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事缓则圆-上--230801

文本预览:
经济下行是触发刺激政策的核心要素,政策手段及侧重随发展阶段对应调整。货币政策方面,为了打通信用派生堵点,在降准、降息基础上,央行开始采用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财政政策方面,财政政策的抓手由“地产+基建”转变为“新基建+新兴产业”。而“风险缓释”是刺激政策发挥作用的前提,当前的刺激政策传导受阻。 从居民、企业和政府三个部门的杠杆率角度进行观察,新冠疫情以来三个部门加杠杆谨慎,杠杆率较疫情前上升幅度放缓。居民方面,节假日数据显示人均消费倾向降低,且举债意愿低;企业方面,工业企业盈利缓慢修复,房地产库存去化压力大,房企拿地和开工意愿弱,且商业银行净息差已存在低于1.8%的警戒线的情况;政府方面,风险向财政蔓延。同时,从周期角度看,2022年5月起,我国进入第6轮库存周期的“主动去库存”阶段,至今已持续14个月,大幅超过了历次均值。PPI同比通胀领先库存周期1季度左右,内需不足背景下,PPI同比或延续向下,“主动去库存”阶段延长,经济复苏进程减缓。 在风险未解除的情况下,已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减弱。货币方面,已有宽货币政策造成资金“脱实向虚”风险,质押式回购成交量攀升,且信贷与社融口径下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差异在部分月份加大;财政方面,已有宽信用包括房地产和促消费等政策作用有限。可行政策包括政策性金融工具、高端制造业投资和消费,以及“一带一路”出口。 10年期国债收益率随库存周期走势波动:在主动去库存阶段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总体呈下行走势,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后,由于利率具有刚性,因此利率在复苏阶段仍将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下行,在复苏期达到低点后出现回升。由于需求恢复的缓步性,库存周期转向“被动去库存”阶段的时间或将延后,债券收益率的上行风险点也将推迟。“货币—信用—经济”链条传导的效率以及迭代次数引导收益率曲线走向“牛平”。 风险提示: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货币/财政政策超预期调整,预测值不够精准。
展开>>
收起<<
《东吴证券-事缓则圆-上--230801(4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吴证券-事缓则圆-上--230801(45页).pdf(4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事缓则圆(上)》研报附件原文摘录)经济下行是触发刺激政策的核心要素,政策手段及侧重随发展阶段对应调整。货币政策方面,为了打通信用派生堵点,在降准、降息基础上,央行开始采用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财政政策方面,财政政策的抓手由“地产+基建”转变为“新基建+新兴产业”。而“风险缓释”是刺激政策发挥作用的前提,当前的刺激政策传导受阻。 从居民、企业和政府三个部门的杠杆率角度进行观察,新冠疫情以来三个部门加杠杆谨慎,杠杆率较疫情前上升幅度放缓。居民方面,节假日数据显示人均消费倾向降低,且举债意愿低;企业方面,工业企业盈利缓慢修复,房地产库存去化压力大,房企拿地和开工意愿弱,且商业银行净息差已存在低于1.8%的警戒线的情况;政府方面,风险向财政蔓延。同时,从周期角度看,2022年5月起,我国进入第6轮库存周期的“主动去库存”阶段,至今已持续14个月,大幅超过了历次均值。PPI同比通胀领先库存周期1季度左右,内需不足背景下,PPI同比或延续向下,“主动去库存”阶段延长,经济复苏进程减缓。 在风险未解除的情况下,已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减弱。货币方面,已有宽货币政策造成资金“脱实向虚”风险,质押式回购成交量攀升,且信贷与社融口径下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差异在部分月份加大;财政方面,已有宽信用包括房地产和促消费等政策作用有限。可行政策包括政策性金融工具、高端制造业投资和消费,以及“一带一路”出口。 10年期国债收益率随库存周期走势波动:在主动去库存阶段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总体呈下行走势,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后,由于利率具有刚性,因此利率在复苏阶段仍将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下行,在复苏期达到低点后出现回升。由于需求恢复的缓步性,库存周期转向“被动去库存”阶段的时间或将延后,债券收益率的上行风险点也将推迟。“货币—信用—经济”链条传导的效率以及迭代次数引导收益率曲线走向“牛平”。 风险提示: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货币/财政政策超预期调整,预测值不够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