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中国特色估值系列-五-:以史为鉴,国企并购重组如何布局?-230713

文本预览:
前言:百年变局之下,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诉求,而纷繁复杂的内外部形势下,国资国企的“压舱石”地位也将愈发凸显。未来,伴随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业务优化转型及战略产业布局有望成为后续的改革重点,新一轮国企资产重组“浪潮”望再启动。本篇报告将重点梳理过往国央企并购重组的特征与经验,以期为后市的中特估主线布局提供参考。 一、过往的国企并购重组有何特征?近年来国央企重组预案频次趋稳,且占比震荡上行,过往国企并购重组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五大特征:其一,区域多集中于境内,境外占比仅约3%;其二,大型重组比例相对较高,3成以上规模超50亿;其三,增发购买资产是主要目的,占比超9成;其四,重组目的以业务拓展与上市融资比例较高;其五,行业层面以基础化工、公用事业、军工、传媒等行业的国企并购重组较多。 二、以史为鉴,国企并购重组如何布局?聚焦并购重组事件投资,重在把握两点:一是布局节奏,即何时入场回报更高;二是投资标的优选,即何种特征的并购重组事件可能对股价形成更强支撑。 关于布局节奏: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的国企股价表现往往可以贯穿审核的全周期,主要涨幅主要集中于股东大会前后和发审委审核前后,若按区间划分来看,则以预告披露到股东大会通过这一阶段最值得参与。 关于投资标的选择:历史经验指向,需重点关注“境内”计划实施的“吸收合并/增发购买资产”类的以“资产优化”为目的且“交易价值”较高的并购重组,并且优先关注军工、地产、计算机等行业的并购重组标的。 展望后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顺利收官,新一轮国企深化改革方兴未艾,身处统筹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之下,国企“压舱石”的重任势必将在更多行业加以展现,尤其是在涉及战略安全与海外封锁的新兴产业,国企有望肩负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相关并购重组计划也有望在未来逐步推出,建议持续关注国企改革的动向并把握相关投资机遇。 风险提示:1、宏观环境超预期变化;2、国企改革推进力度不及预期;3、样本统计结果具有局限性。
展开>>
收起<<
《国盛证券-中国特色估值系列-五-:以史为鉴,国企并购重组如何布局?-230713(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中国特色估值系列-五-:以史为鉴,国企并购重组如何布局?-230713(10页).pdf(1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中国特色估值系列(五):以史为鉴,国企并购重组如何布局?》研报附件原文摘录)前言:百年变局之下,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诉求,而纷繁复杂的内外部形势下,国资国企的“压舱石”地位也将愈发凸显。未来,伴随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业务优化转型及战略产业布局有望成为后续的改革重点,新一轮国企资产重组“浪潮”望再启动。本篇报告将重点梳理过往国央企并购重组的特征与经验,以期为后市的中特估主线布局提供参考。 一、过往的国企并购重组有何特征?近年来国央企重组预案频次趋稳,且占比震荡上行,过往国企并购重组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五大特征:其一,区域多集中于境内,境外占比仅约3%;其二,大型重组比例相对较高,3成以上规模超50亿;其三,增发购买资产是主要目的,占比超9成;其四,重组目的以业务拓展与上市融资比例较高;其五,行业层面以基础化工、公用事业、军工、传媒等行业的国企并购重组较多。 二、以史为鉴,国企并购重组如何布局?聚焦并购重组事件投资,重在把握两点:一是布局节奏,即何时入场回报更高;二是投资标的优选,即何种特征的并购重组事件可能对股价形成更强支撑。 关于布局节奏: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的国企股价表现往往可以贯穿审核的全周期,主要涨幅主要集中于股东大会前后和发审委审核前后,若按区间划分来看,则以预告披露到股东大会通过这一阶段最值得参与。 关于投资标的选择:历史经验指向,需重点关注“境内”计划实施的“吸收合并/增发购买资产”类的以“资产优化”为目的且“交易价值”较高的并购重组,并且优先关注军工、地产、计算机等行业的并购重组标的。 展望后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顺利收官,新一轮国企深化改革方兴未艾,身处统筹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之下,国企“压舱石”的重任势必将在更多行业加以展现,尤其是在涉及战略安全与海外封锁的新兴产业,国企有望肩负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相关并购重组计划也有望在未来逐步推出,建议持续关注国企改革的动向并把握相关投资机遇。 风险提示:1、宏观环境超预期变化;2、国企改革推进力度不及预期;3、样本统计结果具有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