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评级-上海电气控股:经营承压的多因分析及展望-230724

文本预览:
电气控股为上海第三大产业类国企,资产规模近 4,000亿,为国内三大发电设备龙头之一(另两家为央企东方电气和哈尔滨电气),享有很高的行业地位。 但自 2021 年涉及隋田力事件后,负面频发,近两年经营持续承压。 那么其当前经营禀赋如何?哪些原因造就这两年经营承压?后续还有多大风险?本文试图进行探析。 01 经营基本面上,公司业务可分为三大板块,能源装备(主要为火电、风电、核电发电设备, 22 年收入占比 48%)和集成服务(核心为电站工程服务, 22 年收入占比 21%)经营关联度较高。 近年能源装备业务收入整体呈上升态势,但风电设备增加了波动性,集成服务收入 21年来持续下滑。 工业装备(占 35%)涉及电梯、空调压缩机、锂电池制造设备等, 增加了业务的多元性,近年收入规模较为稳定。 02 经营承压归因一: 22 年风电板块下滑。 2021-2022 年中央财政对陆风和海风补贴陆续退坡,由此触发 2021 年前的一波抢装潮,进入 22 年抢装潮回落导致公司风电设备收入接近腰斩。不过此为政策驱动市场下的短期波动,后续风电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需关注的是公司海风业务占比较高( 22 年设备新增装机容量占 44%),进入平价时代后存较大的控本压力。 03 经营承压归因二:海外工程亏损。 21-22 年公司海外集成服务收入约占总集成服务的约30%,却持续亏损,毛利率分别为-13%和-9%。项目缺乏经验导致前期低估施工成本、疫情推升人力、运输和材料成本等因素导致部分海外工程亏损明显,如总合同金额 33 亿美元的迪拜项目,在近两年已亏损约 50 亿元。 伴随疫情防控进入常态、迪拜项目陆续进入尾声,后续亏损面有望缩小,不过海外工程其他“常规”风险仍需关注,如垫资风险(印度圣莎项目涉诉)、当地政治社会风险(伊拉克、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 04 经营承压归因三:应收账款、商誉等减值损失。应收账款方面,截至 2022 年末涉及隋田力事件余额约 90 亿(计提减值准备约 70 亿)、对恒大应收余额 18 亿(计提比例 61%),此外还有工程业务形成的印度信实集团(余额约 9 亿)、伊拉克电力部(余额约 7 亿,计提 71%)。 商誉方面,公司通过外部收购扩展业务版图,溢价收购导致商誉从 2018 年的 40 亿增至 2022 年的 64 亿,同期末累计减值准备 25 亿,后续仍存较大减值压力。
展开>>
收起<<
《YY评级-上海电气控股:经营承压的多因分析及展望-230724(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Y评级-上海电气控股:经营承压的多因分析及展望-230724(2页).pdf(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YY评级《上海电气控股:经营承压的多因分析及展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电气控股为上海第三大产业类国企,资产规模近 4,000亿,为国内三大发电设备龙头之一(另两家为央企东方电气和哈尔滨电气),享有很高的行业地位。 但自 2021 年涉及隋田力事件后,负面频发,近两年经营持续承压。 那么其当前经营禀赋如何?哪些原因造就这两年经营承压?后续还有多大风险?本文试图进行探析。 01 经营基本面上,公司业务可分为三大板块,能源装备(主要为火电、风电、核电发电设备, 22 年收入占比 48%)和集成服务(核心为电站工程服务, 22 年收入占比 21%)经营关联度较高。 近年能源装备业务收入整体呈上升态势,但风电设备增加了波动性,集成服务收入 21年来持续下滑。 工业装备(占 35%)涉及电梯、空调压缩机、锂电池制造设备等, 增加了业务的多元性,近年收入规模较为稳定。 02 经营承压归因一: 22 年风电板块下滑。 2021-2022 年中央财政对陆风和海风补贴陆续退坡,由此触发 2021 年前的一波抢装潮,进入 22 年抢装潮回落导致公司风电设备收入接近腰斩。不过此为政策驱动市场下的短期波动,后续风电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需关注的是公司海风业务占比较高( 22 年设备新增装机容量占 44%),进入平价时代后存较大的控本压力。 03 经营承压归因二:海外工程亏损。 21-22 年公司海外集成服务收入约占总集成服务的约30%,却持续亏损,毛利率分别为-13%和-9%。项目缺乏经验导致前期低估施工成本、疫情推升人力、运输和材料成本等因素导致部分海外工程亏损明显,如总合同金额 33 亿美元的迪拜项目,在近两年已亏损约 50 亿元。 伴随疫情防控进入常态、迪拜项目陆续进入尾声,后续亏损面有望缩小,不过海外工程其他“常规”风险仍需关注,如垫资风险(印度圣莎项目涉诉)、当地政治社会风险(伊拉克、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 04 经营承压归因三:应收账款、商誉等减值损失。应收账款方面,截至 2022 年末涉及隋田力事件余额约 90 亿(计提减值准备约 70 亿)、对恒大应收余额 18 亿(计提比例 61%),此外还有工程业务形成的印度信实集团(余额约 9 亿)、伊拉克电力部(余额约 7 亿,计提 71%)。 商誉方面,公司通过外部收购扩展业务版图,溢价收购导致商誉从 2018 年的 40 亿增至 2022 年的 64 亿,同期末累计减值准备 25 亿,后续仍存较大减值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