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固定收益点评:上半年各地财政收入和融资状况有何变化?-230720

文本预览:
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呈恢复式增长,政府性基金收入持续下滑,而刚性支出增速较高。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19203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长原因主要是基数因素,还原留抵退税效应后同比为-1.04%。另一方面,土地市场持续低迷,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16.0%。结构上,税收收入恢复较多,同比增长16.5%,而非税收入同比由18.0%下降至-0.6%。支出端,上半年财政支出偏刚性,民生类支出同比增长6.6%,而基建类支持力度减弱,同比下降1.5%。收入增长疲软而支出相对刚性,上半年各地财政情况如何?各地城投再融资环境有何变化?本文基于最新数据,从财政收入、支出与融资三维度,分析上半年各地方财力和投融资的边际变化。 收入端: 前五个月,低基数效应下多数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超10%,云南、吉林、甘肃、青海、贵州增速超30%,能源价格回调下资源型城市增速回落,但近两年来看依旧表现较强。由于各地上半年财政数据公布不多,地方财政统一使用前五个月数据。前五个月,留抵退税等因素导致的低基数影响下,大多数省份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超10%,其中云南(48%)、吉林(42%)、甘肃(32%)、青海(34%)、贵州(33%)的同比增速更是超30%。去年由于能源价格大涨,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资源型省份的财政收入亮眼,随着能源价格回落,今年这些区域的财政收入增速也有所下滑。从两年复合增速来看,内蒙古、山西、甘肃、陕西、宁夏等区域增速靠前,资源型城市财政收入依旧较强。 土地收入方面,上半年地产销售改善有限,300城住宅用地土地成交金额下滑20%,地方国资托底乏力。1季度地产销售超预期改善,但4月以来市场持续低迷,环比转负,1-5月中指百城新房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9.9%,而百强房企1-6月全口径销售金额已同比为负。土地成交方面,上半年300城住宅用地土地成交面积和金额分别同比变化-32.1%和-20.4%,三四线城市的土地出让情况最差。而从拿地企业来看,上半年22城住宅用地拿地企业中,地方国资占比大幅下滑,央企明显上升,或指向地方国资托底乏力。 支出端: 前五月各地财政支出普遍增长,上海、湖北、内蒙古、吉林、四川财政支出同比增速超10%,值得注意的是,云南同期财政收入增长48%,却是唯一财政支出同比下滑的省份。随着地方财政收入普遍修复,多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力度加大,2023年1-5月,上海、湖北、内蒙古、吉林、四川财政支出同比增速均超过10%,除内蒙古外,多为去年同期财政收入降幅较大的区域,云南前五月财政收入增速达48%,但却是同期唯一财政支出压降的省份(-8%)。 融资端: 上半年各地城投再融资分化,天津净融资改善明显,河南、江苏、浙江和湖北融资增速靠前,而云南、甘肃等尾部区域净融资持续为负。2023H1城投债净融资接近2022H1,但各地差异较大,青海、辽宁、内蒙古、黑龙江、贵州、云南、甘肃等区域净融资为负,吉林、北京、天津和广西净融资由负转正,其中天津净融资改善明显,2022H1和2023H1分别为90和361亿元。河南(50.3%)、江苏(31.6%)、浙江(22.1%)和湖北(20.8%)的城投净融资增速靠前。地级市层面,西安、昆明、兰州、镇江、柳州等舆情高发区域融资大幅下滑。 上半年园区类主体的净融资同比大幅增长,而省级主体净融资明显收缩。从行政级别来看,2023H1普通园区(21%)和国家级园区(17%)净融资同比增幅较大,区县级(8%)和市级(-2%)变化不大,而省级平台下滑较多(-40%)。天津省级、江苏区县级、浙江普通园区、河南和湖北地市级等2023H1较2022H1净融资规模增加最多,四川省级、重庆区县级、陕西省级、上海省级和广东地级市等下滑最多。 上半年地方债整体发行进度较慢,云南、甘肃、青海、贵州、天津、吉林等弱资质区域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滞后,资本金或是主要约束因素。由于今年提前批下达时间较早,一季度地方债发行整体前置,但是第二批下达额度较晚,二季度地方债发行节奏明显放缓。2023年上半年地方债发行4.37万亿元,同比下降17%,净融资2.73万亿元,同比下降36%。具体到各省,假设各省今年的新增专项债发行额与上年一致,以2023H1新增专项债发行额/2022年新增专项债发行额,跟踪各地发行进度,上半年北京、辽宁、内蒙古、宁波和福建的发行节奏较快,已完成去年新增专项债额度的八成以上,而云南、甘肃、青海、贵州、天津、吉林等弱资质区域的发行进度滞缓,或部分源于地方财力紧张,专项债发行存在困难。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数据统计口径存在误差。
展开>>
收起<<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点评:上半年各地财政收入和融资状况有何变化?-230720(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固定收益点评:上半年各地财政收入和融资状况有何变化?-230720(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固定收益点评:上半年各地财政收入和融资状况有何变化?》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呈恢复式增长,政府性基金收入持续下滑,而刚性支出增速较高。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19203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长原因主要是基数因素,还原留抵退税效应后同比为-1.04%。另一方面,土地市场持续低迷,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16.0%。结构上,税收收入恢复较多,同比增长16.5%,而非税收入同比由18.0%下降至-0.6%。支出端,上半年财政支出偏刚性,民生类支出同比增长6.6%,而基建类支持力度减弱,同比下降1.5%。收入增长疲软而支出相对刚性,上半年各地财政情况如何?各地城投再融资环境有何变化?本文基于最新数据,从财政收入、支出与融资三维度,分析上半年各地方财力和投融资的边际变化。 收入端: 前五个月,低基数效应下多数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超10%,云南、吉林、甘肃、青海、贵州增速超30%,能源价格回调下资源型城市增速回落,但近两年来看依旧表现较强。由于各地上半年财政数据公布不多,地方财政统一使用前五个月数据。前五个月,留抵退税等因素导致的低基数影响下,大多数省份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超10%,其中云南(48%)、吉林(42%)、甘肃(32%)、青海(34%)、贵州(33%)的同比增速更是超30%。去年由于能源价格大涨,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资源型省份的财政收入亮眼,随着能源价格回落,今年这些区域的财政收入增速也有所下滑。从两年复合增速来看,内蒙古、山西、甘肃、陕西、宁夏等区域增速靠前,资源型城市财政收入依旧较强。 土地收入方面,上半年地产销售改善有限,300城住宅用地土地成交金额下滑20%,地方国资托底乏力。1季度地产销售超预期改善,但4月以来市场持续低迷,环比转负,1-5月中指百城新房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9.9%,而百强房企1-6月全口径销售金额已同比为负。土地成交方面,上半年300城住宅用地土地成交面积和金额分别同比变化-32.1%和-20.4%,三四线城市的土地出让情况最差。而从拿地企业来看,上半年22城住宅用地拿地企业中,地方国资占比大幅下滑,央企明显上升,或指向地方国资托底乏力。 支出端: 前五月各地财政支出普遍增长,上海、湖北、内蒙古、吉林、四川财政支出同比增速超10%,值得注意的是,云南同期财政收入增长48%,却是唯一财政支出同比下滑的省份。随着地方财政收入普遍修复,多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力度加大,2023年1-5月,上海、湖北、内蒙古、吉林、四川财政支出同比增速均超过10%,除内蒙古外,多为去年同期财政收入降幅较大的区域,云南前五月财政收入增速达48%,但却是同期唯一财政支出压降的省份(-8%)。 融资端: 上半年各地城投再融资分化,天津净融资改善明显,河南、江苏、浙江和湖北融资增速靠前,而云南、甘肃等尾部区域净融资持续为负。2023H1城投债净融资接近2022H1,但各地差异较大,青海、辽宁、内蒙古、黑龙江、贵州、云南、甘肃等区域净融资为负,吉林、北京、天津和广西净融资由负转正,其中天津净融资改善明显,2022H1和2023H1分别为90和361亿元。河南(50.3%)、江苏(31.6%)、浙江(22.1%)和湖北(20.8%)的城投净融资增速靠前。地级市层面,西安、昆明、兰州、镇江、柳州等舆情高发区域融资大幅下滑。 上半年园区类主体的净融资同比大幅增长,而省级主体净融资明显收缩。从行政级别来看,2023H1普通园区(21%)和国家级园区(17%)净融资同比增幅较大,区县级(8%)和市级(-2%)变化不大,而省级平台下滑较多(-40%)。天津省级、江苏区县级、浙江普通园区、河南和湖北地市级等2023H1较2022H1净融资规模增加最多,四川省级、重庆区县级、陕西省级、上海省级和广东地级市等下滑最多。 上半年地方债整体发行进度较慢,云南、甘肃、青海、贵州、天津、吉林等弱资质区域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滞后,资本金或是主要约束因素。由于今年提前批下达时间较早,一季度地方债发行整体前置,但是第二批下达额度较晚,二季度地方债发行节奏明显放缓。2023年上半年地方债发行4.37万亿元,同比下降17%,净融资2.73万亿元,同比下降36%。具体到各省,假设各省今年的新增专项债发行额与上年一致,以2023H1新增专项债发行额/2022年新增专项债发行额,跟踪各地发行进度,上半年北京、辽宁、内蒙古、宁波和福建的发行节奏较快,已完成去年新增专项债额度的八成以上,而云南、甘肃、青海、贵州、天津、吉林等弱资质区域的发行进度滞缓,或部分源于地方财力紧张,专项债发行存在困难。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数据统计口径存在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