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转债市场二季度回顾及展望-230703

文本预览:
研究结论 二季度以来主要权益指数震荡下行,仅在4月初和6月初有较为显著的上行,行业方面,通信、传媒、家用电器板块涨幅居前,商贸零售、食品饮料、建筑材料板块领跌。从价格结构看,各个价位转债数量在4月和6月有较大改变,4月高价转债数量显著减少,中、低价转债数量均有所增加,6月底则是呈现低价转债数量增多,中高价格转债数量减少的特征。全市场YTM为正的转债数量有所增加。 二季度权益市场延续一季度缺乏主线下的快速轮动行情,但4月初在人工智能概念带动下叠加PMI、出口、社融等经济、金融数据改善,迎来一波小牛市,带动整个TMT相关个券上行,同时,中特估板块同样势头较好。在此轮短暂的小牛市中,转债市场热度同样有所抬升,数据上体现为罕见的平价中枢、溢价率中枢双上行。 4月底至整个5月,弱现实弱预期的环境下,权益市场震荡下行,尤其4月底转债平价中枢下行导致转股溢价率中枢快速拉升至39.4%的历史高位,5月转债市场情绪偏弱,溢价率中枢随平价中枢共同下行,受信用事件影响,弱资质低价转债显著杀估值。 6月份,上证指数下探至年初水平,权益性价比回升,同时市场对于稳增长政策预期逐渐积累,地产、大金融板块有所回暖,产业方面,在机器人、工业母机、电网等板块带动下,权益市场再现一轮小牛市。但降息不及预期、假期旅游消费数据较弱、以及受地缘事件冲击对市场存在一定冲击,同时6月基金发行遇冷,对于市场需求同样存在影响。 在当前时点看,转债估值再次来到了历史高点,对市场情绪形成一定压制,但转债需求旺盛叠加供给放缓,对于短期内的转债估值来讲有较强的支撑作用,但另一方面,不管是从理论逻辑分析还是从新增资金情况看,转债估值目前的上限也同样再难突破。且二季度对于转债高估值的支撑力量主要来自利率下行带来的资金宽松,那么当后市趋势变化时,权益市场能否顺利接棒,是否会存在时间差仍是未来需要关注的。 目前市场风格并未发生显著扭转,从具备底仓配置属性的银行交运板块成交及溢价率数据看,成交额在五月初短暂放量,之后溢价率持续上行,一定程度上说明投资者偏防御的情绪并未改变,同时,TMT板块关注度依然未见衰减。我们认为,未来有几个方向可以期待,首先,部分产业如机器人、工业母机利好消息频出,短期内仍可关注,第二,挖掘中报业绩稳健且价格仍处于低位的个券,第三,市场博弈7月政策发力程度,若能兑现,叠加PPI低位现状,上游原材料板块及顺周期行业或将受益。 一级市场方面,二季度发行量并未改善,甚至出现5月仅发行一只转债,6月无转债上市的情况,且近期发行个券评级整体偏低,资质偏弱。从需求端看,转债申购依然旺盛。各类机构月度持仓数据看,上交所主要机构持仓转债市值有所分化,但主力机构如公募基金、企业年金等二季度持续增持。 我们回测了双低策略在二季度的表现,对比转债等权指数和中证转债指数,双低策略整体并不占优,以绝对价格做区分,二季度高价转债波动较大,在4月至5月中旬,低价转债相对占优,但在五月中旬至6月底,高价转债占优。 风险提示 可转债风险暴露超预期;可转债强赎风险;数据统计可能存在遗误
展开>>
收起<<
《东方证券-转债市场二季度回顾及展望-230703(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证券-转债市场二季度回顾及展望-230703(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方证券《转债市场二季度回顾及展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研究结论 二季度以来主要权益指数震荡下行,仅在4月初和6月初有较为显著的上行,行业方面,通信、传媒、家用电器板块涨幅居前,商贸零售、食品饮料、建筑材料板块领跌。从价格结构看,各个价位转债数量在4月和6月有较大改变,4月高价转债数量显著减少,中、低价转债数量均有所增加,6月底则是呈现低价转债数量增多,中高价格转债数量减少的特征。全市场YTM为正的转债数量有所增加。 二季度权益市场延续一季度缺乏主线下的快速轮动行情,但4月初在人工智能概念带动下叠加PMI、出口、社融等经济、金融数据改善,迎来一波小牛市,带动整个TMT相关个券上行,同时,中特估板块同样势头较好。在此轮短暂的小牛市中,转债市场热度同样有所抬升,数据上体现为罕见的平价中枢、溢价率中枢双上行。 4月底至整个5月,弱现实弱预期的环境下,权益市场震荡下行,尤其4月底转债平价中枢下行导致转股溢价率中枢快速拉升至39.4%的历史高位,5月转债市场情绪偏弱,溢价率中枢随平价中枢共同下行,受信用事件影响,弱资质低价转债显著杀估值。 6月份,上证指数下探至年初水平,权益性价比回升,同时市场对于稳增长政策预期逐渐积累,地产、大金融板块有所回暖,产业方面,在机器人、工业母机、电网等板块带动下,权益市场再现一轮小牛市。但降息不及预期、假期旅游消费数据较弱、以及受地缘事件冲击对市场存在一定冲击,同时6月基金发行遇冷,对于市场需求同样存在影响。 在当前时点看,转债估值再次来到了历史高点,对市场情绪形成一定压制,但转债需求旺盛叠加供给放缓,对于短期内的转债估值来讲有较强的支撑作用,但另一方面,不管是从理论逻辑分析还是从新增资金情况看,转债估值目前的上限也同样再难突破。且二季度对于转债高估值的支撑力量主要来自利率下行带来的资金宽松,那么当后市趋势变化时,权益市场能否顺利接棒,是否会存在时间差仍是未来需要关注的。 目前市场风格并未发生显著扭转,从具备底仓配置属性的银行交运板块成交及溢价率数据看,成交额在五月初短暂放量,之后溢价率持续上行,一定程度上说明投资者偏防御的情绪并未改变,同时,TMT板块关注度依然未见衰减。我们认为,未来有几个方向可以期待,首先,部分产业如机器人、工业母机利好消息频出,短期内仍可关注,第二,挖掘中报业绩稳健且价格仍处于低位的个券,第三,市场博弈7月政策发力程度,若能兑现,叠加PPI低位现状,上游原材料板块及顺周期行业或将受益。 一级市场方面,二季度发行量并未改善,甚至出现5月仅发行一只转债,6月无转债上市的情况,且近期发行个券评级整体偏低,资质偏弱。从需求端看,转债申购依然旺盛。各类机构月度持仓数据看,上交所主要机构持仓转债市值有所分化,但主力机构如公募基金、企业年金等二季度持续增持。 我们回测了双低策略在二季度的表现,对比转债等权指数和中证转债指数,双低策略整体并不占优,以绝对价格做区分,二季度高价转债波动较大,在4月至5月中旬,低价转债相对占优,但在五月中旬至6月底,高价转债占优。 风险提示 可转债风险暴露超预期;可转债强赎风险;数据统计可能存在遗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