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宏观经济专题报告:积极看待化债的节奏和稳增长意义-230822

文本预览:
研究结论 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后,市场对何谓“一揽子”,以及各地隐性债务化解的具体路径和预期成效有诸多讨论。站在当前时点,来自土地的收入大幅缩减之后,“困难”较之前更为复杂,但“办法”也更为市场化和多元化。 答辩、评审、方案招标陆续出现,具体方案或将落地:(1)7、8月动态显示,部分省份的隐性债务试点工作已经在评审、答辩的过程中,例如7月中旬云南省文山州部分县市公开日常工作,包括到州财政局参加申请债务化解试点县答辩、到省财政厅对接汇报隐债化解工作、参加隐性债务化解试点县州级评审会等等,7月末大庆市公布了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申报材料编制项目咨询机构采购的成交情况;(2)“一地一策”是常见表态。我们认为,尽管“一揽子”方案会给予自上而下的指导,但各地在具体化解措施上依然会因地制宜,综合使用各类金融资源。贵州黔东南州提出,要督促指导州属国有企业、凯里市、麻江县推进“一企一策”方案制定及执行,通过整合资产资金资源支持国有平台公司市场化、实体化转型;浙江温州指出,要深入实施“一债一策”“一地一案”化债行动,拆解债务率核心指标,稳妥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3)各地化债目标也不尽相同。如温州下辖乐清市提出,争取年内法定债务率降至120%,而贵州遵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积极争取“退红”试点,降低高风险县(市、区)债务风险等级。 根据当前各地动态所透露的紧迫性,进一步调动各类资源和多个积极因素或是化债的必由之路,以下维度或成为主要抓手:(1)盘活债务限额空间,利用好再融资债等置换工具。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下半年化解地方债风险的举措已经有了初步部署,可能利用现有债务限额空间来帮助地方债化解,但是额度和细则尚未明确。我们认为,在隐性债务试点市县确定后,额度有望随之下达;(2)与资产管理机构合作,盘活存量资产。各级AMC有望在本轮化债中扮演一定角色,相关动态包括今年4月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财政局相关工作人员到云投资管就存量资产盘活事宜进行交流座谈,中国长城赴山西调研就化解区域金融风险、支持省属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剥离等方面进行沟通,等等;(3)与金融机构协商展期降息。近期地方政府与银行开展战略合作较为频繁,或同样与化债有关,如5月23日天津市人民政府与中国银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8月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与长沙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等;(4)助力各地城投平台逐步完成转型。近几年来,多地城投发布“退平台”公告,即彻底转型为市场化主体,其债务也自此与政府隐性债务无关,今年的“退平台”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等地。此外,破产重整或清算是财政部认定的六大债务化解方式之一,也是2021年4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坚决防止风险累积形成系统性风险的一种模式。 近期政府端开支有所放缓,或与化债前夕的盘点与数据测算有关。具体包括:(1)7月广义基建累计增速下滑0.74个百分点,这一幅度超出制造业(下滑0.3个百分点)和地产(下滑0.6个百分点);(2)7月工业增加值单月同比下滑较多的是铁路船舶与电气机械行业,都是与资本开支有关的行业;(3)7月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7.6%,上半年为8.1%,呈现减速;(4)7月财政数据尚未公布,但1-6月基建、民生相关支出均有减速。 化债的积极作用不仅在于防范风险,更在于稳定增长。一方面,化债有望带来政府部门现金流改善,对清欠账款、改善部分居民和企业收入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化债的完成将为地方政府引擎增添动力,缓解上述政府开支减速的现象。 风险提示:(1)再融资工具额度不及预期,化债推进过程中依然产生“爆雷”事件的风险;(2)化债工具冲击债券供给的风险。
展开>>
收起<<
《东方证券-宏观经济专题报告:积极看待化债的节奏和稳增长意义-230822(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证券-宏观经济专题报告:积极看待化债的节奏和稳增长意义-230822(10页).pdf(1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方证券《宏观经济专题报告:积极看待化债的节奏和稳增长意义》研报附件原文摘录)研究结论 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后,市场对何谓“一揽子”,以及各地隐性债务化解的具体路径和预期成效有诸多讨论。站在当前时点,来自土地的收入大幅缩减之后,“困难”较之前更为复杂,但“办法”也更为市场化和多元化。 答辩、评审、方案招标陆续出现,具体方案或将落地:(1)7、8月动态显示,部分省份的隐性债务试点工作已经在评审、答辩的过程中,例如7月中旬云南省文山州部分县市公开日常工作,包括到州财政局参加申请债务化解试点县答辩、到省财政厅对接汇报隐债化解工作、参加隐性债务化解试点县州级评审会等等,7月末大庆市公布了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申报材料编制项目咨询机构采购的成交情况;(2)“一地一策”是常见表态。我们认为,尽管“一揽子”方案会给予自上而下的指导,但各地在具体化解措施上依然会因地制宜,综合使用各类金融资源。贵州黔东南州提出,要督促指导州属国有企业、凯里市、麻江县推进“一企一策”方案制定及执行,通过整合资产资金资源支持国有平台公司市场化、实体化转型;浙江温州指出,要深入实施“一债一策”“一地一案”化债行动,拆解债务率核心指标,稳妥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3)各地化债目标也不尽相同。如温州下辖乐清市提出,争取年内法定债务率降至120%,而贵州遵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积极争取“退红”试点,降低高风险县(市、区)债务风险等级。 根据当前各地动态所透露的紧迫性,进一步调动各类资源和多个积极因素或是化债的必由之路,以下维度或成为主要抓手:(1)盘活债务限额空间,利用好再融资债等置换工具。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下半年化解地方债风险的举措已经有了初步部署,可能利用现有债务限额空间来帮助地方债化解,但是额度和细则尚未明确。我们认为,在隐性债务试点市县确定后,额度有望随之下达;(2)与资产管理机构合作,盘活存量资产。各级AMC有望在本轮化债中扮演一定角色,相关动态包括今年4月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财政局相关工作人员到云投资管就存量资产盘活事宜进行交流座谈,中国长城赴山西调研就化解区域金融风险、支持省属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剥离等方面进行沟通,等等;(3)与金融机构协商展期降息。近期地方政府与银行开展战略合作较为频繁,或同样与化债有关,如5月23日天津市人民政府与中国银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8月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与长沙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等;(4)助力各地城投平台逐步完成转型。近几年来,多地城投发布“退平台”公告,即彻底转型为市场化主体,其债务也自此与政府隐性债务无关,今年的“退平台”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等地。此外,破产重整或清算是财政部认定的六大债务化解方式之一,也是2021年4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坚决防止风险累积形成系统性风险的一种模式。 近期政府端开支有所放缓,或与化债前夕的盘点与数据测算有关。具体包括:(1)7月广义基建累计增速下滑0.74个百分点,这一幅度超出制造业(下滑0.3个百分点)和地产(下滑0.6个百分点);(2)7月工业增加值单月同比下滑较多的是铁路船舶与电气机械行业,都是与资本开支有关的行业;(3)7月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7.6%,上半年为8.1%,呈现减速;(4)7月财政数据尚未公布,但1-6月基建、民生相关支出均有减速。 化债的积极作用不仅在于防范风险,更在于稳定增长。一方面,化债有望带来政府部门现金流改善,对清欠账款、改善部分居民和企业收入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化债的完成将为地方政府引擎增添动力,缓解上述政府开支减速的现象。 风险提示:(1)再融资工具额度不及预期,化债推进过程中依然产生“爆雷”事件的风险;(2)化债工具冲击债券供给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