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投资策略专题报告:双柜台模式落地,关注港股投资机会-230710

文本预览:
研究结论 港股双柜台制度成功落地,拓宽人民币投资产品范围:2023年6月19日港交所正式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双柜台模式)及双柜台庄家机制,双柜台模式即港股市场设立港币和人民币两个柜台,分开交易两种货币股票,允许投资者跨柜台自由转换以缩小价差,同时引入做市商以解决流动性问题。这意味着,同一只上市公司股票可以用港币计价也可以用人民币计价,投资人既可以用港币购买也可以用人民币购买。 双柜台模式的推出是进一步丰富香港人民币生态圈的重要措施,既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也有助于巩固香港作为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 首先,双柜台模式对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上金融机构的重要投资工具。然而,在人民币可完全兑换之前,中国仍需要一道可有效连接国内与国际市场的桥梁,一个具有深度、金融产品丰富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会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元素。香港拥有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此次推出双柜台模式,港股可以人民币计价、以人民币进行交易和结算,让更多国际投资者通过最便捷和风险可控的机制接触到人民币产品,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向纵深发展。 其次,双柜台模式有助于改善港股流动性和成交活跃度。双柜台模式目前仅面向离岸人民币市场,参照沪深港通的经验,双柜台模式预计也会进一步提升港股市场整体成交活跃度和流动性水平。同时,双柜台模式未来也可能会面向内地的沪深港通的投资者开放,叠加中国内地居民资产配置多元化的需求,双币计价有望吸引更多内地投资者参与港股交易,进而进一步提升港股交易的活跃度和交易量。 最后,在港元联系汇率制度下,香港货币当局没有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港元流动性以及香港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与美联储货币政策息息相关,港股的估值水位也与美元流动性的潮汐涨落紧密相关。而在双柜台机制下,港股以人民币计价、以人民币交易和结算,实际上获得了额外的人民币的流动性(尽管初期有限),有助于抵消美元流动性波动对港股的不利影响,而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也有助于防范和对冲未来潜在的地缘局势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港股最佳配置窗口或已显现。从2月初开始,港股面临的主要矛盾与A股类似,即主要是对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内生动能偏弱的定价,同时也叠加近一段时间海外美元指数超预期偏强,分子分母端均受到不利影响。当前,我们认为港股面临的积极因素在逐渐增多、配置的最佳窗口或已经打开: 首先,从5月初开始,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走弱、美元指数不断走强的背景下,港元兑美元汇率非常意外的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走强,且明显的脱离港元汇率的弱方保证水平,这意味着港股面临的流动性环境在逐步改善。 其次,当前(6月30日)恒生指数的估值水平PE(TTM)在8.98倍,处在一个历史较低的分位上,可能已经非常充分地定价了当前国内经济内生动能不足的风险,定价的重心可能转向对政策的预期。 最后,从一个中长期视角来看,尽管美联储未来仍有可能两次加息,当前的美债收益率水平已经回到硅谷银行危机爆发之前的高点。但只要加息的终点水平不再被进一步上修,美债收益率进一步上行的空间有限,且逐渐进入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尾声,将进一步缓解当前港币与美元利差压力。海外资金或再度流入香港市场,叠加国内经济在政策引导下,内生动能有望逐渐修复,港股有望再度获得向上动能。 风险提示 (一)国内经济修复不及预期;(二)美元指数大幅上行风险;(三)地缘政治危机持续升温
展开>>
收起<<
《东方证券-投资策略专题报告:双柜台模式落地,关注港股投资机会-230710(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证券-投资策略专题报告:双柜台模式落地,关注港股投资机会-230710(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方证券《投资策略专题报告:双柜台模式落地,关注港股投资机会》研报附件原文摘录)研究结论 港股双柜台制度成功落地,拓宽人民币投资产品范围:2023年6月19日港交所正式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双柜台模式)及双柜台庄家机制,双柜台模式即港股市场设立港币和人民币两个柜台,分开交易两种货币股票,允许投资者跨柜台自由转换以缩小价差,同时引入做市商以解决流动性问题。这意味着,同一只上市公司股票可以用港币计价也可以用人民币计价,投资人既可以用港币购买也可以用人民币购买。 双柜台模式的推出是进一步丰富香港人民币生态圈的重要措施,既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也有助于巩固香港作为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 首先,双柜台模式对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上金融机构的重要投资工具。然而,在人民币可完全兑换之前,中国仍需要一道可有效连接国内与国际市场的桥梁,一个具有深度、金融产品丰富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会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元素。香港拥有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此次推出双柜台模式,港股可以人民币计价、以人民币进行交易和结算,让更多国际投资者通过最便捷和风险可控的机制接触到人民币产品,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向纵深发展。 其次,双柜台模式有助于改善港股流动性和成交活跃度。双柜台模式目前仅面向离岸人民币市场,参照沪深港通的经验,双柜台模式预计也会进一步提升港股市场整体成交活跃度和流动性水平。同时,双柜台模式未来也可能会面向内地的沪深港通的投资者开放,叠加中国内地居民资产配置多元化的需求,双币计价有望吸引更多内地投资者参与港股交易,进而进一步提升港股交易的活跃度和交易量。 最后,在港元联系汇率制度下,香港货币当局没有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港元流动性以及香港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与美联储货币政策息息相关,港股的估值水位也与美元流动性的潮汐涨落紧密相关。而在双柜台机制下,港股以人民币计价、以人民币交易和结算,实际上获得了额外的人民币的流动性(尽管初期有限),有助于抵消美元流动性波动对港股的不利影响,而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也有助于防范和对冲未来潜在的地缘局势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港股最佳配置窗口或已显现。从2月初开始,港股面临的主要矛盾与A股类似,即主要是对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内生动能偏弱的定价,同时也叠加近一段时间海外美元指数超预期偏强,分子分母端均受到不利影响。当前,我们认为港股面临的积极因素在逐渐增多、配置的最佳窗口或已经打开: 首先,从5月初开始,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走弱、美元指数不断走强的背景下,港元兑美元汇率非常意外的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走强,且明显的脱离港元汇率的弱方保证水平,这意味着港股面临的流动性环境在逐步改善。 其次,当前(6月30日)恒生指数的估值水平PE(TTM)在8.98倍,处在一个历史较低的分位上,可能已经非常充分地定价了当前国内经济内生动能不足的风险,定价的重心可能转向对政策的预期。 最后,从一个中长期视角来看,尽管美联储未来仍有可能两次加息,当前的美债收益率水平已经回到硅谷银行危机爆发之前的高点。但只要加息的终点水平不再被进一步上修,美债收益率进一步上行的空间有限,且逐渐进入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尾声,将进一步缓解当前港币与美元利差压力。海外资金或再度流入香港市场,叠加国内经济在政策引导下,内生动能有望逐渐修复,港股有望再度获得向上动能。 风险提示 (一)国内经济修复不及预期;(二)美元指数大幅上行风险;(三)地缘政治危机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