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5月财政数据点评:财政收入为何走强?影响如何?-230618

文本预览:
自然口径下 5 月财政收入累计增长 14.9%,明显走强,但剔除基数效应后,5 月财政收入依然走弱。考虑到 2022 年 5 月累计财政收入为 86739 亿元,而财政部表示 2023 年前 5 月留抵退税同比少退 12079 亿元,还原口径后 2022 年 5 月财政收入累计为 98818 亿元,因此还原留底退税口径后 2023 年 5 月财政收入累计值仅为 0.9%。2023 年 5 月单月财政收入为 16521 亿元,2022 年 5 月单月财政收入还原口径后为 17343 亿元,因而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 5 月财政收入单月同比仅为-4.7%。 财政收入高出预算的增长为今年财政提供了一定支出空间,上半年收入可能高出预算 1.14 万亿。今年前 5 个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长 14.9%,明显高出全年财政收入预算增速 6.7%。考虑到去年留底退税主要在上半年,按自然口径和留抵退税后口径之差计算,去年上半年合计留底退税 1.58 万亿。如果财政收入自然增长今年上半年与 1-5 月持平为 0.9%,那么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速则为 16.1%,较 6.7%的预算高出接近 1 万亿,这可能形成今年上半年财政的增量支出空间。 增值税对前 5 月财政收入形成支撑,自然口径下增值税 5 月累计增速为 94%,若剔除基数效应 5 月增值税累计增速依然有 12%。今年上半年经济恢复内生动力不足的背景下增值税依然保持一定增长,主要是由于去年增值税留抵退税的回补效应。今年企业产生销项税后缺乏进项税抵扣,因而会缴纳更多增值税,从而为增值税超收提供基础。去年 2.46 万亿增值税留底退税预计在短期内会回补财力,例如泉州市财政局表示是紧抓留抵退税回补等“短平快”财源挖潜争取。2023 年财政收入预算增速为 6.7%,预算增速已经考虑了去年的低基数效应,而今年前 5月累计实际增速为 14.9%,若简单假设 2023 年财政收入最终实现 14.9%增速,则今年财政超收规模约 1.7 万亿,这里相当程度是得益于留抵退税对财力的回补。 受土地出让收入影响,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推测未来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入将回升。2023 年 1-5 月政府性基金收入为 18657 亿元,同比下降 15%,系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持续下滑所致(-20%)。由于政府性基金收支遵循“以收定支”的原则,政府性基金支出也同时下降,2023 年 1-5 月为 34343 亿元,同比下降12.7%,主要原因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支出的下滑。 民生类支出增长稳定,基建类支持力度减弱。2023 年 1-5 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04821 亿元,同比增长 5.8%,增速平稳。支出主要集中在民生类,合计占比达 41.26%,整体同比增速为 8.2%,其中卫生健康支出增速自 3 月以来大幅回落,社保和教育支出增速较稳定,分别为 10.0%和 6.8%。基建类的三项财政支出整体同比增加 1.1%,较 2023 年一季度增速放缓,农林水依旧为增长主力,同比增长4.1%。科学技术支出增速维持高位,累计同比增长 8.6%,得到有力保障。 5 月财政发力较 1 季度略有放缓。2023 年 1-5 月财政赤字为 5129 亿元,完成进度为 8.9%,高于历史五年均值。2023 年 5 月当月财政支出占 1-4 月整体的 16.6%,财政支出发力有所放缓。2023 年 5 月财政收入进度为 45.9%,支出进度为 38.1%,均明显高于历史五年均值。政府性基金收支完成度则依旧偏慢,2023 年 5 月政府性基金收入进度为 23.9%,支出进度为 29.1%,收入进度明显低于历史五年均值,而支出进度略高于历史五年均值,完成度偏慢依旧与土地市场继续疲弱相关。 收入疲弱而支出刚性,大部分地区收支存在缺口。根据部分省份公布的 2023 年 1-5 月财政数据,甘肃、四川、河北、内蒙古、陕西和江西的财政收入均有所增长,甘肃财政收入增速达 32.4%。由于我国财权更多集中在中央,而事权更多在地方,中央通过转移支付平衡地方收支,这导致大部分地区存在财政缺口。从 2023 年 1-5 月数据来看,大部分省份财政收支均是赤字,其中四川赤字规模最大,达 2579.1亿元。 风险提示:财政收入不及预期;财政数据预测与现实偏离。
展开>>
收起<<
《国盛证券-5月财政数据点评:财政收入为何走强?影响如何?-230618(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5月财政数据点评:财政收入为何走强?影响如何?-230618(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5月财政数据点评:财政收入为何走强?影响如何?》研报附件原文摘录)自然口径下 5 月财政收入累计增长 14.9%,明显走强,但剔除基数效应后,5 月财政收入依然走弱。考虑到 2022 年 5 月累计财政收入为 86739 亿元,而财政部表示 2023 年前 5 月留抵退税同比少退 12079 亿元,还原口径后 2022 年 5 月财政收入累计为 98818 亿元,因此还原留底退税口径后 2023 年 5 月财政收入累计值仅为 0.9%。2023 年 5 月单月财政收入为 16521 亿元,2022 年 5 月单月财政收入还原口径后为 17343 亿元,因而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 5 月财政收入单月同比仅为-4.7%。 财政收入高出预算的增长为今年财政提供了一定支出空间,上半年收入可能高出预算 1.14 万亿。今年前 5 个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长 14.9%,明显高出全年财政收入预算增速 6.7%。考虑到去年留底退税主要在上半年,按自然口径和留抵退税后口径之差计算,去年上半年合计留底退税 1.58 万亿。如果财政收入自然增长今年上半年与 1-5 月持平为 0.9%,那么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速则为 16.1%,较 6.7%的预算高出接近 1 万亿,这可能形成今年上半年财政的增量支出空间。 增值税对前 5 月财政收入形成支撑,自然口径下增值税 5 月累计增速为 94%,若剔除基数效应 5 月增值税累计增速依然有 12%。今年上半年经济恢复内生动力不足的背景下增值税依然保持一定增长,主要是由于去年增值税留抵退税的回补效应。今年企业产生销项税后缺乏进项税抵扣,因而会缴纳更多增值税,从而为增值税超收提供基础。去年 2.46 万亿增值税留底退税预计在短期内会回补财力,例如泉州市财政局表示是紧抓留抵退税回补等“短平快”财源挖潜争取。2023 年财政收入预算增速为 6.7%,预算增速已经考虑了去年的低基数效应,而今年前 5月累计实际增速为 14.9%,若简单假设 2023 年财政收入最终实现 14.9%增速,则今年财政超收规模约 1.7 万亿,这里相当程度是得益于留抵退税对财力的回补。 受土地出让收入影响,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推测未来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入将回升。2023 年 1-5 月政府性基金收入为 18657 亿元,同比下降 15%,系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持续下滑所致(-20%)。由于政府性基金收支遵循“以收定支”的原则,政府性基金支出也同时下降,2023 年 1-5 月为 34343 亿元,同比下降12.7%,主要原因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支出的下滑。 民生类支出增长稳定,基建类支持力度减弱。2023 年 1-5 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04821 亿元,同比增长 5.8%,增速平稳。支出主要集中在民生类,合计占比达 41.26%,整体同比增速为 8.2%,其中卫生健康支出增速自 3 月以来大幅回落,社保和教育支出增速较稳定,分别为 10.0%和 6.8%。基建类的三项财政支出整体同比增加 1.1%,较 2023 年一季度增速放缓,农林水依旧为增长主力,同比增长4.1%。科学技术支出增速维持高位,累计同比增长 8.6%,得到有力保障。 5 月财政发力较 1 季度略有放缓。2023 年 1-5 月财政赤字为 5129 亿元,完成进度为 8.9%,高于历史五年均值。2023 年 5 月当月财政支出占 1-4 月整体的 16.6%,财政支出发力有所放缓。2023 年 5 月财政收入进度为 45.9%,支出进度为 38.1%,均明显高于历史五年均值。政府性基金收支完成度则依旧偏慢,2023 年 5 月政府性基金收入进度为 23.9%,支出进度为 29.1%,收入进度明显低于历史五年均值,而支出进度略高于历史五年均值,完成度偏慢依旧与土地市场继续疲弱相关。 收入疲弱而支出刚性,大部分地区收支存在缺口。根据部分省份公布的 2023 年 1-5 月财政数据,甘肃、四川、河北、内蒙古、陕西和江西的财政收入均有所增长,甘肃财政收入增速达 32.4%。由于我国财权更多集中在中央,而事权更多在地方,中央通过转移支付平衡地方收支,这导致大部分地区存在财政缺口。从 2023 年 1-5 月数据来看,大部分省份财政收支均是赤字,其中四川赤字规模最大,达 2579.1亿元。 风险提示:财政收入不及预期;财政数据预测与现实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