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1年第66期(总第389期):全球通胀分析框架、走高原因及趋势展望-211130

上传日期:2021-11-30 09:19:27 / 研报作者:陈卫东王有鑫 / 分享者:1005686
研报附件
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1年第66期(总第389期):全球通胀分析框架、走高原因及趋势展望-211130.pdf
大小:1152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1年第66期(总第389期):全球通胀分析框架、走高原因及趋势展望-211130

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1年第66期(总第389期):全球通胀分析框架、走高原因及趋势展望-211130
文本预览:

《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1年第66期(总第389期):全球通胀分析框架、走高原因及趋势展望-211130(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1年第66期(总第389期):全球通胀分析框架、走高原因及趋势展望-211130(23页).pdf(2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前,全球长期处于低通胀环境,本次疫情后各国普遍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能源、物流、劳动力市场等领域供应链瓶颈不断深化,供需出现失衡和错配,导致2021年通胀快速走高,通胀预期不断升温。

本文尝试构建全球化背景下的通胀分析框架,研判短期和中长期全球通胀演变趋势。

短期看,随着各国财政纾困政策陆续退出,超额储蓄将下降,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将恶化家庭资产负债表,需求端对通胀的影响将逐渐回落。

由运输效率和生产效率紊乱导致的供应链瓶颈,可能将在2022年二季度后逐渐得到平抑,但对于芯片、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工业金属等产品来说,面临长期的产能不足,价格上涨将持续更长时间。

预计全球通胀将在2022年二季度前后达到顶峰,之后逐渐回落。

中长期来看,全球普遍存在的“人口老龄化、逆全球化、绿色化”等趋势将导致生产成本提升,通胀中枢将趋势性上移。

面临全球通胀上升和随之而来的全球货币政策收紧,中国应高度关注输入性通胀和输入性金融风险,关注全球供应链瓶颈演变趋势及对我国出口贸易和产能过剩的影响,在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平稳转型,避免出现短期供需失衡和能源紧缺。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