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国盛证券-宏观点评:5年期LPR未动,怎么看、怎么办?-230821.pdf
大小:370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国盛证券-宏观点评:5年期LPR未动,怎么看、怎么办?-230821

国盛证券-宏观点评:5年期LPR未动,怎么看、怎么办?-230821
文本预览:

《国盛证券-宏观点评:5年期LPR未动,怎么看、怎么办?-23082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宏观点评:5年期LPR未动,怎么看、怎么办?-230821(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宏观点评:5年期LPR未动,怎么看、怎么办?》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2023年8月21日,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3.45%,较上月降10BP;5年期以上LPR为4.2%,与上月持平。   核心结论:本次LPR调降不及预期,尤其是5年期LPR“意外”维持不变,稳银行息差、兼顾稳汇率,可能是央行的主要考量。倾向于认为,本次5年期LPR未动,并不意味着稳地产诉求下降,伴随本次央行有意稳定银行息差,后续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可能性增加、且可能很快落地,核心一二线也有望很快松地产。继续提示:“信心比黄金重要、形势比人强”,政策组合拳有望陆续出台、也到了加快落地的关口,松地产之外,短期紧盯“一揽子化债”、“活跃资本市场”等方向的细化部署。   1、鉴于央行8.15已下调MLF利率,无论历史经验还是现实压力,本次仅1年期LPR调降10BP、5年期LPR维持不变,实属“意料之外”。根据过往经验,MLF调降后,LPR报价均会跟随下调,再考虑到当前经济和地产的现实压力,8.15MLF利率下调后,市场普遍预期5年期LPR调降幅度在15-20BP左右、1年期LPR调降幅度可能在10-15BP。然而,本次1年期LPR调降10BP处于预期下限,5年期LPR不动,实属“意料之外”,这也是首次出现MLF利率调降但5年期LPR未动的情况。   2、倾向于认为,央行“意外”操作,稳银行息差、兼顾稳汇率,可能是主要考量。   >可能的原因之一:当前银行息差处于历史最低,客观上需要央行呵护。央行在Q2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专栏分析了银行息差,指出“商业银行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商业银行Q2净息差仅1.74%、处于历史最低水平。5年期LPR保持不变,对应中长期贷款利率维持不变,有利于稳定银行息差;存款利率参考1年期LPR及10Y国债利率,1年期LPR调降有助于推动存款利率下调,有利于扩大银行息差。   >可能的原因之二:当前人民币持续贬值,稳汇率的必要性提升。8.17央行发布的Q2货币政策报告,首提“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预示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引起了央行关注。本次LPR低于预期也低于8.15MLF利率降幅,客观上有助于汇率稳定。   >可能的原因之三:房贷利率动态调整机制下,不少地区的实际个人房贷利率已低于LPR加点下限,LPR对房贷利率的约束其实已弱化。当前首套房贷款利率已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这也意味着对于地产明显承压的地区,LPR对于房贷利率的约束已弱化。最新数据看,南京、武汉、天津等地的首套房利率已低于LPR-20BP的下限,无锡、厦门等地甚至处于LPR下方50BP的位置。   3、往后看,稳经济离不开稳地产,本次5年期LPR未动,并不意味着稳地产的诉求下降;我们预计,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核心一二线松地产,均有望很快落地。   >稳经济离不开稳地产,本次5年期LPR未动,并不意味着稳地产诉求下降。如前所述,本次5年期LPR调降低于预期是央行综合考虑银行息差、汇率稳定等的结果。鉴于7.24政治局会议对地产表态更为积极,叠加7月底以来央行、住建部、北上广深等部委或地方政府也相继喊话松地产,均指向稳地产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大增。   >往后看,我们预计,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核心一二线松地产均有望很快落地。6月以来地产持续超季节性下行,8月中上旬在基数明显走低的背景下30城商品房销售仍继续走弱,进一步确认地产下行压力仍大。伴随本次央行有意稳定银行息差,指向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可能性增加;我们也继续提示,北上广深等核心一二线城市有望很快松地产,包括放松限购限售、放宽认房认贷标准、下调首付比等。   4、继续提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大,“信心比黄金重要、形势比人强”,后续一系列组合拳有望陆续出台、也到了加快落地的关口,松地产之外,短期紧盯“一揽子化债”、“活跃资本市场”等方向的细化部署。7月以来我国经济并未扭转二季度超预期走弱的态势,集中表现为消费投资大降、信贷社融超季节性走弱、CPI同比时隔2年半转负、PMI持续处于收缩区间等,归因看,本质还是经济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不足、信心不足。继续提示:后续一系列组合拳将陆续出台、并加快落地,除松地产相关政策外,短期可重点关注“一揽子化债”、“活跃资本市场”等方向的细化部署。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外部环境等变化超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