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金证券-通信:可堆叠平板卫星发射,低轨星座快速部署可期-230723

文本预览: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7月23日10时5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银河航天灵犀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首款柔性太阳翼平板式卫星,巨型低轨通信星座快速部署可期。银河航天灵犀03星由银河航天公司研制,卫星为平板堆叠式卫星构型,配置柔性太阳翼和主动热控流体回路,卫星搭载毫米波多波束数字处理载荷,用于宽带通信卫星技术在轨验证。这是我国首款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卫星,单层柔性太阳板厚度仅1毫米左右,主体厚度仅为不到5厘米,在轨工作时,“翅膀”拉开长度约9米,宽度超过2.5米。这种“柔性翅膀”具有包络小、重量轻、模块化等特点,更易于收纳,同样质量下面积更大,可以吸收更多太阳能,适合卫星大批量堆叠发射,对加速卫星互联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攻克数字载荷+一体化成型+主动热控等技术,卫星变得更加“智能”。银河航天灵犀03星的主要功能为低轨道宽带通信,卫星配置了数十吉比特每秒容量的毫米波多波束数字载荷,可以使卫星根据业务需求,灵活调配自身的通信资源。灵犀03星也是我国首款卫星主体结构采用一体化成型的卫星,采用整体铸造技术,更容易后续批量生产。该卫星还配置了主动热控流体回路,卫星可依据在轨所感知的外部热环境,并结合自身温度状态,通过循环泵驱动管道内的液体流动,维持单机温度稳定,可有效解决卫星电子产品的空间环境防护、温度控制等难题。此次卫星发射也是我国首次在轨对超大能源、主动热控、工业一体化成型结构、多星堆叠压紧释放等技术进行验证,将为我国巨型低轨通信星座的快速部署提供技术支撑。 火箭运力+卫星技术双爆发,国内低轨星座建设不断加速。低轨星座建设是国家战略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内卫星技术和火箭运力实现双突破。火箭领域,6月7日,国内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实现“一箭26星”成功发射,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500公斤;7月12日,全球首枚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在新型低成本液体推进剂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卫星领域,7月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国内低轨互联网星座计划正式启动;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宣布正式启动超低轨通遥一体卫星星座的建设,首发星已完成正样产品设计与投产,将搭载光学遥感相机、星载智能处理设备、原子氧探测器等有效载荷,计划12月发射,预计2027年完成192颗星在轨组网,2030年完成300颗星在轨组网运行。 建议关注标的: 1整星:长光卫星; 2通信:信科移动、创意信息; 3天线:盟升电子、航天环宇; 4芯片:铖昌科技、复旦微电、紫光国微、臻镭科技; 5仿真:坤恒顺维、华力创通; 6地面设备:震有科技、航天环宇、中国卫星、华力创通、海能达、合众思壮; 7卫星应用:中国卫通、中国卫星、中国电信。 风险提示:卫星互联网发射不及预期、技术攻关不及预期、企业经营成本上升
展开>>
收起<<
《华金证券-通信:可堆叠平板卫星发射,低轨星座快速部署可期-230723(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金证券-通信:可堆叠平板卫星发射,低轨星座快速部署可期-230723(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华金证券《通信:可堆叠平板卫星发射,低轨星座快速部署可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7月23日10时5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银河航天灵犀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首款柔性太阳翼平板式卫星,巨型低轨通信星座快速部署可期。银河航天灵犀03星由银河航天公司研制,卫星为平板堆叠式卫星构型,配置柔性太阳翼和主动热控流体回路,卫星搭载毫米波多波束数字处理载荷,用于宽带通信卫星技术在轨验证。这是我国首款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卫星,单层柔性太阳板厚度仅1毫米左右,主体厚度仅为不到5厘米,在轨工作时,“翅膀”拉开长度约9米,宽度超过2.5米。这种“柔性翅膀”具有包络小、重量轻、模块化等特点,更易于收纳,同样质量下面积更大,可以吸收更多太阳能,适合卫星大批量堆叠发射,对加速卫星互联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攻克数字载荷+一体化成型+主动热控等技术,卫星变得更加“智能”。银河航天灵犀03星的主要功能为低轨道宽带通信,卫星配置了数十吉比特每秒容量的毫米波多波束数字载荷,可以使卫星根据业务需求,灵活调配自身的通信资源。灵犀03星也是我国首款卫星主体结构采用一体化成型的卫星,采用整体铸造技术,更容易后续批量生产。该卫星还配置了主动热控流体回路,卫星可依据在轨所感知的外部热环境,并结合自身温度状态,通过循环泵驱动管道内的液体流动,维持单机温度稳定,可有效解决卫星电子产品的空间环境防护、温度控制等难题。此次卫星发射也是我国首次在轨对超大能源、主动热控、工业一体化成型结构、多星堆叠压紧释放等技术进行验证,将为我国巨型低轨通信星座的快速部署提供技术支撑。 火箭运力+卫星技术双爆发,国内低轨星座建设不断加速。低轨星座建设是国家战略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内卫星技术和火箭运力实现双突破。火箭领域,6月7日,国内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实现“一箭26星”成功发射,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500公斤;7月12日,全球首枚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在新型低成本液体推进剂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卫星领域,7月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国内低轨互联网星座计划正式启动;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宣布正式启动超低轨通遥一体卫星星座的建设,首发星已完成正样产品设计与投产,将搭载光学遥感相机、星载智能处理设备、原子氧探测器等有效载荷,计划12月发射,预计2027年完成192颗星在轨组网,2030年完成300颗星在轨组网运行。 建议关注标的: 1整星:长光卫星; 2通信:信科移动、创意信息; 3天线:盟升电子、航天环宇; 4芯片:铖昌科技、复旦微电、紫光国微、臻镭科技; 5仿真:坤恒顺维、华力创通; 6地面设备:震有科技、航天环宇、中国卫星、华力创通、海能达、合众思壮; 7卫星应用:中国卫通、中国卫星、中国电信。 风险提示:卫星互联网发射不及预期、技术攻关不及预期、企业经营成本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