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期货-固定收益周报-汇率-:超级央行周该关注什么?-230723

文本预览:
报告要点 欧美央行的关注点在如何传递7月后的货币政策思路,目前市场已完全计价美联储7月后不加息,欧央行7月后加息25bp,警惕预期差。日本银行的关注点在最新的经济展望报告中关于2024年的通胀预测,决定了日银是否具备货币政策转向的基础。 CNY展望 先贬后稳波动放大 超级央行周该关注什么? 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美联储将公布7月FOMC会议决议,美联储在下周加息25bp基本板上钉钉,主要需关注一则FOMC声明是否会延续确定性较高的前瞻指引;二则关于后续加息与否的决策依据;三则鲍威尔对于后续通胀、就业、银行业的判断;四则对于明年开启降息与否的指引。 我们认为7月后仍有加息空间,2024年降息概率偏低。主因一则鲍威尔在6月28日CBforum上表示他和他的同事预估至少还有两次25bp加息;二则名义通胀和核心通胀将分别在三、四季度失去高基数效应,放大通胀反弹风险;三则实际薪资走高带动的通胀效力才刚开始显现。 北京时间7月27日20:15分,欧央行将公布7月议息决议,加息25bp同样板上钉钉。主要需关注一则拉加德如何传递7月后的政策意图;二则欧央行如何评估目前的信贷紧缩;三则欧央行如何评价未来的通胀前景、潜在动态、和货币政策的传导强度。 我们认为拉加德不会在会议上给出明确的政策路径前瞻指引,其对于通胀预测和通胀动态的态度决定了市场如何理解后续的政策路径。如果拉加德认为需要上调6月的通胀预测和通胀的潜在动态,市场将向鹰派定价。反之,在市场已经完全计价7月后还有一次25bp加息的背景下,市场将向鸽派定价。 北京时间7月28日11点,日本银行将发布最新的货币政策决议和经济展望。其中经济展望中日银对于2024年日本核心通胀的预测尤为关键,构成了日银货币政策能否转向的基础。我们认为本次会议日银调整“YCC”的概率偏低,货币政策转向的概率更是几乎为0。如果日银突然调整“YCC”引发市场波动,也会通过更大规模的资产购买以传递宽松的货币政策姿态(具体参见《如何看待日本银行货币政策和日元走势?》)。 操作建议 购汇方向建议观望,结汇方向可逐步入场。 风险因子 1)美国通胀超预期;2)美国经济超预期;3)中国经济进一步恶化;4)全球衰退
展开>>
收起<<
《中信期货-固定收益周报-汇率-:超级央行周该关注什么?-230723(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期货-固定收益周报-汇率-:超级央行周该关注什么?-230723(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信期货《固定收益周报(汇率):超级央行周该关注什么?》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报告要点 欧美央行的关注点在如何传递7月后的货币政策思路,目前市场已完全计价美联储7月后不加息,欧央行7月后加息25bp,警惕预期差。日本银行的关注点在最新的经济展望报告中关于2024年的通胀预测,决定了日银是否具备货币政策转向的基础。 CNY展望 先贬后稳波动放大 超级央行周该关注什么? 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美联储将公布7月FOMC会议决议,美联储在下周加息25bp基本板上钉钉,主要需关注一则FOMC声明是否会延续确定性较高的前瞻指引;二则关于后续加息与否的决策依据;三则鲍威尔对于后续通胀、就业、银行业的判断;四则对于明年开启降息与否的指引。 我们认为7月后仍有加息空间,2024年降息概率偏低。主因一则鲍威尔在6月28日CBforum上表示他和他的同事预估至少还有两次25bp加息;二则名义通胀和核心通胀将分别在三、四季度失去高基数效应,放大通胀反弹风险;三则实际薪资走高带动的通胀效力才刚开始显现。 北京时间7月27日20:15分,欧央行将公布7月议息决议,加息25bp同样板上钉钉。主要需关注一则拉加德如何传递7月后的政策意图;二则欧央行如何评估目前的信贷紧缩;三则欧央行如何评价未来的通胀前景、潜在动态、和货币政策的传导强度。 我们认为拉加德不会在会议上给出明确的政策路径前瞻指引,其对于通胀预测和通胀动态的态度决定了市场如何理解后续的政策路径。如果拉加德认为需要上调6月的通胀预测和通胀的潜在动态,市场将向鹰派定价。反之,在市场已经完全计价7月后还有一次25bp加息的背景下,市场将向鸽派定价。 北京时间7月28日11点,日本银行将发布最新的货币政策决议和经济展望。其中经济展望中日银对于2024年日本核心通胀的预测尤为关键,构成了日银货币政策能否转向的基础。我们认为本次会议日银调整“YCC”的概率偏低,货币政策转向的概率更是几乎为0。如果日银突然调整“YCC”引发市场波动,也会通过更大规模的资产购买以传递宽松的货币政策姿态(具体参见《如何看待日本银行货币政策和日元走势?》)。 操作建议 购汇方向建议观望,结汇方向可逐步入场。 风险因子 1)美国通胀超预期;2)美国经济超预期;3)中国经济进一步恶化;4)全球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