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智慧旅游构成促消费增量:数字经济监管与发展双周观察-230815

文本预览:
数字经济时代,“智慧”与传统文旅相结合已经成为促消费政策的重要增量。7月31日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提到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强化智慧景区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而在此之前的7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拟确定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长征”沉浸体验、飞越影院)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teamLab无相艺术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等24个项目在列。 8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征集并遴选一批利用5G网络促进智慧旅游创新发展的优秀实践和解决方案。根据上述通知,“5G+智慧旅游”应充分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面向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乡村旅游村镇、饭店及民宿、文博场馆、剧院剧场、演艺场所等文化和旅游空间,围绕文化和旅游服务、管理、营销等重点环节和产品供给,开展相关应用创新。具体包括5G+智慧旅游服务(例如5G+4K/8K超高清视频、5G智慧导览、5G+VR/AR沉浸式体验)、5G+智慧旅游管理(例如5G高清视频监控、5G无人设备自动驾驶巡逻、5G北斗定位)、5G+智慧旅游营销(例如5G新通话、5G消息、5G全景直播、5G互动直播、5G+AR直播)、5G+智慧旅游产品(例如5G与邮轮游艇、客运索道、游乐设施、冰雪装备等旅游装备融合应用),等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项目数量不超过3个。 相关做法已不罕见。根据媒体公开报道,一些典型案例如:(1)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游客可戴上混合现实眼镜,在苗寨内“解谜”“寻宝”;(2)浙江余村借助5G网络将美景展现给五湖四海的游客;村民们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网络直播展示丰富的农产品和别致的民宿,实现增收;(3)上海宝山区罗店镇远景村依托智慧自治平台“远景村智慧乡村管理系统”,实现“一图看全景、一屏管全村”,为村内开展旅游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统筹规划与科学推进提供依据;(4)中国联通在著名红色景区红旗渠发布了5G+VR全景直播、5G+AR慧眼、5G+AI游记等文化旅游领域首个5G智慧旅游系列应用,并成立红旗渠文化旅游5G创新实验室;(5)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5G大运沉式体验馆”为亮点,通过裸眼3D的形式,以全景视角和千亿级像素的超高清视觉等高科技互动技术实现“一镜”穿越沿岸8省市的17座城市,等等。其中部分智慧旅游项目已经取得不错的收益,如SoReal焕真平遥科技艺术馆(原平遥县棉织厂旧址上改造而成,全国首批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入选的24个项目之一)自2023年1月22日正式开馆以来,已接待游客10000+人次,产生经济效益80余万;“西江幻地”苗文化元宇宙文创项目去年10月正式开业后,当地游客量从320人次增长到了4000人次,旅游收入从7000元增长到10万元。 2023年被定为“消费提振年”,发改委曾表示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其中之一就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鼓励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而伴随着VR、AR、MR等技术的成熟尤其是相关硬件的普及,智慧旅游从无到有,已成为一些景区的全新亮点,也是当下促消费背景下的宝贵增量。结合近期动态与前期文件如4月印发的《关于加强5G+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通知》,后续政策抓手可能包括:(1)开展各类智慧旅游试点,树立一批示范带动性强、可复制推广的标杆项目;(2)加强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水平;(3)鼓励各地建设实时监测及应急指挥平台,通过提升“智慧”水平增进应急处理能力;(4)与鼓励社会资本、民营企业投资相结合。 风险提示:互联网企业在数据跨境传输、个人信息保护、反垄断等领域出现新的引发监管的事件的风险。
展开>>
收起<<
《东方证券-智慧旅游构成促消费增量:数字经济监管与发展双周观察-230815(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证券-智慧旅游构成促消费增量:数字经济监管与发展双周观察-230815(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方证券《智慧旅游构成促消费增量:数字经济监管与发展双周观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数字经济时代,“智慧”与传统文旅相结合已经成为促消费政策的重要增量。7月31日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提到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强化智慧景区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而在此之前的7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拟确定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长征”沉浸体验、飞越影院)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teamLab无相艺术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等24个项目在列。 8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征集并遴选一批利用5G网络促进智慧旅游创新发展的优秀实践和解决方案。根据上述通知,“5G+智慧旅游”应充分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面向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乡村旅游村镇、饭店及民宿、文博场馆、剧院剧场、演艺场所等文化和旅游空间,围绕文化和旅游服务、管理、营销等重点环节和产品供给,开展相关应用创新。具体包括5G+智慧旅游服务(例如5G+4K/8K超高清视频、5G智慧导览、5G+VR/AR沉浸式体验)、5G+智慧旅游管理(例如5G高清视频监控、5G无人设备自动驾驶巡逻、5G北斗定位)、5G+智慧旅游营销(例如5G新通话、5G消息、5G全景直播、5G互动直播、5G+AR直播)、5G+智慧旅游产品(例如5G与邮轮游艇、客运索道、游乐设施、冰雪装备等旅游装备融合应用),等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项目数量不超过3个。 相关做法已不罕见。根据媒体公开报道,一些典型案例如:(1)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游客可戴上混合现实眼镜,在苗寨内“解谜”“寻宝”;(2)浙江余村借助5G网络将美景展现给五湖四海的游客;村民们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网络直播展示丰富的农产品和别致的民宿,实现增收;(3)上海宝山区罗店镇远景村依托智慧自治平台“远景村智慧乡村管理系统”,实现“一图看全景、一屏管全村”,为村内开展旅游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统筹规划与科学推进提供依据;(4)中国联通在著名红色景区红旗渠发布了5G+VR全景直播、5G+AR慧眼、5G+AI游记等文化旅游领域首个5G智慧旅游系列应用,并成立红旗渠文化旅游5G创新实验室;(5)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5G大运沉式体验馆”为亮点,通过裸眼3D的形式,以全景视角和千亿级像素的超高清视觉等高科技互动技术实现“一镜”穿越沿岸8省市的17座城市,等等。其中部分智慧旅游项目已经取得不错的收益,如SoReal焕真平遥科技艺术馆(原平遥县棉织厂旧址上改造而成,全国首批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入选的24个项目之一)自2023年1月22日正式开馆以来,已接待游客10000+人次,产生经济效益80余万;“西江幻地”苗文化元宇宙文创项目去年10月正式开业后,当地游客量从320人次增长到了4000人次,旅游收入从7000元增长到10万元。 2023年被定为“消费提振年”,发改委曾表示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其中之一就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鼓励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而伴随着VR、AR、MR等技术的成熟尤其是相关硬件的普及,智慧旅游从无到有,已成为一些景区的全新亮点,也是当下促消费背景下的宝贵增量。结合近期动态与前期文件如4月印发的《关于加强5G+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通知》,后续政策抓手可能包括:(1)开展各类智慧旅游试点,树立一批示范带动性强、可复制推广的标杆项目;(2)加强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水平;(3)鼓励各地建设实时监测及应急指挥平台,通过提升“智慧”水平增进应急处理能力;(4)与鼓励社会资本、民营企业投资相结合。 风险提示:互联网企业在数据跨境传输、个人信息保护、反垄断等领域出现新的引发监管的事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