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证券-当升科技-300073-中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关注欧洲项目进展-230824

文本预览:
当升科技(300073) 事件:公司公布 2023 年半年度报告。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84.02 亿元,同比下降 7.80%;营业利润 11.22 亿元,同比增长 4.12%;净利润9.25 亿元,同比增长 1.46%;扣非后净利润 10.65 亿元,同比增长9.2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 4.60 亿元,同比增长 2270%;基本每股收益 1.83 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7.74%,公司业绩符合预期。其中,公司第二季度实现营收 37.10 亿元,环比下降20.93%;净利润 4.95 亿元,环比增长 14.94%。2023 年上半年,公司非经常损益合计-1.39 亿元,其中政府补助 2677 万元、远期结汇及公允价值变动-2.02 亿元。目前,公司作为全球锂电正极材料龙头企业,主要研发、生产与销售多元材料、磷酸(锰)铁锂、钴酸锂等锂电池正极材料和多元前驱体等材料。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和动力电池产量持续增长,带动材料需求增加。中汽协和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显示: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 687.26 万辆,同比增长 95.96%,占比25.60%;2023 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 374.49 万辆,同比增长 44.48%,合计占比 28.29%。伴随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及动力电池出口增加,我国动力电池产量持续增长。2022 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 545.22GWh,同比大幅增长 148.19%,连续两年翻倍增长,其中全年出口 68.08GWh,出口在我国动力电池产量中占比12.49%。2023 年 1-6 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 284.44GWh,同比增长 32.93%; 上半年累计出口 56.27GWh, 出口占比提升至 19.78%,其中三元电池合计占比 70.07%、磷酸铁锂合计占比 29.59%。2023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等多次提及新能源汽车,总体预计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预计 860 万辆,同比增长 25.1%,我国动力电池产量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对应电池上游正极材料需求增加。高工锂电统计显示:2022 年,我国正极材料出货 190 万吨,同比增长 68.14%;2023 年上半年出货 115 万吨,同比增长 50%,其中磷酸铁锂材料占比提升至 66%、三元材料占比下降至 26%。 公司锂电材料业绩短期承压,预计 2023 年出货量将持续增长。2014-2018 年,公司锂电材料及其他业务营收增速总体持续提升,2019 年营收下降主要系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致行业价格下降;2020 年以来, 锂电材料相关营收增速持续提升,且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均维持在 94%以上。2023 上半年,公司锂电材料业务实现营收 83.32 亿元,同比下滑 7.58%,结合正极材料价格走势及行业竞争格局,预计上半年销量有所增加但价格下滑。具体至细分产品:多元材料营收 76.66 亿元,同比下降 5.70%;钴酸锂营收 3.18 亿元,同比下降 27.21%。预计公司出货将持续增长,主要基于:一是公司产品广泛用于电动汽车、储能和数码等领域,已牢固占据全球顶尖的高镍多元材料供应链,如公司在超高镍 NCM/NCA、 NCMA等持续取得突破,Ni90、Ni93 等多元材料配套用于国际著名电池厂商。二是公司多款高能量、高安全、长寿命磷酸(锰)铁锂材料产品在动力机储能领域已完成开发开发导入,并实现批量供货。三是积极布局的下一代电池材料及相关产品,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已实现批量出货,新型富锂锰基产品客户测试进展良好。 公司盈利能力基本持平,预计 2023 年总体稳定。2023 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 17.58%,同比回落 0.17 个百分点;第二季度毛利率为 19.03,环比第一季度提升 2.6 个百分点。2023 上半年公司分产品毛利率显示:多元材料为 18.08%,同比回落 0.34 个百分点;钴酸锂为 7.91%,同比回落 5.13 个百分点。结合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价格走势,总体预计正极材料价格仍将承压,同时考虑公司三元材料行业地位及营收占比提升,预计 2023 年公司盈利能力总体稳定。 关注欧洲项目建设进展。公司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总规划 50 万吨,其中多元材料 20 万吨、磷酸(锰)铁锂 30 万吨,将分期建设。2023年 7 月 28 日,公司与 FMG(芬兰矿业集团)和 FBC(芬兰电池化学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合资协议,拟设立合资公司负责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项目的建设及运营,一期项目拟在芬兰规划建成年产 6 万吨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总投资计划 7.74 亿欧元,建设周期 34 个月,生产线按照 NCM811/NCA 的要求设计,同时具备生产 NCM523、NCM622 多元材料的能力。项目建设有助于抢占欧洲等海外市场机遇,深入融入欧洲电动汽车产业链。 公司管理层增持公司股票。2023 年 7 月,公司公布 2023 年管理层与核心骨干股权增城计划完成购买的公告:公司增持计划已通过““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云 南信托-与奋斗者同行当升科技员工持股四期管理服务信托”完成,合计买入公司股票 1814474 股,成交均价 49.59 元/股,成交金额 8998 万元,锁定期为 12 个月。 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 2023-2024 年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分别为 3.98 元与 5.08 元,按 8 月 23 日 43.72 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 PE 分别为 10.98 倍与 8.60 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中原证券-当升科技-300073-中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关注欧洲项目进展-230824(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原证券-当升科技-300073-中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关注欧洲项目进展-230824(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原证券《中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关注欧洲项目进展》研报附件原文摘录)当升科技(300073) 事件:公司公布 2023 年半年度报告。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84.02 亿元,同比下降 7.80%;营业利润 11.22 亿元,同比增长 4.12%;净利润9.25 亿元,同比增长 1.46%;扣非后净利润 10.65 亿元,同比增长9.2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 4.60 亿元,同比增长 2270%;基本每股收益 1.83 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7.74%,公司业绩符合预期。其中,公司第二季度实现营收 37.10 亿元,环比下降20.93%;净利润 4.95 亿元,环比增长 14.94%。2023 年上半年,公司非经常损益合计-1.39 亿元,其中政府补助 2677 万元、远期结汇及公允价值变动-2.02 亿元。目前,公司作为全球锂电正极材料龙头企业,主要研发、生产与销售多元材料、磷酸(锰)铁锂、钴酸锂等锂电池正极材料和多元前驱体等材料。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和动力电池产量持续增长,带动材料需求增加。中汽协和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显示: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 687.26 万辆,同比增长 95.96%,占比25.60%;2023 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 374.49 万辆,同比增长 44.48%,合计占比 28.29%。伴随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及动力电池出口增加,我国动力电池产量持续增长。2022 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 545.22GWh,同比大幅增长 148.19%,连续两年翻倍增长,其中全年出口 68.08GWh,出口在我国动力电池产量中占比12.49%。2023 年 1-6 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 284.44GWh,同比增长 32.93%; 上半年累计出口 56.27GWh, 出口占比提升至 19.78%,其中三元电池合计占比 70.07%、磷酸铁锂合计占比 29.59%。2023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等多次提及新能源汽车,总体预计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预计 860 万辆,同比增长 25.1%,我国动力电池产量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对应电池上游正极材料需求增加。高工锂电统计显示:2022 年,我国正极材料出货 190 万吨,同比增长 68.14%;2023 年上半年出货 115 万吨,同比增长 50%,其中磷酸铁锂材料占比提升至 66%、三元材料占比下降至 26%。 公司锂电材料业绩短期承压,预计 2023 年出货量将持续增长。2014-2018 年,公司锂电材料及其他业务营收增速总体持续提升,2019 年营收下降主要系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致行业价格下降;2020 年以来, 锂电材料相关营收增速持续提升,且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均维持在 94%以上。2023 上半年,公司锂电材料业务实现营收 83.32 亿元,同比下滑 7.58%,结合正极材料价格走势及行业竞争格局,预计上半年销量有所增加但价格下滑。具体至细分产品:多元材料营收 76.66 亿元,同比下降 5.70%;钴酸锂营收 3.18 亿元,同比下降 27.21%。预计公司出货将持续增长,主要基于:一是公司产品广泛用于电动汽车、储能和数码等领域,已牢固占据全球顶尖的高镍多元材料供应链,如公司在超高镍 NCM/NCA、 NCMA等持续取得突破,Ni90、Ni93 等多元材料配套用于国际著名电池厂商。二是公司多款高能量、高安全、长寿命磷酸(锰)铁锂材料产品在动力机储能领域已完成开发开发导入,并实现批量供货。三是积极布局的下一代电池材料及相关产品,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已实现批量出货,新型富锂锰基产品客户测试进展良好。 公司盈利能力基本持平,预计 2023 年总体稳定。2023 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 17.58%,同比回落 0.17 个百分点;第二季度毛利率为 19.03,环比第一季度提升 2.6 个百分点。2023 上半年公司分产品毛利率显示:多元材料为 18.08%,同比回落 0.34 个百分点;钴酸锂为 7.91%,同比回落 5.13 个百分点。结合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价格走势,总体预计正极材料价格仍将承压,同时考虑公司三元材料行业地位及营收占比提升,预计 2023 年公司盈利能力总体稳定。 关注欧洲项目建设进展。公司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总规划 50 万吨,其中多元材料 20 万吨、磷酸(锰)铁锂 30 万吨,将分期建设。2023年 7 月 28 日,公司与 FMG(芬兰矿业集团)和 FBC(芬兰电池化学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合资协议,拟设立合资公司负责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项目的建设及运营,一期项目拟在芬兰规划建成年产 6 万吨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总投资计划 7.74 亿欧元,建设周期 34 个月,生产线按照 NCM811/NCA 的要求设计,同时具备生产 NCM523、NCM622 多元材料的能力。项目建设有助于抢占欧洲等海外市场机遇,深入融入欧洲电动汽车产业链。 公司管理层增持公司股票。2023 年 7 月,公司公布 2023 年管理层与核心骨干股权增城计划完成购买的公告:公司增持计划已通过““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云 南信托-与奋斗者同行当升科技员工持股四期管理服务信托”完成,合计买入公司股票 1814474 股,成交均价 49.59 元/股,成交金额 8998 万元,锁定期为 12 个月。 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 2023-2024 年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分别为 3.98 元与 5.08 元,按 8 月 23 日 43.72 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 PE 分别为 10.98 倍与 8.60 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