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流动性“新知”系列:降息落地,货币还有哪些期待?-230615

文本预览:
事件: 6月15日,1年期MLF利率下调10BP至2.65%。 MLF利率下调或带动LPR变动、降低融资成本,后续的关键或是如何“主动”刺激需求 MLF利率如期下调、或带动LPR利率回落,进一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6月15日,央行超额续作中期借贷便利(MLF)2370亿元、到期2000亿元,同时下调利率10BP至2.65%,与我们之前的推测一致。现行LPR锚定MLF利率的框架下,LPR或跟随MLF利率下调、尤其是1年期LPR。根据过往经验,LPR下调幅度呈现非对称的特征,例如,2022年8月中旬,MLF利率下调10BP,而当月1年期LPR、5年期LPR分别下调5BP和15BP(详情参见《信心比黄金重要》)。 MLF利率下调或较难缓解银行负债端成本,但可能带动资产端利率回落,或使得银行净息差有一定收窄压力。去年以来,LPR多次下调带动一般贷款利率创新低至4.53%,使得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例如,大型银行净息差较去年初收窄幅度近35BP。若月中LPR利率下调,或带动净息差进一步收窄。根据过往经验,缓解成本端压力的方式,除了存款利率的下调外,降准提供“更便宜”的资金、也或起到一定作用。 相较于净息差收窄,如何激发实体需求修复或更为关键。实体需求修复偏慢下,资金滞留银行体系的现象较为突出,微观表现为DR007中枢自6月来维持1.8%左右的水平,银行间质押回购成交规模也处于近年同期高位、6月上旬日均8.3万亿元以上(详情参见《5月经济数据透露的线索》)。 与准财政工具相配合,PSL、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实体需求修复同时,准财政措施等或进一步推动需求“主动”释放。5月,工业增加值、制造业投资、地产投资和社零的指标读数均弱于市场预期,仅基建投资有超预期表现,经济内生动能修复仍需政策进一步呵护。稳增长,只有“水”不够,还需要“面”,后续还需关注财政端等主动释放需求措施出台及落地等。 与准财政等配合,PSL等或是补充资金的潜在途径。作为预算内资金的重要补充,准财政工具、政策性金融工具,或可加码,进一步打通项目资本金“堵点”,有效缓解财政支出压力。政策性金融工具,用作重大项目资本金及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使用进度也相对较快,截至2022年11月中旬,7399亿元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期间,准财政支持资金、PSL也明显放量,11月新增3675亿元、为近年单月新高(详情参见《“稳增长”工具箱大盘点》)。 此外,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进一步定向支持相关融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运用好实施期内的阶段性工具”。操作层面,结合一季度工具公布的使用进度来看,剩余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额度约1.3万亿元,其中,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等支持工具使用完成进度在40%-70%左右,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才刚刚开始使用(详情参见《一季度报告,透露了什么?》)。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国金证券-流动性“新知”系列:降息落地,货币还有哪些期待?-230615(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金证券-流动性“新知”系列:降息落地,货币还有哪些期待?-230615(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流动性“新知”系列:降息落地,货币还有哪些期待?》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事件: 6月15日,1年期MLF利率下调10BP至2.65%。 MLF利率下调或带动LPR变动、降低融资成本,后续的关键或是如何“主动”刺激需求 MLF利率如期下调、或带动LPR利率回落,进一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6月15日,央行超额续作中期借贷便利(MLF)2370亿元、到期2000亿元,同时下调利率10BP至2.65%,与我们之前的推测一致。现行LPR锚定MLF利率的框架下,LPR或跟随MLF利率下调、尤其是1年期LPR。根据过往经验,LPR下调幅度呈现非对称的特征,例如,2022年8月中旬,MLF利率下调10BP,而当月1年期LPR、5年期LPR分别下调5BP和15BP(详情参见《信心比黄金重要》)。 MLF利率下调或较难缓解银行负债端成本,但可能带动资产端利率回落,或使得银行净息差有一定收窄压力。去年以来,LPR多次下调带动一般贷款利率创新低至4.53%,使得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例如,大型银行净息差较去年初收窄幅度近35BP。若月中LPR利率下调,或带动净息差进一步收窄。根据过往经验,缓解成本端压力的方式,除了存款利率的下调外,降准提供“更便宜”的资金、也或起到一定作用。 相较于净息差收窄,如何激发实体需求修复或更为关键。实体需求修复偏慢下,资金滞留银行体系的现象较为突出,微观表现为DR007中枢自6月来维持1.8%左右的水平,银行间质押回购成交规模也处于近年同期高位、6月上旬日均8.3万亿元以上(详情参见《5月经济数据透露的线索》)。 与准财政工具相配合,PSL、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实体需求修复同时,准财政措施等或进一步推动需求“主动”释放。5月,工业增加值、制造业投资、地产投资和社零的指标读数均弱于市场预期,仅基建投资有超预期表现,经济内生动能修复仍需政策进一步呵护。稳增长,只有“水”不够,还需要“面”,后续还需关注财政端等主动释放需求措施出台及落地等。 与准财政等配合,PSL等或是补充资金的潜在途径。作为预算内资金的重要补充,准财政工具、政策性金融工具,或可加码,进一步打通项目资本金“堵点”,有效缓解财政支出压力。政策性金融工具,用作重大项目资本金及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使用进度也相对较快,截至2022年11月中旬,7399亿元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期间,准财政支持资金、PSL也明显放量,11月新增3675亿元、为近年单月新高(详情参见《“稳增长”工具箱大盘点》)。 此外,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进一步定向支持相关融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运用好实施期内的阶段性工具”。操作层面,结合一季度工具公布的使用进度来看,剩余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额度约1.3万亿元,其中,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等支持工具使用完成进度在40%-70%左右,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才刚刚开始使用(详情参见《一季度报告,透露了什么?》)。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