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环保行业新能源、环保领域碳中和动态追踪(十三):CCER的供需及纳入交易概率解析-210610

研报附件
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环保行业新能源、环保领域碳中和动态追踪(十三):CCER的供需及纳入交易概率解析-210610.pdf
大小:341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环保行业新能源、环保领域碳中和动态追踪(十三):CCER的供需及纳入交易概率解析-210610

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环保行业新能源、环保领域碳中和动态追踪(十三):CCER的供需及纳入交易概率解析-210610
文本预览:

《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环保行业新能源、环保领域碳中和动态追踪(十三):CCER的供需及纳入交易概率解析-210610(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环保行业新能源、环保领域碳中和动态追踪(十三):CCER的供需及纳入交易概率解析-210610(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近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官网发布信息,其召开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技术验收会,与会专家同意交易系统通过验收,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开启在即。

碳交易市场开启在即,CCER项目审批有望重启。

2012年6月,国家发改委出台《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确立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提出核证减排量(CCER)交易以抵消配额;通过强制市场(配额交易)和自愿减排市场(CCER交易)的相互配合,我国已初步建立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框架。

随着2021年6月底碳配额交易市场开启在即,CCER交易也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CCER交易有望给可再生能源企业和林业碳汇企业带来额外收益,但是和碳配额交易市场类似,CCER交易的活跃度和价格同样取决于实际的供需关系,因此我们就CCER项目的供需进行了测算和分析。

供给端:我国的CCER供给主要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森林碳汇。

以2020年数据为基准进行测算:(1)光伏风电发电量0.63万亿千瓦时,单位减排0.8tCO2/MWh,潜在可纳入CCER规模约5亿吨CO2;(2)水电发电量1.3万亿千瓦时,单位减排约0.7tCO2/MWh,潜在可纳入CCER规模约9.1亿吨CO2;(3)生物质发电量0.11万亿千瓦时,单位减排约0.64tCO2/MWh,潜在可纳入CCER规模约0.7亿吨CO2;(4)根据《中国森林资源报告》数据,我国森林年固碳量达4.34亿吨,对应潜在的CCER规模约12亿吨CO2。

根据上述测算,我国CCER潜在供给总规模达26.8亿吨CO2。

需求端:按照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100亿吨、CCER可抵消配额比例5%测算,我国的CCER需求约5亿吨CO2;2020年纳入碳市场的覆盖排放量约40亿吨CO2,对应CCER需求约2亿吨CO2。

根据上文测算,我国CCER市场的供应过剩(26.8vs5亿吨CO2),最终约20%的CCER项目有望纳入交易并获得额外收益,能成功纳入交易是一个概率问题,假若供给过剩会导致价格失灵,这也是2017年CCER停止交易的原因。

2021年6月底前我国有望开启全国碳交易,需要密切跟踪政策及CCER审批的重启:第一,纳入审批CCER项目数量仍有不确定性。

(1)过去在我国七大交易试点市场中,除湖北(只接受小型水电)和上海外,其余五大区域均不接受水电项目;(2)根据林业碳汇方法论,我国大部分森林碳汇并不具备交易条件。

如果未来全国CCER交易市场同样不纳入水电项目,且仅有50%的森林碳汇项目被纳入,则CCER供给将减少至11.7亿吨CO2,CCER项目有望纳入交易的比例将提升至43%。

第二,2020年仅有部分火电企业纳入碳交易市场,未来其他行业的推进进度仍未确定;且当前规定的CCER可抵消比例仅为5%。

如果未来其他行业纳入,且CCER比例提升至10%,则CCER需求将提升至10亿吨CO2,纳入交易比例的CCER项目比例将进一步提升至85%。

投资建议:随着CCER项目审批迎来重启,可再生能源和林业碳汇公司有望获得额外竞争优势和附加收入,建议关注各类CCER项目的龙头企业:风电:三峡能源、节能风电;光伏:太阳能、林洋能源;水电:黔源电力、桂冠电力、川投能源;垃圾焚烧:瀚蓝环境、三峰环境、高能环境;填埋气发电:百川畅银;林业碳汇:福建金森、绿茵生态、岳阳林纸;生物质发电及供热:长青集团,九洲集团;碳监测:先河环保、雪迪龙。

风险分析:CCER项目审批进度低于预期;纳入CCER体系项目数量及规模低于预期;CCER交易价格低于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