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银行业周观点:自主协商、市场化、法制化原则下的存量按揭利率调整影响几何?-230717

文本预览:
核心观点 人民银行对存量按揭利率调整的态度明确,原则:自主协商、市场化、法制化,而非行政命令强制执行,商业银行具有调整的相对自主权。7月14日国新办举行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人民银行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或者是新发放贷款置换原来的存量贷款。存量按揭利率调整预期靴子落地,预计后续银行将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动态调整。 可能会涉及存量按揭利率调整的时间区间和客户画像:我们更关注新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加点幅度超过30bps以上的季度投放量和具备提前还款能力的借款人。1.从新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相对于基准利率加点点差来看,加点幅度超过50bps的季度主要集中在2012、2014-2015、2018-2022年我们认为此阶段发放的按揭贷款借款人有较强动力提前还款,经过我们测算2008年以来,在新发放按揭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加点幅度超过30%的季度投放的按揭贷款增量规模约25.74万亿元。2.客观来讲,如果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只有有提前还款意愿同时具备还款能力的借款人才对商业银行有议价能力,我们预期这类人群占比相对有限。 基于按揭利率调整比例和幅度相关假设,我们测算存量按揭贷款利率调整产生的影响可控,后续仍需进一步观察各行采取的策略。基于图2,我们假设新发放按揭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加点幅度超过30bps的季度投放的按揭贷款作为此次按揭存量贷款利率调整可能会涉及规模的基准,同时假设存量按揭调整的比例分别为【10%,30%,50%】三个情景,按揭贷款利率调整幅度为50bps,则对应到利息收入和利润的影响分别为【128亿元,386亿元,643亿元】,以2022年银行业净利润测算,影响幅度分别为【1.9pcts,5.8pcts,9.6pcts】,但考虑到只有提前还款能力和具备其他银行要求要素的借款人才可以获得利率调整,还需在此基础上再打折扣,我们预期实际影响要远小于测算值。 从按揭投放占比来看,国有银行受到的影响可能大于中小银行,后续国有银行相应的定价策略调整可能更值得关注。基于2022年年报披露数据,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按揭贷款占存量贷款余额的比例分别为【27.6%、15.7%、13.4%、11.9%】,如果存量按揭利率调整预计对国有银行冲击更大。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考虑到PPI、库存、利润同比增速或将触底,经济下行动能减弱,悲观预期有望修正,随着货币政策调整,后续需求端政策发力的预期有所增强,23Q3财政加码预期有所加强有助于稳定经济预期,同时有助于银行基本面的边际改善。目前银行估值仍处于低位,股息率仍位于高位,结合宏观经济基本面、需求侧政策预期和银行总体基本面情况,我们认为银行板块在Q3具有较大估值修复机会,或将取得绝对收益,维持银行业看好评级。 配置策略一:经济预期在Q3修复过程中,建议加大对与经济强相关的高beta且估值调整到位的品种的关注,建议关注:宁波银行(002142,未评级)、杭州银行(600926,未评级)、成都银行(601838,买入)、常熟银行(601128,未评级) 配置策略二:出现经营边际或者困境反转的品种,建议关注浙商银行(601916,未评级)、渝农商行(601077,未评级)。 配置策略三:延续配置国有大行。主要是基于需求不足背景下国有大行通过负债端优势取得资产投放的市场竞争优势,以及高股息策略和保险负债端高增长后的配置需求。建议关注:交通银行(601328,未评级)、农业银行(601288,未评级) 风险提示 经济修复节奏低于预期;房地产流动性风险继续蔓延;海外流动性风险蔓延。
展开>>
收起<<
《东方证券-银行业周观点:自主协商、市场化、法制化原则下的存量按揭利率调整影响几何?-230717(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证券-银行业周观点:自主协商、市场化、法制化原则下的存量按揭利率调整影响几何?-230717(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方证券《银行业周观点:自主协商、市场化、法制化原则下的存量按揭利率调整影响几何?》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核心观点 人民银行对存量按揭利率调整的态度明确,原则:自主协商、市场化、法制化,而非行政命令强制执行,商业银行具有调整的相对自主权。7月14日国新办举行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人民银行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或者是新发放贷款置换原来的存量贷款。存量按揭利率调整预期靴子落地,预计后续银行将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动态调整。 可能会涉及存量按揭利率调整的时间区间和客户画像:我们更关注新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加点幅度超过30bps以上的季度投放量和具备提前还款能力的借款人。1.从新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相对于基准利率加点点差来看,加点幅度超过50bps的季度主要集中在2012、2014-2015、2018-2022年我们认为此阶段发放的按揭贷款借款人有较强动力提前还款,经过我们测算2008年以来,在新发放按揭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加点幅度超过30%的季度投放的按揭贷款增量规模约25.74万亿元。2.客观来讲,如果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只有有提前还款意愿同时具备还款能力的借款人才对商业银行有议价能力,我们预期这类人群占比相对有限。 基于按揭利率调整比例和幅度相关假设,我们测算存量按揭贷款利率调整产生的影响可控,后续仍需进一步观察各行采取的策略。基于图2,我们假设新发放按揭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加点幅度超过30bps的季度投放的按揭贷款作为此次按揭存量贷款利率调整可能会涉及规模的基准,同时假设存量按揭调整的比例分别为【10%,30%,50%】三个情景,按揭贷款利率调整幅度为50bps,则对应到利息收入和利润的影响分别为【128亿元,386亿元,643亿元】,以2022年银行业净利润测算,影响幅度分别为【1.9pcts,5.8pcts,9.6pcts】,但考虑到只有提前还款能力和具备其他银行要求要素的借款人才可以获得利率调整,还需在此基础上再打折扣,我们预期实际影响要远小于测算值。 从按揭投放占比来看,国有银行受到的影响可能大于中小银行,后续国有银行相应的定价策略调整可能更值得关注。基于2022年年报披露数据,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按揭贷款占存量贷款余额的比例分别为【27.6%、15.7%、13.4%、11.9%】,如果存量按揭利率调整预计对国有银行冲击更大。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考虑到PPI、库存、利润同比增速或将触底,经济下行动能减弱,悲观预期有望修正,随着货币政策调整,后续需求端政策发力的预期有所增强,23Q3财政加码预期有所加强有助于稳定经济预期,同时有助于银行基本面的边际改善。目前银行估值仍处于低位,股息率仍位于高位,结合宏观经济基本面、需求侧政策预期和银行总体基本面情况,我们认为银行板块在Q3具有较大估值修复机会,或将取得绝对收益,维持银行业看好评级。 配置策略一:经济预期在Q3修复过程中,建议加大对与经济强相关的高beta且估值调整到位的品种的关注,建议关注:宁波银行(002142,未评级)、杭州银行(600926,未评级)、成都银行(601838,买入)、常熟银行(601128,未评级) 配置策略二:出现经营边际或者困境反转的品种,建议关注浙商银行(601916,未评级)、渝农商行(601077,未评级)。 配置策略三:延续配置国有大行。主要是基于需求不足背景下国有大行通过负债端优势取得资产投放的市场竞争优势,以及高股息策略和保险负债端高增长后的配置需求。建议关注:交通银行(601328,未评级)、农业银行(601288,未评级) 风险提示 经济修复节奏低于预期;房地产流动性风险继续蔓延;海外流动性风险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