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亿纬锂能-300014-重大事项点评:明确百GWh战略,携手林洋加码储能-210611

上传日期:2021-06-11 10:13:27 / 研报作者:宋韶灵吴威辰 / 分享者:1005593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亿纬锂能-300014-重大事项点评:明确百GWh战略,携手林洋加码储能-210611.pdf
大小:266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亿纬锂能-300014-重大事项点评:明确百GWh战略,携手林洋加码储能-210611

中信证券-亿纬锂能-300014-重大事项点评:明确百GWh战略,携手林洋加码储能-210611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亿纬锂能-300014-重大事项点评:明确百GWh战略,携手林洋加码储能-21061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亿纬锂能-300014-重大事项点评:明确百GWh战略,携手林洋加码储能-210611(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动力电池业务通过积累确立了技术、产能、客户等优势,加速全球配套,同时公司积极布局上游产业链,通过与德方纳米、贝特瑞的合资,布局正极材料环节,与林洋能源等企业在客户端持续发力。同时,公司锂原电池、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在细分市场处于龙头或领先地位,受益下游景气,业绩增长明确。考虑到公司动力电池业务成长的高确定性,采用分部估值法,维持公司目标市值2866亿元,维持目标价为152元/股,维持“买入”评级,重点推荐。
  明确荆门动力电池100GWh建设目标,长期成长路径明确。公司公告与荆门高新区管委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签订了《战略投资协议》。公司及其子公司拟在荆门掇刀区投资建设年产104.5GWh的新能源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园(含已建成产能11GWh、在建产能11GWh和拟再分期投资建设的产能82.5GWh),并根据生产需求引入锂离子动力储能电池配套产业;荆门高新区管委会为新能源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园建设和锂离子动力储能电池配套产业的引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2020年公司产能约17GWh,本次公告扩产计划后总产能规划超150GWh,本次战略合作明确了公司动力电池领域的长期战略,也为公司未来产能快速扩张提供保障。
  拟与林洋能源建立合资公司,加速储能业务布局。6月10日公司公告拟与林洋能源成立合资公司,拟投资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建设年产10GWh的储能电池项目,主要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其中亿纬动力(亿纬锂能全资子公司)持股65%,林洋能源持股35%。董事长由亿纬动力委派,副董事长由林洋能源委派,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营销负责人由亿纬动力委派,财务部部长由林洋能源委派。我们预计合资公司主要面向电力侧储能,可以充分发挥亿纬锂能储能电池制造优势与林洋能源电站渠道优势,共同推进储能业务的快速发展。
  发布第八期员工持股计划,彰显发展信心。公司发布第八期员工持股计划,资金总额约为4200万元,计划参与人数为279人,包含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共8人。2021年是亿纬锂能成立第20周年,本次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员工主要为公司司龄15年以上员工、过去20年里“明星员工”“总经理特别奖获得者”等。本次员工持股计划,彰显了公司对未来长期发展的信心,也体现了公司对老员工的关怀与激励。
  动力电池业务:收入高增长,看好21年大客户放量。2021Q1动力电池收入同比增长302.21%,主要是应用于乘用车领域的软包三元电池订单充足,交付稳定;新建成的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开始进入产能释放期。2020年公司动力电池业务实现收入40.6亿元,同比+93.1%,主要系软包三元电池海外销售快速增长,我们预计海外大客户贡献约20亿收入。随着公司动力电池产能稳步扩张,我们预计公司动力电池2020/2021/2022年产能分别为17/37/49GWh以上,为规模化供应提供保障;同时随着戴姆勒、现代起亚、宝马等海外客户放量以及国内商用车与乘用车铁锂客户需求提升,预计公司2021-23年动力电池业务将加速成长。
  消费电池:锂原电池与圆柱电池市场地位稳固。2021Q1消费电池收入同比增长31.40%,主要是具有市场领先地位的锂原电池、三元圆柱电池等市场份额稳定,竞争优势明显。2020年公司消费电池业务实现收入26.1亿元,其中预计传统消费类约8亿元,圆柱电池收入约18亿元。公司为掌握锂电核心技术的锂电制造商,在全球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在“5G+物联网+新基建”的交互式市场需求和“双循环”市场驱动的背景下,公司的技术积累、品质品牌、生产规模优势得以体现。圆柱电池方面,电动工具、两轮电动车等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实现了较高幅度的增长,对公司的业绩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风险因素:新能源汽车政策波动;锂电池价格下行超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电子烟行业政策波动;扩产计划进展不及预期,与林洋能源的储能业务合作进度/效果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维持公司2021/22/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30.96/44.19/59.5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64/2.34/3.15元,现价对应2021/22/23年63/44/33倍PE。公司动力电池业务通过积累确立了技术、产能、客户等优势,加速全球配套,同时公司积极布局上游产业链,通过与德方纳米、贝特瑞的合资,布局正极材料环节,与林洋能源等企业在客户端持续发力。同时,公司锂原电池、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在细分市场处于龙头或领先地位,受益下游景气,业绩增长明确。考虑到公司动力电池业务成长的高确定性,采用分部估值法,维持公司目标市值2866亿元,维持目标价为152元/股,维持“买入”评级,重点推荐。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