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申港证券-物业管理行业研究周报:从规模至上到规模反思-230723

上传日期:2023-07-25 05:47:35 / 研报作者:曹旭特高丁卉 / 分享者:1005681
研报附件
申港证券-物业管理行业研究周报:从规模至上到规模反思-230723.pdf
大小:1.1M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申港证券-物业管理行业研究周报:从规模至上到规模反思-230723

申港证券-物业管理行业研究周报:从规模至上到规模反思-230723
文本预览:

《申港证券-物业管理行业研究周报:从规模至上到规模反思-230723(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港证券-物业管理行业研究周报:从规模至上到规模反思-230723(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申港证券《物业管理行业研究周报:从规模至上到规模反思》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摘要:   每周一谈:从规模至上到规模反思   我们认为2023年是物企思维转变的关键年,这一年对于物业行业的讨论更多聚焦于“回归理性”、“长坡薄雪”、“思考本源”等话题,物企在资本热度较高的时期热衷于扩张其规模,彼时战略更有“三年五倍”、“目标千亿”等叙述,而当前物企则更加注重追求有经营质量的增长,进入了从“规模至上”到“规模反思”的阶段。   复盘物企规模扩张的历史,19-21年,随着物企在资本市场的关注度提升,规模为头部物企发展的第一要义,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并购交易金额于21年达到顶峰,而22年在经历了行业的深度调整后,规模扩张的同时也暴露了更多问题,如火如荼的并购于23年逐渐熄火,引发了更多对物业行业本质进行思考的声音。   收并购虽能在短期内为物企带来规模的高速增长,但应收账款减值、无形资产摊销、商誉减值等也成为影响物企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23年物企刊发22年全年业绩后“增收不增利”现象普遍,且并购后的投后整合难度较大,更加考验物企的运营能力。   我们选取了31家代表物企,观察了其规模与各项财务指标的关系,从物企规模与其财务表现来看,规模扩张大概率能够为物企带来营收的增长,但并不一定能为其带来盈利能力和估值的提升,且大概率会导致其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较高。我们判断规模扩张与盈利表现不成正比的原因除了受到上述无形资产摊销、商誉减值等影响外,还受到第三方项目物业费单价较低、收缴率较低的影响。   我们认为,物企已经由“规模至上”发展为“规模反思”阶段,例如碧桂园服务表示22年公司主动退出亏损或收缴率低的项目,总退出合约管理面积约8400万方;金科服务也在22年就主动收缩了部分账期较长、现金流较差的项目;招商积余则表示,物管行业正从重视规模扩张转向重视投后管理;绿城服务也指出,公司将停止与第三方中小开发商合作,战略性放弃部分收费单价较低、甲方资金不健康的项目以及年营收200万以下、非战略客户的项目。   数据追踪(7月17日-7月21日):   资金及交易追踪:   沪(深)股通:A股物业公司中仅招商积余在沪(深)股通中有持股,截至2023年7月21日,持有837.57万股,较上周上涨29.97%,持股市值1.29亿元。   港股通:港股中港股通持股共14家(剔除停牌物企),自2023年7月17日至7月21日,增幅最大的是卓越商企服务,本周增幅9.71%。降幅最大的是世茂服务,降1.29%。持股比例最高为保利物业,为65.54%。持股数量最多为融创服务,为5.93亿股。   投资策略:我们认为目前物业板块具备较高配置性价比,头部物企建议关注物管商管并行且控股股东为央企背景的华润万象生活,关注受母公司拖累风险较小的保利物业、招商积余,关注高弹性标的碧桂园服务及独立发展能力较高的物企金科服务,中小物企建议关注母公司发展迅速的建发物业、滨江服务、越秀服务等。   风险提示:地产周期性业务下行带来的短期业绩下滑,外拓增速不及预期,关联方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坏账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