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鑫证券-鑫量化之十四:红利策略投资指南:如何择时?怎么选股?-230816

文本预览:
红利策略:凭稳健,以致远 红利策略在海内外市场具有长期配置价值。2000年以来,美国标普高收益红利贵族指数区间累计收益+364.08%,优于同期标普500指数的+227.44%;MSCI日本高股利指数累计收益+201.05%同样显著跑赢日经225指数的+72.39%。持续的股息、可观的分红再投资收益、稳健的基本面、较高的估值性价比共同决定了红利策略的有效性。 多角度解读红利策略择时稳健不代表躺赢,我们从利率走势、股市牛熊、库存周期、货币-经济周期等多维度来探究红利策略占优区间。 1)红利是否占优与利率走势间的关系并无定论,绝对收益及相对收益更多反应的是相应经济市场环境下风格及行业的逻辑。 2)分股市牛熊区间看,策略顺周期属性与抗跌能力兼备,并非单纯熊市防御策略。 3)库存周期维度,去库阶段金融板块收益及胜率均好于其他板块,成为当前红利策略行情的重要支撑之一。 4)货币-经济周期维度,货币政策宽松+经济企稳或复苏预期加强是典型的金融占优市场。当前,7月经济数据继续筑底,生产、投资、消费数据全线走弱,宏观数据整体低于预期。8月15日,央行时隔两月超预期降息,货币政策再度释放宽松信号,后续包括稳地产、促销费等政策有望加速出台。货币宽松+经济筑底+稳增长政策发力为金融风格表现提供了基本的宏观环境,叠加金融板块当前估值低、公募持仓少以及沪深两市交易制度持续完善,金融板块配置优势显著。 绩优选股因子 红利策略投资标的中央企、国企占比较高,在“中特估”政策加持及新一轮国企改革启动的背景下,红利策略有望与中特估实现共振。我们使用分层回溯和rankic对央国企股票池进行单因子测试,因子回测时间为2015/12/31至2023/08/04,每月第一个交易日开盘调仓。 从单因子测试结果来看,红利、低波、资金流、反转因子在央国企池中有效,财报因子无效。复合因子前10%多头年化收益+8.26%,相较央国企等权超额年化+3.52%。RankIC均值0.11、胜率67.09%,因子预测能力较强且稳健。 风险提示 数据全部来自公开市场数据,市场环境出现巨大变化模型可能失效。基于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投资收益的保证或投资建议。
展开>>
收起<<
《华鑫证券-鑫量化之十四:红利策略投资指南:如何择时?怎么选股?-230816(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鑫证券-鑫量化之十四:红利策略投资指南:如何择时?怎么选股?-230816(25页).pdf(2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华鑫证券《鑫量化之十四:红利策略投资指南:如何择时?怎么选股?》研报附件原文摘录)红利策略:凭稳健,以致远 红利策略在海内外市场具有长期配置价值。2000年以来,美国标普高收益红利贵族指数区间累计收益+364.08%,优于同期标普500指数的+227.44%;MSCI日本高股利指数累计收益+201.05%同样显著跑赢日经225指数的+72.39%。持续的股息、可观的分红再投资收益、稳健的基本面、较高的估值性价比共同决定了红利策略的有效性。 多角度解读红利策略择时稳健不代表躺赢,我们从利率走势、股市牛熊、库存周期、货币-经济周期等多维度来探究红利策略占优区间。 1)红利是否占优与利率走势间的关系并无定论,绝对收益及相对收益更多反应的是相应经济市场环境下风格及行业的逻辑。 2)分股市牛熊区间看,策略顺周期属性与抗跌能力兼备,并非单纯熊市防御策略。 3)库存周期维度,去库阶段金融板块收益及胜率均好于其他板块,成为当前红利策略行情的重要支撑之一。 4)货币-经济周期维度,货币政策宽松+经济企稳或复苏预期加强是典型的金融占优市场。当前,7月经济数据继续筑底,生产、投资、消费数据全线走弱,宏观数据整体低于预期。8月15日,央行时隔两月超预期降息,货币政策再度释放宽松信号,后续包括稳地产、促销费等政策有望加速出台。货币宽松+经济筑底+稳增长政策发力为金融风格表现提供了基本的宏观环境,叠加金融板块当前估值低、公募持仓少以及沪深两市交易制度持续完善,金融板块配置优势显著。 绩优选股因子 红利策略投资标的中央企、国企占比较高,在“中特估”政策加持及新一轮国企改革启动的背景下,红利策略有望与中特估实现共振。我们使用分层回溯和rankic对央国企股票池进行单因子测试,因子回测时间为2015/12/31至2023/08/04,每月第一个交易日开盘调仓。 从单因子测试结果来看,红利、低波、资金流、反转因子在央国企池中有效,财报因子无效。复合因子前10%多头年化收益+8.26%,相较央国企等权超额年化+3.52%。RankIC均值0.11、胜率67.09%,因子预测能力较强且稳健。 风险提示 数据全部来自公开市场数据,市场环境出现巨大变化模型可能失效。基于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投资收益的保证或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