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策略周报:细数2014,回望不如向前看-230806

文本预览:
7月政治局会议后,楼市、股市、资本市场利好政策信号不断,官媒也在随之密集发声支援。两市成交自底部放量、券商两周内近20%的涨幅,很难不让人回想起2014H2的行情。 细数2014:有些影子还存在,但更多记忆回不去。 直观上讲,当前与2014年在很多角度上存在相似之处,比如:宏观经济背景、资本市场政策、流动性环境等。宏观经济背景方面,2014年国内经济最常见的说法就是“三期叠加”,与当前宏观需求形势存在可比性;资本市场政策方面,2014年资本市场改革、官媒频频发声,市场信心扭转、券商领涨,当前也看到了这些影子;宏观流动性方面,2014年4月定向降准、年末超预期降息,当前国内同样处于宽货币环境。 然而,细数2014,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一些不一样的或无法复现的要素,其中最典型有:杠杆资金主导、利率大踏步调降、大宗品暴跌以及“极度便宜”的蓝筹估值。一)增量资金看,杠杆资金主导的现象料难重现,市场成熟化与机构化的过程是不可逆的;二)同样是流动性趋宽,当前直接的利率手段与2014相比空间恐怕不大,即便有更多货币工具出台,也较难带来资金价格的大踏步下行;三)2014年国际油价暴跌,国内PPI步入下行通道,显然与当前库存周期接近底部的情况有显著区别;四)2014年中,蓝筹股估值与A-H溢价均在“地板上”,当前的市场虽然也在低位,但结构分化、港股更便宜、体量持续扩容都是差异所在。 回望,不如向前看——小贝塔行情继续,低位顺周期为矛。 由上可知,尽管当前自上而下的很多角度,都有2014年的影子;但的确也有很多不同且无法复刻的要素。这里面有一些是不利条件,如:利率下行空间、极度便宜的蓝筹股都制约了估值拔升的弹性和想象力;也有一些积极变量,典型的就是当下库存周期的位置更接近底部;当然,也有一些是不可逆的结构性变化,那就是随着A股机构化的推进以及体量不断扩充,由少数资金群体随随便便就能撬动的牛市已经成为了历史。 因此,我们的建议是:与其回望历史,不如向前看。 仔细回顾近两周的行情,我们注意到:724政治局会议后,市场的主线轮动顺序跟2023跨年前后较为一致,且轮动的速度明显更快。从A股熊牛周期的角度看,当前更接近熊牛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看“预期”看“现实”。也就是说,现阶段指数的修复很难是一蹴而就式的,需要保有一些耐心等待基本面的渐次好转。 我们判断,A股小贝塔行情窗口在接下来仍会持续,结构上我们依旧以低位顺周期为矛,兼顾中报业绩。需要强调的是,当前的小贝塔行情不仅仅是政策面的提振,还有来自于内外部分子、分母以及价格赔率多方的共振。此外,Q2机构持仓进一步“出清”以及政策底前后的“反转”特征都利于再度回到低位的顺周期。 行业配置建议:不止于“政策底”,小贝塔行情继续,继续以低位顺周期为矛,兼顾中报业绩:(一)赔率思维下的低位顺周期:家电、医美/零售、保险;(二)兼顾中报业绩&供需格局改善的方向:商用车、工业金属;(三)中期“压舱石”红利重估:油气开采/电力。 风险提示:1、地缘政治恶化;2、经济大幅衰退;3、政策超预期变化。
展开>>
收起<<
《国盛证券-策略周报:细数2014,回望不如向前看-230806(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策略周报:细数2014,回望不如向前看-230806(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策略周报:细数2014,回望不如向前看》研报附件原文摘录)7月政治局会议后,楼市、股市、资本市场利好政策信号不断,官媒也在随之密集发声支援。两市成交自底部放量、券商两周内近20%的涨幅,很难不让人回想起2014H2的行情。 细数2014:有些影子还存在,但更多记忆回不去。 直观上讲,当前与2014年在很多角度上存在相似之处,比如:宏观经济背景、资本市场政策、流动性环境等。宏观经济背景方面,2014年国内经济最常见的说法就是“三期叠加”,与当前宏观需求形势存在可比性;资本市场政策方面,2014年资本市场改革、官媒频频发声,市场信心扭转、券商领涨,当前也看到了这些影子;宏观流动性方面,2014年4月定向降准、年末超预期降息,当前国内同样处于宽货币环境。 然而,细数2014,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一些不一样的或无法复现的要素,其中最典型有:杠杆资金主导、利率大踏步调降、大宗品暴跌以及“极度便宜”的蓝筹估值。一)增量资金看,杠杆资金主导的现象料难重现,市场成熟化与机构化的过程是不可逆的;二)同样是流动性趋宽,当前直接的利率手段与2014相比空间恐怕不大,即便有更多货币工具出台,也较难带来资金价格的大踏步下行;三)2014年国际油价暴跌,国内PPI步入下行通道,显然与当前库存周期接近底部的情况有显著区别;四)2014年中,蓝筹股估值与A-H溢价均在“地板上”,当前的市场虽然也在低位,但结构分化、港股更便宜、体量持续扩容都是差异所在。 回望,不如向前看——小贝塔行情继续,低位顺周期为矛。 由上可知,尽管当前自上而下的很多角度,都有2014年的影子;但的确也有很多不同且无法复刻的要素。这里面有一些是不利条件,如:利率下行空间、极度便宜的蓝筹股都制约了估值拔升的弹性和想象力;也有一些积极变量,典型的就是当下库存周期的位置更接近底部;当然,也有一些是不可逆的结构性变化,那就是随着A股机构化的推进以及体量不断扩充,由少数资金群体随随便便就能撬动的牛市已经成为了历史。 因此,我们的建议是:与其回望历史,不如向前看。 仔细回顾近两周的行情,我们注意到:724政治局会议后,市场的主线轮动顺序跟2023跨年前后较为一致,且轮动的速度明显更快。从A股熊牛周期的角度看,当前更接近熊牛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看“预期”看“现实”。也就是说,现阶段指数的修复很难是一蹴而就式的,需要保有一些耐心等待基本面的渐次好转。 我们判断,A股小贝塔行情窗口在接下来仍会持续,结构上我们依旧以低位顺周期为矛,兼顾中报业绩。需要强调的是,当前的小贝塔行情不仅仅是政策面的提振,还有来自于内外部分子、分母以及价格赔率多方的共振。此外,Q2机构持仓进一步“出清”以及政策底前后的“反转”特征都利于再度回到低位的顺周期。 行业配置建议:不止于“政策底”,小贝塔行情继续,继续以低位顺周期为矛,兼顾中报业绩:(一)赔率思维下的低位顺周期:家电、医美/零售、保险;(二)兼顾中报业绩&供需格局改善的方向:商用车、工业金属;(三)中期“压舱石”红利重估:油气开采/电力。 风险提示:1、地缘政治恶化;2、经济大幅衰退;3、政策超预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