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豹研究院-云原生安全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230731

文本预览:
安全技术的发展始终围绕基础设施和业务对象进行。在云原生时代,原来的物理安全边界经过虚拟机到容器、Serveless,同时应用微服务化大大增加了受攻击的端口,DevOps极大缩短了应用生命周期,对各个环节的自动化安全防护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随着云计算、容器化、微服务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应用程序迁移到云端,并采用云原生架构进行构建和部署。传统基于边界的防护模型需要接近基于资源属性和元数据的动态工作负责的防护模式,以满足云原生技术架构的独特属性和要应用程序的规模需求,并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型安全风险。
展开>>
收起<<
《头豹研究院-云原生安全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230731(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头豹研究院-云原生安全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230731(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头豹研究院《云原生安全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研报附件原文摘录)安全技术的发展始终围绕基础设施和业务对象进行。在云原生时代,原来的物理安全边界经过虚拟机到容器、Serveless,同时应用微服务化大大增加了受攻击的端口,DevOps极大缩短了应用生命周期,对各个环节的自动化安全防护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随着云计算、容器化、微服务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应用程序迁移到云端,并采用云原生架构进行构建和部署。传统基于边界的防护模型需要接近基于资源属性和元数据的动态工作负责的防护模式,以满足云原生技术架构的独特属性和要应用程序的规模需求,并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型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