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邮证券-晶升股份-688478-8吋碳化硅长晶设备进展顺利,持续进军国内百亿级碳化硅单晶炉市场-230717

上传日期:2023-07-17 19:07:44 / 研报作者:吴文吉 / 分享者:1008888
研报附件
中邮证券-晶升股份-688478-8吋碳化硅长晶设备进展顺利,持续进军国内百亿级碳化硅单晶炉市场-230717.pdf
大小:516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邮证券-晶升股份-688478-8吋碳化硅长晶设备进展顺利,持续进军国内百亿级碳化硅单晶炉市场-230717

中邮证券-晶升股份-688478-8吋碳化硅长晶设备进展顺利,持续进军国内百亿级碳化硅单晶炉市场-230717
文本预览:

《中邮证券-晶升股份-688478-8吋碳化硅长晶设备进展顺利,持续进军国内百亿级碳化硅单晶炉市场-230717(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邮证券-晶升股份-688478-8吋碳化硅长晶设备进展顺利,持续进军国内百亿级碳化硅单晶炉市场-230717(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邮证券《8吋碳化硅长晶设备进展顺利,持续进军国内百亿级碳化硅单晶炉市场》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晶升股份(688478)   事件   近日,据晶升股份官微消息,现公司已向多家客户交付了8寸碳化硅长晶设备,部分客户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发成果,并正在不断优化工艺制程。   投资要点   碳化硅+半导体级单晶硅炉领军供应商。公司开发了包括8-12寸半导体级单晶硅炉、6-8寸碳化硅单晶炉、蓝宝石单晶炉及其他晶体生长设备等主要产品;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中,碳化硅单晶炉与半导体级单晶硅炉分别占约65.9%与29.6%。公司半导体级单晶硅炉在28nm以上制程工艺已实现批量化生产,主要客户包括沪硅产业(上海新昇)、立昂微(金瑞泓)和神工股份;碳化硅单晶炉业务主要客户包括三安光电、东尼电子及浙江晶越。   碳化硅单晶炉先发优势显著,公司的碳化硅单晶炉国内市场空间预计将超过20亿元。   1)技术优势:2017年,公司启动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碳化硅单晶炉的研发;2018年,公司首台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碳化硅单晶炉正式交付客户。   公司生产的碳化硅单晶炉主要应用于6寸碳化硅单晶衬底,具有结构设计一体化、高精度控温控压、生产工艺可复制性强、高稳定性运行等特点。   公司自研8寸碳化硅长晶设备,突破大尺寸晶体生长的关键技术,可实现检漏、洗炉、长晶等全过程的自动运行,流量、温度、压力参数的精确控制,轴向径向温梯的控制分离。另外,公司自研的8寸碳化硅长晶设备具有独特的结构设计,方便后期维护与装料卸料,提高热场寿命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满足客户实现低成本、高良率的晶体生长需要。   2022年公司的碳化硅单晶炉实现销量227台,由于目前碳化硅需求旺盛,而硅方面依旧处于行业调整周期,因此公司预测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碳化硅单晶炉仍将占较大比例。   2)客户优势:虽然目前国内碳化硅主流规格为6寸,但诸多客户在8寸方面已投入研发。现公司已向多家客户交付了8寸碳化硅长晶设备,部分客户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发成果,并正在不断优化工艺制程。   目前国内下游碳化硅厂商实现量产应用进度及规模领先的企业为三安光电、天岳先进、天科合达。公司碳化硅单晶炉业务已覆盖国内碳化硅产业链涉及衬底制造的主要厂商,已实现对国内产销规模较大、产业链布局较为完善的IDM企业——三安光电批量供应,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供应客户三安光电,公司碳化硅单晶炉在下游导电型衬底、碳化硅功率器件领域的规模化量产应用进度国内领先,并已实现向国内半绝缘型衬底主流领先厂商天岳先进的产品验证,产品具有先发优势、技术优势及竞争优势。   3)国内碳化硅产能加速扩产+设备国产化催涨碳化硅单晶炉需求,公司的碳化硅单晶炉国内市场空间预计将超过20亿元。在碳化硅市场保持高景气度的情况下,国内产能加速扩产叠加设备国产化率提升的双重因素驱动我国碳化硅晶体生长设备市场发展。根据九派资本,按照碳化硅衬底厂商已发布公告(或新闻)的不完全统计,拟建设的碳化硅衬底产能合计超1,000万片/年(其中海外400-500万片/年,国内500-600万片/年)。   保守测算,根据公司招股书,按照预计国内增长360万片/年的新增产能规模,以行业单台设备产量水平(375-500片/年)测算,国内碳化硅单晶炉市场可实现约7,200-9,600台新增市场规模;结合公司产品销售价格,假设碳化硅单晶炉单价区间为60-110万元(含税),国内碳化硅单晶炉市场空间约为43.20亿元-105.60亿元。   假设以市场空间的平均值(74.40亿元),按照公司碳化硅单晶炉现有国内市场占有率(27.47%-29.01%)进行测算,公司的碳化硅单晶炉国内市场空间预计将超过20亿元。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分别实现收入4.36/7.27/10.2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2/1.41/2.05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92倍、47倍、3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存货跌价风险;技术迭代风险;零部件依赖第三方供应商制造的风险;下游扩产不及预期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