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报告:2023Q2基金重仓信用债分析-信用重仓被动收缩,主动配置意愿犹在-230731

《东方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报告:2023Q2基金重仓信用债分析-信用重仓被动收缩,主动配置意愿犹在-230731(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报告:2023Q2基金重仓信用债分析-信用重仓被动收缩,主动配置意愿犹在-230731(23页).pdf(2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方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报告:2023Q2基金重仓信用债分析-信用重仓被动收缩,主动配置意愿犹在》研报附件原文摘录)研究结论 城投债:2023Q2统计到基金重仓城投债总规模环比减少9%至908亿元,超六成省份城投债重仓规模减少,湖北、江苏、山东环比降幅明显。分层级看,基金重仓地市级、区县级城投债占比小幅提升,主因省级平台退出重仓前五的规模偏大;分隐含评级看,前五大被重仓省份全面减配隐含AA级城投债,占总重仓债比例环比Q1下滑2pct;分地域看,仅少数城市城投债重仓额稳中有增,省会仍为基金重仓首选;平均剩余期限和利差环比基本持平。 产业债:2023Q2基金对产业债重仓规模合计1685亿元,环比缩减11%。电力重仓规模环比大幅下滑33%,对基础建设、煤炭开采、多元金融、铁路公路等行业重仓力度也有所减弱,而对国有地产配置加码,房地产行业重仓额环比逆势增长13%,交运也被增配。平均剩余期限环比窄幅波动,平均利差环比则多数小幅收窄。 二永债:2023Q2银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被重仓规模分别增长2%、14%至1959亿元、821亿元,被重仓规模再创新高。二级资本债方面,国有行、股份行重仓规模环比小幅下滑4%~5%,城商行和农商行贡献主要增配额度,特别是多数城商行Q2都被大幅增持;永续债方面,四类银行重仓规模Q2环比全面提升,股份行贡献主要增量,但增速较快的同样是城商行。 个券操作:2023Q2债牛行情中基金选择增配利率品种以更好地把握波段行情,信用品种被迫挤出前五的现象更加普遍,不利于直接观测基金的主动操作行为。对此,我们进一步挖掘各基金披露的前五大重仓债名称及持仓规模信息,从而得到基金对个券的具体操作方向,以此剔除被动退出/进入重仓前五的干扰,为分析基金重仓意图提供了更直接的判断依据。在此分析逻辑下,城投债方面,机构配置力量犹在,各省的风险规避倾向都不明显,总规模层面的下滑可解释为被动退出数量环比Q1普遍增多;产业债方面,被动退出的频次环比显著增多同样是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和非银金融等行业重仓规模下滑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公用事业行业存续债到期后补仓意愿也有所欠缺,基金主动增配的行业主要是房地产和钢铁;二永债方面,基金增配态度坚定,国有行、城商行和股份行二级资本债主动配置力量较强,永续债整体稍弱。 信用债周度跟踪(2023.7.24-2023.7.30):信用债一级发行2676亿元,环比前一周减少363亿元,最终实现净融入518亿元,净融资环比基本持平;各等级的中票发行成本分化,AA+级新债票息明显上行。信用债收益率全面上行6bp左右,短端信用利差大幅走阔,中长端则以小幅波动为主,各期限利差和等级利差也主要在±2bp内小幅波动。云南部分主体估值高位调整带动全省利差明显走阔,其余省份平均利差大致持平,各行业产业债利差则普遍走阔4bp左右。上周交易热度小幅回落,换手率最高的前十名发行人均为央企或地方国企,剩余期限偏长的债券数量稍多。房企高折价成交债券数量和幅度较前一周相近,碧桂园多个债项出现高折价成交,融侨和碧桂园等估值调整幅度较大。 风险提示 政策变化超预期;信用风险暴露超预期;数据统计可能存在遗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