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证券-债看券商-五-:券商自营,“博弈债市”有多强?-230814

文本预览:
主要观点: 为什么我们关注券商自营的买债行为? 券商自营的风险偏好更贴近于基金、理财。数据来看,券商自营在债市市场的体量并不大,2023年6月券商自营持有4.28万亿元债券,仅占市场比重的2.5%。但从风险偏好来看,券商自营作为左侧机构负债端更为稳定、风险偏好低于券商资管,更接近基金、理财。 券商自营可能是“最市场化”的玩家。在利率债配置上,由于负债端稳定,券商自营的利率债波段操作更具可行性;在信用债配置上,由于规模不大,券商自营往往对“风险偏好”与“安全边际”更为敏感,信用债配置以“主动型”为主。从机构行为上看,跟着券商自营做利率债波段与信用债择券,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债券配置手段。 报表层面:券商自营如何做债券配置? 哪些因素“限制”券商自营的配债行为? 限制1:监管角度来看,券商自营受到类似“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如风险覆盖率不低于100%、流动性覆盖率不低于100%、净稳定资金率不低于100%的要求。对于债券配置而言,风险覆盖率与净稳定资金率指标对信用债评级敏感度较高。 限制2:负债端FTP成本。横向比较,券商自营业务利润率存在“优化空间”,即通过降低部门负债成本分摊率来提升自营利润率。 证券公司报表层面配了多少债?纵向比较,样本券商自营资产占比由2016年的31.6%提升至2022年的49.0%。横向比较,自营业务占总资产的比例约47.3%,头部券商占比更低,总资产1500亿以上券商仅44.8%。 券商自营收益率如何?不考虑负债端成本差异的基础上,2022年,41%的券商自营利润率在1%~3%之间,10家券商自营亏损,占比约9%。 信用债:券商自营买什么信用债? 横向比较,2023年6月券商自营中利率债占比48.0%、信用债46.4%。纵向比较,券商自营增配利率债,近一年占比提升3.3%,其中国债、政金债分别提升1.6%、2.9%,地方债下降1.3%。信用债近一年持仓下滑3.6%,而金融债则由3.43%提升至4.06%。 评级方面,券商自营以AAA级为主,风险偏好低于券商资管,与公募基金、银行理财较为相似。样本四家券商自营AAA级持仓占比平均提升3.1%。 久期方面,2022年券商自营久期缩短。4家样本券商自营久期均值为2.33年,较上年下降0.51年。 换手率方面,结合托管数据与现券交易数据,券商自营持有存单、政金债、国债换手率分别为75.5%、49.9%、26.4%,其次为地方债,换手率为10.5%。 利率债:如何跟踪券商自营的波段交易? 由于存在“一级认购,二级分销”的扰动,证券公司是二级市场的主要净卖盘。观察券商自营小额、净买入方向变动的意义有限,但我们仍可从大额交易来判断券商自营的波段操作能力,且大额净买入(实际净买入+二级分销影响)往往更能体现券商自营的波段能力。 券商自营净买入“操作幅度”提升。以日度净交易100亿元为阈值,2021年起共发生14次,其中2021年1次、2022年6次,2023上半年已达7次。从操作方向上看,2023年券商自营净买入“操作幅度”提升,日度大额净买入频数增加,而净卖出更注重小额、多频次的“微操作”。 券商自营波段能力有多强?胜率60%、赔率10%。以2021年,10个时期券商自营的大额交易为例,券商自营大额交易后债市同向调整的概率为60%,大额交易后债市震荡的概率为30%,而仅2023年2月券商自营大额买入后债市回调,但回调幅度不足1bp。 如何理解券商自营的买债行为? 首先,基于资金稳定性、风险偏好、规模体量的考虑,券商自营对于基金、理财来说是可参考的“债市玩家”。 其次,券商自营面临不同的负债端FTP成本,其择券偏好往往存在差异,我们看到的或许是“优化后”的自营利润率。另外,“券商版资本充足率”业限制了券商自营买债的范围。 信用债而言,近一年券商自营增配利率债,压缩信用债规模,样本券商AAA评级占比提升3.1%,久期缩短0.51年,久期与信用敞口均收缩。 利率债而言,买盘端券商自营更注重“抓机会”能力,大额净买入幅度与频率明显提升,而净卖出更注重小额、多频次的“微操作”。虽然受到二级分销的影响,但我们仍可通过大额交易、特别是大额净买入来跟踪券商自营的波段交易。 风险提示:数据提取和计算带来的误差
展开>>
收起<<
《华安证券-债看券商-五-:券商自营,“博弈债市”有多强?-230814(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安证券-债看券商-五-:券商自营,“博弈债市”有多强?-230814(13页).pdf(1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华安证券《债看券商(五):券商自营,“博弈债市”有多强?》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主要观点: 为什么我们关注券商自营的买债行为? 券商自营的风险偏好更贴近于基金、理财。数据来看,券商自营在债市市场的体量并不大,2023年6月券商自营持有4.28万亿元债券,仅占市场比重的2.5%。但从风险偏好来看,券商自营作为左侧机构负债端更为稳定、风险偏好低于券商资管,更接近基金、理财。 券商自营可能是“最市场化”的玩家。在利率债配置上,由于负债端稳定,券商自营的利率债波段操作更具可行性;在信用债配置上,由于规模不大,券商自营往往对“风险偏好”与“安全边际”更为敏感,信用债配置以“主动型”为主。从机构行为上看,跟着券商自营做利率债波段与信用债择券,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债券配置手段。 报表层面:券商自营如何做债券配置? 哪些因素“限制”券商自营的配债行为? 限制1:监管角度来看,券商自营受到类似“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如风险覆盖率不低于100%、流动性覆盖率不低于100%、净稳定资金率不低于100%的要求。对于债券配置而言,风险覆盖率与净稳定资金率指标对信用债评级敏感度较高。 限制2:负债端FTP成本。横向比较,券商自营业务利润率存在“优化空间”,即通过降低部门负债成本分摊率来提升自营利润率。 证券公司报表层面配了多少债?纵向比较,样本券商自营资产占比由2016年的31.6%提升至2022年的49.0%。横向比较,自营业务占总资产的比例约47.3%,头部券商占比更低,总资产1500亿以上券商仅44.8%。 券商自营收益率如何?不考虑负债端成本差异的基础上,2022年,41%的券商自营利润率在1%~3%之间,10家券商自营亏损,占比约9%。 信用债:券商自营买什么信用债? 横向比较,2023年6月券商自营中利率债占比48.0%、信用债46.4%。纵向比较,券商自营增配利率债,近一年占比提升3.3%,其中国债、政金债分别提升1.6%、2.9%,地方债下降1.3%。信用债近一年持仓下滑3.6%,而金融债则由3.43%提升至4.06%。 评级方面,券商自营以AAA级为主,风险偏好低于券商资管,与公募基金、银行理财较为相似。样本四家券商自营AAA级持仓占比平均提升3.1%。 久期方面,2022年券商自营久期缩短。4家样本券商自营久期均值为2.33年,较上年下降0.51年。 换手率方面,结合托管数据与现券交易数据,券商自营持有存单、政金债、国债换手率分别为75.5%、49.9%、26.4%,其次为地方债,换手率为10.5%。 利率债:如何跟踪券商自营的波段交易? 由于存在“一级认购,二级分销”的扰动,证券公司是二级市场的主要净卖盘。观察券商自营小额、净买入方向变动的意义有限,但我们仍可从大额交易来判断券商自营的波段操作能力,且大额净买入(实际净买入+二级分销影响)往往更能体现券商自营的波段能力。 券商自营净买入“操作幅度”提升。以日度净交易100亿元为阈值,2021年起共发生14次,其中2021年1次、2022年6次,2023上半年已达7次。从操作方向上看,2023年券商自营净买入“操作幅度”提升,日度大额净买入频数增加,而净卖出更注重小额、多频次的“微操作”。 券商自营波段能力有多强?胜率60%、赔率10%。以2021年,10个时期券商自营的大额交易为例,券商自营大额交易后债市同向调整的概率为60%,大额交易后债市震荡的概率为30%,而仅2023年2月券商自营大额买入后债市回调,但回调幅度不足1bp。 如何理解券商自营的买债行为? 首先,基于资金稳定性、风险偏好、规模体量的考虑,券商自营对于基金、理财来说是可参考的“债市玩家”。 其次,券商自营面临不同的负债端FTP成本,其择券偏好往往存在差异,我们看到的或许是“优化后”的自营利润率。另外,“券商版资本充足率”业限制了券商自营买债的范围。 信用债而言,近一年券商自营增配利率债,压缩信用债规模,样本券商AAA评级占比提升3.1%,久期缩短0.51年,久期与信用敞口均收缩。 利率债而言,买盘端券商自营更注重“抓机会”能力,大额净买入幅度与频率明显提升,而净卖出更注重小额、多频次的“微操作”。虽然受到二级分销的影响,但我们仍可通过大额交易、特别是大额净买入来跟踪券商自营的波段交易。 风险提示:数据提取和计算带来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