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华能国际-600011-火电龙头柳暗花明,绿电转型助力成长-230816

文本预览:
华能国际(600011) 全国火电龙头,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作为华能集团常规能源整合唯一平台,资源优势明显。公司业务以火电为主,低碳清洁能源比例不断提高。截至2022年,公司燃煤装机占比达73.93%,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从2018年的16%提升至26%,火电资本开支回落,低碳清洁能源资本性支出不断增加。风光营收占比逐渐增大,其中风电营收增长明显。煤价下行,23H1公司扭亏为盈。2021-2022年由于燃料成本高企公司亏损。受益于2023年煤炭价格中枢回落和电量同比增长,2023H1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309.7%。 火电行业龙头,盈利加速修复。火电“压舱石”作用凸显,盈利修复迎来发展新机遇。新旧能源“先立后破”,火电仍是我国电力生产的主要来源。伴随新能源快速装机,电力供需挑战加剧,火电仍承担着保障能源安全的“压舱石”作用。火电迎来多重催化:煤电新增提速迎来抢装潮;成本回落,国内煤价中枢快速回落,海外能源价格持续下行,长协煤保障力度持续加强;电改加速推进,火电调峰收益有望兑现。公司火电规模&区位优势突出,盈利加速修复。公司火电装机容量、火电发电量居行业第一,主要能耗指标表现优于同行业,资产优质优势突出。火电机组多布局在沿海地区,尤其经济发达且电力供需偏紧区域,用电量刚性增长,电价趋涨有支撑。煤价下行和长协煤比例提升缓解成本端压力,2023H1业绩大幅提升,盈利改善还将进一步释放弹性。 公司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成长空间巨大。新能源加快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双碳目标牵引下,新能源发电跃升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十四五”期间风电、太阳能装机容量、发电量增长迅速。同时,新能源产业链价格降幅明显,项目收益率有望提升。绿证/绿电交易/CCER等市场机制完善促进新能源增厚收益。公司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火+绿”协同促发展,公司新能源装机容量、发电量远超同行业,增长速度超过全国水平。2022年风电、太阳能发电业务收入分别为137.61亿元和28.28亿元,同比增长35.36%和42.33%,促进公司亏损收窄,新能源业务收入增长潜力大,成为公司盈利能力增长新支撑点。公司风光项目分布广泛,在建工程规模大。2022年重要的新能源在建工程项目37个,大股东华能集团新能源发展成果亮眼,为公司新能源转型提供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投资建议。公司背靠华能集团,为全国火电运营商龙头,同时“十四五”期间积极规划绿电转型,受市场煤价中枢回落及长协覆盖比例进一步提升影响,叠加电力体制改革深入利好释放,具有盈利修复较高弹性和高增长空间。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621亿元、2669亿元、2766亿元,同比增长6.2%,1.8%、3.6%;归母净利分别为142.18/152.31/188.40亿元,对应2023-2025年EPS分别为0.91/0.97/1.20元,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9.8/9.1/7.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装机速度不及预期;火电灵活性改造、绿电交易等行业政策推进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涨价。
展开>>
收起<<
《国盛证券-华能国际-600011-火电龙头柳暗花明,绿电转型助力成长-230816(3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华能国际-600011-火电龙头柳暗花明,绿电转型助力成长-230816(33页).pdf(3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火电龙头柳暗花明,绿电转型助力成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华能国际(600011) 全国火电龙头,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作为华能集团常规能源整合唯一平台,资源优势明显。公司业务以火电为主,低碳清洁能源比例不断提高。截至2022年,公司燃煤装机占比达73.93%,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从2018年的16%提升至26%,火电资本开支回落,低碳清洁能源资本性支出不断增加。风光营收占比逐渐增大,其中风电营收增长明显。煤价下行,23H1公司扭亏为盈。2021-2022年由于燃料成本高企公司亏损。受益于2023年煤炭价格中枢回落和电量同比增长,2023H1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309.7%。 火电行业龙头,盈利加速修复。火电“压舱石”作用凸显,盈利修复迎来发展新机遇。新旧能源“先立后破”,火电仍是我国电力生产的主要来源。伴随新能源快速装机,电力供需挑战加剧,火电仍承担着保障能源安全的“压舱石”作用。火电迎来多重催化:煤电新增提速迎来抢装潮;成本回落,国内煤价中枢快速回落,海外能源价格持续下行,长协煤保障力度持续加强;电改加速推进,火电调峰收益有望兑现。公司火电规模&区位优势突出,盈利加速修复。公司火电装机容量、火电发电量居行业第一,主要能耗指标表现优于同行业,资产优质优势突出。火电机组多布局在沿海地区,尤其经济发达且电力供需偏紧区域,用电量刚性增长,电价趋涨有支撑。煤价下行和长协煤比例提升缓解成本端压力,2023H1业绩大幅提升,盈利改善还将进一步释放弹性。 公司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成长空间巨大。新能源加快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双碳目标牵引下,新能源发电跃升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十四五”期间风电、太阳能装机容量、发电量增长迅速。同时,新能源产业链价格降幅明显,项目收益率有望提升。绿证/绿电交易/CCER等市场机制完善促进新能源增厚收益。公司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火+绿”协同促发展,公司新能源装机容量、发电量远超同行业,增长速度超过全国水平。2022年风电、太阳能发电业务收入分别为137.61亿元和28.28亿元,同比增长35.36%和42.33%,促进公司亏损收窄,新能源业务收入增长潜力大,成为公司盈利能力增长新支撑点。公司风光项目分布广泛,在建工程规模大。2022年重要的新能源在建工程项目37个,大股东华能集团新能源发展成果亮眼,为公司新能源转型提供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投资建议。公司背靠华能集团,为全国火电运营商龙头,同时“十四五”期间积极规划绿电转型,受市场煤价中枢回落及长协覆盖比例进一步提升影响,叠加电力体制改革深入利好释放,具有盈利修复较高弹性和高增长空间。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621亿元、2669亿元、2766亿元,同比增长6.2%,1.8%、3.6%;归母净利分别为142.18/152.31/188.40亿元,对应2023-2025年EPS分别为0.91/0.97/1.20元,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9.8/9.1/7.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装机速度不及预期;火电灵活性改造、绿电交易等行业政策推进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