%。着眼总量,“一带一路”国家对“欧美外需缺口”的补充作用较好。 风险提示: 地缘关系超预期变化;海外衰退风险加剧; “外需拓展”不及预期,我国出口份额增长乏力。
展开>>
收起<<
《中银证券-宏观专题:“一带一路”对外需的补充如何?-230825(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证券-宏观专题:“一带一路”对外需的补充如何?-230825(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宏观专题:“一带一路”对外需的补充如何?》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我国对欧美需求的依赖减弱。 欧美库存年内延续去化,对外需支撑有限。 “一带一路”国家对外需、贸易顺差的补充作用较好。 年内对俄贸易有望维持稳定正贡献。 发达经济体需求不振不宜忽视,但也不需对边际变化过分悲观。尽管欧美在当前我国出口市场中仍占据重要地位,且难以被取代,但从我国在全球所占的出口份额看,我国出口市场对于欧美等传统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已明显降低,因此不需对其边际变化过于悲观。从具体数据看,疫情前( 2019 年四季度),我国在全球所占的出口份额约为 14.05 %,截至 2023 年一季度,我国在全球所占出口份额为 14.14%,较 2019 年上升 0.09 个百分点;但同期我国在美国进口额中所占比重下滑1.56 个百分点。在对美国出口份额降低的背景下,我国在全球市场中所占的出口份额并未出现明显变化 ,甚至较疫情前小幅抬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出口市场的多样化发展,反向验证“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对我国外需份额的补充明显。 从贸易顺差的角度看,今年以来,在外需回落的背景下,贸易顺差反常的维持韧性, 1-7 月同比增长 3.46 %,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对这一“反常”有着较好的解释作用。虽然当前欧、美仍是我国顺差的主要来源,但我国对欧美顺差的依赖性在逐步减缓。 1-7 月,我国实现贸易顺差 4895.66亿美元,其中,对美、欧顺差分别实现 2816.56 和 1363.75 亿美元,占比分别实现 57.53%和 27.86%,明显低于疫情前水平;同期,我国对非顺差实现 408.36 亿美元,占比实现 8.34%,较疫情前明显上升。 1-7 月,我国对美、欧贸易顺差同比分别下降 18.94 %和 16.42 %,但我国贸易顺差仍为同比正增长,明确说明我国对来自欧美顺差的依赖持续下降,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发力补充。 “一带一路”的补充作用同样在出口商品结构上有所体现: 一方面,得益于我国汽车产业结构升级及地缘关系变化, 1-7 月俄罗斯汽车进口需求较为旺盛。汽车是我国对俄罗斯的大宗出口商品; 2022 年下半年以来,在我国出口总额中,对俄罗斯出口的汽车商品占比持续提升,2023 年 1-7 月实现 1.20%,较 2022 年同期增加 0.50 个百分点; 1-7 月,对俄罗斯出口的汽车产品对当期出口同比增速的贡献为 2.23%,是对“一带一路”出口商品中贡献最高的分项。 另一方面, “一带一路”样本国家也对外需形成了一定的正贡献。在商品结构上,我国对“一带一路”样本国家出口维持“传统优势”——机电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 2023 年以来,对“一带一路”样本国家出口的机电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在 1-7 月出口总额中占比实现 1.54%,较 2022 年同期明显提升 0.36 个百分点。 1-7 月,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机电产品对出口同比增速的正贡献为 0.28 %。 以 HS 全口径看, 2023 年 1-7 月,欧、美需求回落,对当期出口总额同比增速的拖累分别为 1.38%和 3.01%;而同口径下的俄罗斯、 “一带一路”样本国家对出口总额同比增速的正贡献分别为 2.72%和 0.10%。着眼总量,“一带一路”国家对“欧美外需缺口”的补充作用较好。 风险提示: 地缘关系超预期变化;海外衰退风险加剧; “外需拓展”不及预期,我国出口份额增长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