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银证券-房地产行业2023年7月月报:7月成交同比降幅扩大,土地市场环比降温;政策表态密集-230821

上传日期:2023-08-21 16:15:38 / 研报作者:夏亦丰许佳璐 / 分享者:1005795
研报附件
中银证券-房地产行业2023年7月月报:7月成交同比降幅扩大,土地市场环比降温;政策表态密集-230821.pdf
大小:2.6M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银证券-房地产行业2023年7月月报:7月成交同比降幅扩大,土地市场环比降温;政策表态密集-230821

中银证券-房地产行业2023年7月月报:7月成交同比降幅扩大,土地市场环比降温;政策表态密集-230821
文本预览:

《中银证券-房地产行业2023年7月月报:7月成交同比降幅扩大,土地市场环比降温;政策表态密集-230821(2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证券-房地产行业2023年7月月报:7月成交同比降幅扩大,土地市场环比降温;政策表态密集-230821(28页).pdf(2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房地产行业2023年7月月报:7月成交同比降幅扩大,土地市场环比降温;政策表态密集》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新房: 7 月成交同环比跌幅均超三成,同比降幅有所扩大;累计同比收窄至 3%。 7 月 40 城新房成交面积 1196万平,环比-32%,同比-33%,同比增速较上月下降 0.5pct。 1-7 月 40 城新房成交面积 1.17 亿平,同比+3%,增幅较上月收窄6pct。 3 月销售“小阳春”后已经四个月同比增速连续下跌,整体市场持续承压。   分城市能级来看, 一线城市跌幅小于二三四线,累计同比仍有 14%的增长。 1)一线城市 7 月新房成交面积环比-18%,同比-18%,同比降幅较上月扩大 2.7pct,跌幅小于二三四线; 1-7 月累计同比仍有 14%的增长。其中上海成交高位回落,新房成交面积同比-27%,环比-15%,一方面是因为供应显著缩量且主要集中在外围,另一方面前期需求集中释放,当前市场热度转降。北京本月供应主力区域集中在大兴区,新房成交面积环比-6%。广深市场也进入阶段性瓶颈期,新房成交同环比也出现下跌。 2)二线城市 7 月新房成交面积环比-32%,同比-39%,同比增速较上月上升 4.5pct, 1-7 月累计同比下降 4%。我们跟踪的所有二线城市同比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滑,多数城市处于成交低点,需求略显疲态,仅杭州、青岛、济南、宁波环比正增长。 3)三四线城市新房成交面积环比-43%,同比-35%,同比增速较上月下降了 18pct, 1-7 月累计同比+7%。除荆门同环比正增长,其余三四线城市同比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跌。   二手房: 7 月二手房成交同比降幅扩大,累计同比增幅收窄至 31%。 7 月 18 城二手房成交面积 653 万平,环比-13%,同比-14%,同比降幅较上月扩大了 13.3pct。 1-7 月 18 城二手房成交面积 5632 万平,累计同比+31%。一、二、三四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分别下降 14%、 13%、 12%,同比增速分别为-15%、 -19%、 1%,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 18%、 40%、 33%。 从具体城市来看,二手房市场走弱情况明显。除韶关、佛山外, 所有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滑,成交表现均弱于上个月。同比来看,我们跟踪的城市中有七成在 7 月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下滑。 相比之下,前期热度较高的苏州、杭州和厦门相对跌幅较大,同比降幅分别达 24%、 25%、 34%,一方面是需求集中释放后成交缩量,最为明显的是成交持续低迷的厦门,累计同比已经转为负增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去年同期疫情形势好转后,成交基数偏高。仅南宁、佛山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仍能维持正增长。   库存与去化: 7 月整体库存面积与去化周期同环比均下降。 截至7 月底12 城新房住宅库存面积为1.20 亿平,环比-1%,同比-2%;去化周期为13 个月,环比-1%,同比-12%。具体来看,四成的城市去化周期环比拉长,仅上海、杭州去化周期在12 个月内。   开盘去化率: 重点城市 7 月平均开盘去化率下降至 36%,较上月下降 10pct。 目前来看,经历了年中放量, 7 月房企推盘积极性回落,整体开盘较少,各城市去化跌多涨少。福州、天津、重庆等城市有所提升主要与核心区域推盘占比上升有关。而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合肥等前期热点城市因客户分流、购房信心转弱影响,整体去化率高位回落。宁波、南京、佛山、无锡、常州、珠海等尚属筑底阶段,去化率基本不足3成,短期内复苏动能明显不足。   土地市场: 7 月全国土地成交规模维持低位,核心城市土拍或将进一步降温。 7 月全国(300 城)住宅类成交土地建面4287 万平,环比-24%,同比-45%,同比增速较6 月下降6.3pct。本月全国住宅类用地平均溢价率为5.62%,环比-0.64pct,同比+1.82pct。其中一线城市溢价率达7.47%,同比+2.16pct。 除了溢价率下滑外,本月杭州进行的第七轮土拍中, 还出现年内首次流拍和本地国资委托底的现象。 在当前销售持续回落的影响下,叠加大量优质地块已在上半年的密集出让,房企拿地回归理性和谨慎,土地成交规模或将低位运行,核心城市土拍或将进一步降温。 从累计来看, 2023 年1-7 月全国住宅类用地土地成交总价同比下降27.8%, 降幅较上月扩大了8pct; 溢价率6.1%,同比提升2pct。   房企: 1)销售:百强房企7月单月销售同比降幅扩大, 1-7月累计同比由正转负。 百强房企7 月单月实现权益销售额2616 亿元,同比下降38%(前值: -32%); 1-7 月累计实现权益口径销售额2.71万亿元,同比-5.1%(前值: +0.1%)。TOP20 房企中, 1-7 月累计销售额同比增幅较大的为越秀(66%)、华发(46%)、建发(44%)、招蛇(31%)、滨江(29%)。 2)拿地: 7月百强房企拿地强度同比下降,投资回归理性。 百强房企7月单月全口径拿地金额1710亿元,同比-46%(前值:-20%);拿地强度从 6 月的 37%提升至 47%,同比下降 6pct。具体来看,单月土地投资较多的有:建发(拿地金额143 亿元,拿地强度138%)、中建(118 亿元)、保利(116 亿元, 37%) 。本月多数房企拿地金额环比大幅减少,龙湖、中海等 7 月并未拿地。 一方面是受到集中供地城市土拍节奏影响,另一方面,上半年头部房企在核心城市拿地相对充裕,市场走弱下,整体投资回归理性和谨慎。从累计来看, 2023 年1-7 月百强房企全口径拿地金额 8270 亿元,同比仍有 19.6%的下降,拿地强度同比下降 3.7 个百分点至 22%。具体来看, 1-7月拿地金额排名靠前的有:华润(拿地金额600 亿元,拿地强度32%)、万科(505 亿元, 23%)、保利(500 亿元,19%)、建发(491亿元, 47%)、滨江(441 亿元, 43%)、中海(406 亿元, 21%)、绿城(366 亿元, 34%)、招蛇(336 亿元, 18%)。 我们认为,随着上半年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的补充,若三季度销售无明显企稳回升,房企拿地大概率保持理性和谨慎,拿地房企依旧是央国企占主导,民企保持弱复苏态势。 3)融资:房企单月融资规模环比虽回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7月行业国内外债券、信托、 ABS 发行规模771 亿元,同比-2%,环比+8%,平均发行利率 3.46%,同比-0.31pct,环比+0.46pct。 1-7 月累计发行 4635 亿元,同比-18%。主流房企中 7 月招蛇、万科、金融街、华润发行国内债券规模较大,均超过30 亿元。 年内国内外债券到期小高峰已过。 2023Q3、 Q4国内外债券到期规模分别为2470、 1834 亿元, 8、 9、 10月分别到期694、 865、 730 亿元。 8 月面临债务到期压力的房企有招蛇(62 亿元)、龙湖(42亿元)、富力(36 亿元)、宝龙(31亿元)、金融街(30亿元)。   政策: 1)需求端: 7月下旬至今中央和地方密集表态。 发改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国常会强调要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公安部发声全面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央行表示指导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等。地方层面迅速响应,四个一线城市先后表态。根据财联社报道,福州、厦门、成都、沈阳等多个城市拟于近日优化调整限购政策、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限。 我们认为,虽然各方积极表态打开了市场对于政策宽松的想象空间,但目前尚未有实质落地,从中央发声到地方落实、再到政策起效尚需时日。 2)供给端:持续围绕金融“16条”和“三支箭”推进。 一方面, 金融16 条政策期限延长。另一方面, 8 月3 日央行主持召开民企发展座谈会,推进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扩容增量,龙湖、新希望、旭辉、美的等多家房企参与。 供给端放松政策目前仍围绕金融16条和“三支箭”推进,仍需等待新政策的发力。 3)今年以来,中央高级别会议已多次提及城中村改造问题。 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 ; 7 月21 日国常会发布的《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城中村改造意义、改造范围,决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望加快城中村改造进程。 我们认为, 城中村改造将是未来行业长期发展方向之一。但是城中村改造主要限于一二线城市内,实际对销售占比较大的三四线城市难以直接受益,因此城中村改造对于当前地产需求的拉动较为有限。城中村改造项目周期较长、资金需求较大、且需要协调多个利益主体的关系,预计未来参与方多为有较多城市更新经验的央企和地方国企。   投资建议   7 月新房与二手房市场均持续走弱。 虽然 7 月下旬开始各地频繁表态,释放利好信号,四个一线城市也相继对需求端政策放松表态,打开了市场对于政策宽松的想象空间,但目前尚未有实质落地。我们认为,从中央发声到地方落实、再到政策起效尚需时日,若核心城市能在三季度稳步落实部分需求端宽松政策,销售或有望在四季度企稳,但基于当前居民购买力不足的事实,后续核心城市的带动效应和销售积极性的持续程度仍待观察。   现阶段我们建议关注两条主线: 1)中央与地方政策宽松预期下,地产板块或迎来较大的 beta 行情,其中基本面相对稳健、有一定成长性的标的: 招商蛇口、华润置地、建发国际集团、越秀地产、绿城中国、华发股份、滨江集团; 底部回升、弹性较大的公司: 金地集团、龙湖集团; 2)在一线城市有城市更新业务布局的房企: 中华企业、光明地产、中交地产、城建发展、万科 A、绿景中国地产。   风险提示:   房地产调控升级;销售超预期下行;融资收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