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通信电子行业周观点第13期:半导体持续大涨之后的配置方向-210606

《光大证券-通信电子行业周观点第13期:半导体持续大涨之后的配置方向-210606(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通信电子行业周观点第13期:半导体持续大涨之后的配置方向-210606(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1、电子行业:半导体板块持续推荐我们本周外发《射频行业跟踪报告之三――SAW和BAW滤波器空间广阔东方银星入股武汉敏声卡位BAW赛道》,并首次覆盖东方银星(600753.SH)。 本周半导体板块持续大涨,我们观点如下:1.1、半导体:王者归来,积极配置核心资产长期:G2时代下的国产替代和智能创新,中国半导体产业大有可为。 中美G2的大国博弈下,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国产替代和创新浪潮将是未来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核心主轴。 (1)国产替代:随着美国对于华为、中兴、中芯国际等中国企业的持续打压,以华为为首的中国科技企业正在逐步在零部件供应链、半导体供应链、操作系统等方面推进国产替代。 在未来G2的世界里,会出现两套系统,一套在中国大陆,一套在美国。 (2)智能创新:未来5G时代是万物智能的时代,5G+AICDE(AI、IoT、Cloud、Data、Edge)将激发产业级互联网海量的应用空间。 长期:政策红利驱动中国半导体产业步入高度成长通道。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提出中国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未来将以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我们认为未来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材料将是我们国家重点突破方向。 短期已现积极变化:中美高层通话,中美经贸领域和半导体领域已开始沟通。 6月2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财政部长耶伦举行视频通话。 双方认为中美经济关系十分重要。 双方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态度,就宏观经济形势和多双边领域合作进行了广泛交流,对彼此关心的问题坦诚交换了意见,愿意继续保持沟通。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6月3日表示,中美经贸领域已开始正常沟通,双方沟通开局顺畅,求同存异是共识,下一步将共同努力务实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半导体景气:创新周期和疫情压制驱动高景气和涨价潮。 需求侧受益于5G和新能源汽车,供给侧受制于全球的疫情压制,库存侧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均处于补库存状态,全球半导体行业呈现高景气,众多细分领域相继出现缺货和涨价的趋势。 中国半导体产业将同时受益于创新周期驱动的高景气和国产替代趋势,有望步入快速成长通道。 (1)设计:国产替代驱动百花齐放,部分设计龙头已具备全球竞争力;(2)功率IDM:需求向好+供给受限,高景气驱动涨价潮;(3)封测:行业景气加速上行,长电华天通富显著受益;(4)制造设备材料:展望未来,制造大厂聚焦成熟制程,设备材料国产替代将成趋势。 半导体各个细分领域景气情况:1、景气度风向标:台积电4月营收同比增长16%;三星存储部门21Q1营收增长18%;TI21Q1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9%。 半导体代工存储模拟依然处于高景气度状态。 2、设计:2021年4月,台湾设计板块(包括联发科、联咏、瑞昱等10家重要设计公司)营收同比增长67%。 3、设计子板块:MCU设计板块(新唐、义隆)营收同比增长162%;CMOS设计公司(原相、晶相光、精材)营收同比增长33%;指纹识别芯片设计公司(敦泰、神盾)营收同比增长53%;面板驱动公司(联咏、瑞鼎科技)营收同比增长74%;4、存储:2021年4月,存储板块(南亚、华邦、旺宏)营收同比增长46%。 DDR34GB5月末价格为3.25美元,相较5月初下降4%,相较年初涨79%,NAND64G5月末价格为2.8美元,相较5月初上涨1.6%,相较年初涨18%。 5、代工:2021年4月,台积电营收单月同比增长16%;逻辑代工(台积电、联电、世界先进)营收同比增长15%;化合物半导体代工(稳懋、宏捷)营收同比上升5%。 6、封测:2021年4月,封测板块公司(日月光投控、力成、邦、京元电子、华泰电子、南茂科技)营收同比增长24%。 长电21Q1营收同比增加29%。 7、设备:2021年4月,台湾设备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7%,应用材料21Q1营收同比增长41%。 北方华创21Q1营收同比52%。 8、材料:2021年4月,硅片材料公司(台胜科、环球晶圆)营收同比增长12%,信越21Q1营收同比增长38%,沪硅21Q1营收同比28%。 9、功率:英飞凌21Q1营收同比增长49%。 新洁能21Q1营收同比增长86%,华润微21Q1营收同比增长48%,斯达半导21Q1营收同比增长136%。 10、模拟:TI21Q1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9%,台湾模拟芯片设计公司4月(谱瑞-KY、天钰、矽力-KY等)营收同比增长58%,思瑞浦21Q1营收同比增长31%,圣邦21Q1营收同比增长104%。 11、新能源汽车销量:2021年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20.6万辆,同比增长280%,环比下降9%。 1.2、半导体的重点建议关注标的卓胜微:半导体板块核心关注标的。 卓胜微的SAW滤波器和射频模组LFEM、DiFEM、LNABank进展全面超预期,展望未来,卓胜微在滤波器IDM、PA、发射端模组有望持续突破。 1500亿元射频前端市场中,卓胜微收入占比仅约2%,5G模组和国产替代将驱动卓胜微步入高速成长通道,展望全年,量价齐升将成大势所趋;而模组相较分立器件的高单价有望进一步驱动高速增长,LFEM打破外厂模组产品垄断,滤波器IDM将支撑DIFEM放量。 (1)LFEM方面,公司产品性能指标已比肩一线大厂水平,未来有望占据安卓端30%~40%的市场份额,部分客户份额将超50%。 (2)DiFEM方面,公司已经完成了与大部分品牌客户射频参数设计上的磨合,未来自建滤波器IDM也将支撑DIFEM快速放量。 韦尔股份是全球领先CIS芯片厂商,手机CIS高景气+汽车CIS高增长双轮驱动公司快速成长。 (1)手机CIS:高阶CIS不断放量,低阶CIS持续涨价,在手机CIS高景气度下,公司CIS业务有望高速成长。 我们预计64M/50M/32M在2021将贡献超过12亿美元收入。 (2)汽车CIS:量价份额三大逻辑支撑汽车CIS业务高速增长。 ①量:智能驾驶汽车相对传统汽车,单车CIS用量呈倍增式增长;②价:传统汽车CIS价值量约2.5美金/颗,未来单颗价值量有望增加50%到数倍。 ③份额:在HDR和LFM技术趋势下,公司有望凭借技术优势卡位全球第一汽车CIS龙头。 在量价份额均持续提升的背景下,汽车CIS有望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动能之一。 另外,公司模拟芯片和TDDI业务亦快速发展,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收入体量已达到国内模拟芯片厂商前列。 紫光国微:国微电子高度景气,安全IC和FPGA业务有望快速成长。 公司2021Q1实现3.2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47.44%,环比增长165.65%。 根据公司业绩指引,公司21H1净利润有望达到约6.03~8.04亿元,同比增长50%~100%,净利润中值约为7亿元,同比增长约75%。 公司作为中国特种IC、安全IC、FPGA三大赛道龙头企业,目前受益特种IC下游高景气公司实现快速增长。 短期看公司在特种IC下游高景气下将保持持续高增长,长期看公司不断发力高端智能卡芯片市场,FPGA业务国产替代空间巨大且公司技术实力处于国内领先位置,我们看好紫光国微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富满电子:快充和LED双轮驱动。 公司的主要产品涵盖电源管理、LED屏控制及驱动、MOSFET、MCU、快充协议、RFID、射频前端以及各类ASIC等类芯片1100余种。 (1)电源管理业务:公司的电源管理芯片主要包括PD、AC/DC、同步整流、锂电池保护芯片和升压芯片等。 手机市场的快充正在从高端向低端的渗透,考虑到手机和充电头数量的比例大约是1:3;且未来插座的USB充电接口将支持快充功能,因此未来快充市场空间广阔。 富满的PD协议芯片产品以其绝佳的性能优势成为客户热衷产品,公司拥有一整套的快充IC平台解决方案,既有18W低功率方案,也有65W以上的GaN芯片方案。 (2)LED业务:显示屏从户外向户内渗透的趋势,更多会议室会采用MINILED显示屏,100寸以上的屏幕更适合使用MINILED屏,影院未来也会采用MINILED屏来替代投影的方式。 目前公司小间距LED已实现量产,积极开发MiniLED和MicroLED产品。 公司已实现与利亚德、洲明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LED项目开发落地,并已进入了多家知名LED上市公司的供应链体系。 兆易创新:NorFlash量价齐升,MCU加速国产替代,叠加自研DRAM放量3架马车构成公司核心发展动能。 (1)兆易创新是国内领先的NorFlash厂商,在半导体高景气度背景下,norFlash21Q1涨价约20%,产能也大幅增加,相较2020年涨幅约30%,目前公司norFlash产能约1.6-1.7万片左右。 norFlash迎来量价齐升,我们预计2021年norflash收入有望达到约39-41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约40-50%。 (2)公司于2011年开始布局MCU市场,至今已有10年历史积累,公司已成长为国内领先的MCU厂商,尤其擅长32位通用型MCU。 公司历史积累深厚,在半导体缺货背景下,迎来巨大发展良机,加速国产替代。 公司2020年MCU收入约7.6亿元,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MCU收入有望达到15亿元,实现约100%增长。 (3)公司在DRAM产品线上分为代销和自研两部分,在代销产品方面,公司主要代销合肥长鑫相关产品,我们预计2021年公司DRAM代销收入约20亿元;在自研产品方面,公司将于2021年推出19nm/DDR4/4Gb产品,后续会推出17nmDDR3自研产品,主要目标市场为利基型DRAM市场,市场规模约100亿美金,公司发展潜力巨大。 晶晨股份:多媒体通讯平台型公司步入快速成长期。 从收入体量和客户结构来看,晶晨作为中国大陆前三的主芯片公司,在过去10年的历程中,直面全球芯片巨头华为海思、联发科、博通的竞争,做到机顶盒和智能电视主芯片全球市占率不断提升。 作为后海思时代的最大受益者之一,随着WiFi5数传芯片的研发成功,谷歌、奈飞、三星支撑晶晨未来将从多媒体主芯片公司向多媒体主芯片+无线连接芯片平台型企业进阶,机顶盒SoC海外替代博通、Wi-Fi5数传芯片卡位国内前三全球第七后自给配套、智能电视SoC份额提升、IPCSoC和AI芯片放量等是晶晨主要成长逻辑,长周期看好晶晨股份成长趋势。 华峰测控:国内半导体检测设备龙头企业,成长空间巨大。 华峰测控成立于1993年,至今已有近30年历史,公司在2003年开始深入布局模拟功率类芯片检测设备,硕果累累,逐步开发出8100、8200、8300具有显著竞争力的系列产品,公司目前在国内模拟/功率类芯片半导体检测设备中份额已达60%,2020年共出货半导体检测设备约800台。 北京君正:汽车智能化下ISSI迎发展良机,IPC芯片出货量大幅增长。 (1)传统汽车上存储产品多数应用在导航系统、仪表盘等场景中,汽车进入ADAS和自动驾驶时代后,车载存储应用场景逐渐丰富,开始应用在360环视、自适应巡航、高端HUD系统等,车载储存产品单车用量提升。 另一方面,智能汽车对瞬时计算的要求提高,逐渐转变为计算平台,因此存储产品的容量和单价也将提升,DRAM将由DDR3向DDR4过渡。 量价齐升下,ISSI有望进入高速发展通道。 我们预计ISSI21年收入约为4.8亿美金。 (2)公司21Q1IPC芯片销售额约1.7亿元,20Q1IPC芯片收入约3100万元,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公司IPC芯片主要应用在安防消费类市场,主要客户包括360,萤石、华来、紫米等,我们预计21Q1出货量达到500万颗/月,2021年全年有望达到5000-6000万颗的出货量,IPC芯片收入有望达7亿元。 东方银星:入股武汉敏声,积极布局BAW赛道。 东方银星在聚焦现有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服务的主营业务基础上,拟使用3,000万元人民币,按照武汉敏声不超过10亿元的投前估值,将持有武汉敏声2.91%股权。 武汉敏声成立于2019年1月,是一家从事无线通讯射频前端BAW滤波器及其解决方案的IDM公司。 (1)上市公司东方银星对武汉敏声具备较强的控制力,东方银星是未来武汉敏声的资本运作唯一上市公司平台。 (2)东方银星选举武汉敏声董事长孙成亮先生为上市公司联席董事长。 孙成亮先生是武汉大学学士、博士,湖北省百人计划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3)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徐红星先生是武汉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和教授博导。 作为武汉敏声的首席科学家,持有公司股份约3%。 (4)东方银星拟发起成立半导体产业基金、并与武汉敏声共同设立子公司,用于投资8英寸MEMS射频滤波器生产线项目。 1.3、光刻胶:日本光刻胶供应不足,看好国产替代的先锋队根据集微网消息,由于2021年2月13日地震原因,信越化学KrF光刻胶产线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至今尚未完全恢复生产,由此导致中国大陆多家晶圆厂KrF光刻胶供应紧张,部分中小晶圆厂KrF光刻胶甚至出现断供问题。 在半导体领域,光刻工艺的成本约为整个芯片制造工艺的30%,耗时约占整个芯片工艺的40-50%,是芯片制造中最核心的工艺。 而光刻胶作为光刻工艺的“粮食”,行业壁垒较高。 我国高端领域半导体光刻胶国产化率低于5%,LCD光刻胶国产化率接近10%,低端领域PCB国产化率高达50%以上。 半导体光刻胶基本上是低端G线、I线正胶产品,高分辨G线正胶、I线正胶、248nm和193nm深紫外光刻胶均依赖进口,高端领域国产化空间巨大,但道阻且长,亟需与科研机构、设备和制造厂商等合作实现“产学研结合、协同开发”。 随着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及国家的大力扶持,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光刻胶的合作开发进程中来,光刻胶国产化正在不断提速。 受益于全球供应短缺和国产化加速,持续看好国产替代的先锋队:彤程新材、晶瑞股份、上海新阳、南大光电和华懋科技。 1.4、射频行业跟踪报告之三――SAW和BAW滤波器空间广阔东方银星入股武汉敏声卡位BAW赛道5G推动射频前端市场快速发展,模组化趋势明显且国产化进程加速。 5G化、模组化、国产化将驱动中国射频厂商高速发展。 射频前端行业包括滤波器、PA、开关、LNA等细分市场。 2019年整体规模为170亿美元,Yole预计2025年可达250亿美元。 目前绝大部分前端市场被思佳讯、科沃、博通、村田及RF360五大射频龙头所垄断,国产器件自给率不足5%。 5G高频率和多频段需求驱动射频前端器件数量、单价快速上涨,而PCB布线面积的约束则使得模组化产品取代分立器件方案,成为前端设计的重要趋势。 5G时代中,终端客户考虑供应链安全,国产替代需求迫切,技术变革+国产替代为国产射频厂商开启跨越式发展快车道。 声波滤波器:5G射频模组核心器件,自主尖端技术具备稀缺性。 滤波器是射频系统中最重要的元器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各频段信号通信质量。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频段数量从2G时代的个位数增长至5G时代的70-100个,2019年全球射频前端滤波器市场规模约95亿美元,国内规模约26亿美元。 BAW滤波器龙头公司为博通,市占率近90%。 手机滤波器多采用声波滤波技术,而滤波器按照声波传递类型,分为SAW(表面波)和BAW(体谐振腔)两类细分市场,其中SAW工艺更加类似传统集成电路,而BAW工艺则需要MEMS声学结构以及压电材料的长期积累,技术难度较高且单价更高。 日美系厂商凭借先进技术形成垄断,SAW滤波器村田市占率约47%,BAW滤波器博通和Qorvo市占率约95%。 博通(AVGO.O)2020FY收入约239亿美元,其中以BAW(FBAR)为核心的RFFEM(Wireless)业务收入约50亿美元,占比20%;博通BAW的2019年全球市占率为87%,目前市值约1900亿美元。 中国企业积极布局滤波器赛道。 (1)在SAW方面,国内以中电26所、55所等院校团队为核心,目前低端滤波器中基本完成国产替代,但诸如TC-SAW、IHP-SAW等高端产品尚未突破,技术差距较为明显。 卓胜微、好达、德清华莹、三安、信维、麦捷、开元通信等企业积极布局。 (2)在BAW方面,由于Avago在技术及专利布局上十分完善,国内外厂商较难取得突破,更多技术处在从实验室向量产工艺转化的早期阶段。 BAW滤波器在性能、应用频段、带宽上较SAW具有明显优势,如果国内厂商BAW技术实现突破后,可能直接威胁博通Avago的垄断地位。 武汉敏声(东方银星参股)等国内公司技术领先。 东方银星:入股武汉敏声,积极布局BAW赛道。 东方银星在聚焦现有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服务的主营业务基础上,拟使用3,000万元人民币,按照武汉敏声不超过10亿元的投前估值,将持有武汉敏声2.91%股权。 武汉敏声成立于2019年1月,是一家从事无线通讯射频前端BAW滤波器及其解决方案的IDM公司。 (1)东方银星对武汉敏声具备较强的控制力,东方银星大概率是未来武汉敏声的资本运作上市公司平台。 (2)东方银星选举武汉敏声董事长孙成亮先生为上市公司联席董事长。 孙成亮先生是武汉大学博士,湖北省百人计划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3)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徐红星先生是武汉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和教授博导。 作为武汉敏声的首席科学家,持有公司股份约3%。 (4)东方银星拟发起成立半导体产业基金、并与武汉敏声共同设立子公司,用于投资8英寸MEMS射频滤波器生产线项目。 风险分析半导体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目前半导体行业高景气度,8英寸产能紧缺受益半导体下游需求向好、如5G相关应用、功率器件产品、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等。 如果移动终端、功率器件和新能源汽车的推出不达预期,将可能影响相应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和电子产品需求。 中美贸易摩擦反复风险中国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领域存在大量对美出口,同时在上游技术、材料、代工、设备等领域交流频繁。 如果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可能在短期内拖累这些领域的需求,长期在技术发展上受到影响。 疫情复发、加剧风险受到印度疫情影响,消费电子、半导体国内外供应链均可能受到疫情影响某环节,从而影响整体供给。 此外,疫情可能导致相应下游需求减少,导致整体行业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