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证券-ETF基金周报:本周中证红利领涨,家电表现亮眼-230609

文本预览:
投资要点 市场周回顾: (1)权益: 本周中证红利以1.13%的周涨幅领涨,而创业板指则以4.04%的周跌幅表现相对弱势。金融(中信)风格以1.40%的周涨幅领涨,而成长(中信)则以1.93%的周跌幅表现相对弱势。本周涨幅居前的行业分别为:家电、传媒、通信、银行、房地产等,跌幅居前的行业分别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国防军工、基础化工、机械、电子等。 (2)债券: 本周中证国债以0.15%的周涨幅领涨,而中证转债以0.42%的周跌幅领跌。 (3)商品: 本周COMEX 白银以2.60%的周涨幅领涨,而ICEWTI原油以0.88%的周跌幅领跌。(4)基金: 本周QDII基金指数以0.33%的周涨幅上涨,而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以2.06%的周跌幅表现相对弱势。 ETF基金周回报跟踪: 选取成立满1年以上的ETF基金进行跟踪。 本周回报居前的股票型ETF基金分别有: 银行ETF(159887.SZ)、银行ETF天弘(515290.SH)等。 ETF基金周份额跟踪: 选取成立满1年以上的ETF基金进行跟踪。 本周基金份额周变化率居前的股票型ETF基金分别有: 建材ETF(159745.SZ)、红利100ETF(515100.SH)、浦银MSCI中国ETF(515780.SH)、文娱传媒ETF(516190.SH)、农业ETF(159825.SZ) 。 ETF基金周成交额跟踪: 周成交额跟踪:选取成立满1年以上的ETF基金进行跟踪。 本周周成交额居前的股票型ETF基金分别有: 科创50ETF(588000.SH)、创业板ETF(159915.SZ)、沪深300ETF(510300.SH)、半导体ETF(512480.SH)、上证50ETF(510050.SH) 。 中长期策略: A股市场而言,去年11月提出“围绕创新促发展,看好修复主线”,依旧看好消费端的社零增速改善可期,且投资端旧动能托底,新动能发力,长期看在“高质量发展”指引下的新兴产业值得长期关注,有望支撑国内经济持续向好。 风险提示:(1)报告数据均来自于历史公开数据整理分析,基金周报观点并不能保证对未来的适用性。(2)市场环境、行业结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等方面变化等因素皆可能使得模型失效。(3)海外加息进程,海外银行业危机蔓延,政策不及预期等带来的市场大幅波动风险。(4)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基金经理管理其他产品的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5)对文中的个股及基金特征的描述并不构成买卖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展开>>
收起<<
《东莞证券-ETF基金周报:本周中证红利领涨,家电表现亮眼-230609(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证券-ETF基金周报:本周中证红利领涨,家电表现亮眼-230609(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莞证券《ETF基金周报:本周中证红利领涨,家电表现亮眼》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投资要点 市场周回顾: (1)权益: 本周中证红利以1.13%的周涨幅领涨,而创业板指则以4.04%的周跌幅表现相对弱势。金融(中信)风格以1.40%的周涨幅领涨,而成长(中信)则以1.93%的周跌幅表现相对弱势。本周涨幅居前的行业分别为:家电、传媒、通信、银行、房地产等,跌幅居前的行业分别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国防军工、基础化工、机械、电子等。 (2)债券: 本周中证国债以0.15%的周涨幅领涨,而中证转债以0.42%的周跌幅领跌。 (3)商品: 本周COMEX 白银以2.60%的周涨幅领涨,而ICEWTI原油以0.88%的周跌幅领跌。(4)基金: 本周QDII基金指数以0.33%的周涨幅上涨,而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以2.06%的周跌幅表现相对弱势。 ETF基金周回报跟踪: 选取成立满1年以上的ETF基金进行跟踪。 本周回报居前的股票型ETF基金分别有: 银行ETF(159887.SZ)、银行ETF天弘(515290.SH)等。 ETF基金周份额跟踪: 选取成立满1年以上的ETF基金进行跟踪。 本周基金份额周变化率居前的股票型ETF基金分别有: 建材ETF(159745.SZ)、红利100ETF(515100.SH)、浦银MSCI中国ETF(515780.SH)、文娱传媒ETF(516190.SH)、农业ETF(159825.SZ) 。 ETF基金周成交额跟踪: 周成交额跟踪:选取成立满1年以上的ETF基金进行跟踪。 本周周成交额居前的股票型ETF基金分别有: 科创50ETF(588000.SH)、创业板ETF(159915.SZ)、沪深300ETF(510300.SH)、半导体ETF(512480.SH)、上证50ETF(510050.SH) 。 中长期策略: A股市场而言,去年11月提出“围绕创新促发展,看好修复主线”,依旧看好消费端的社零增速改善可期,且投资端旧动能托底,新动能发力,长期看在“高质量发展”指引下的新兴产业值得长期关注,有望支撑国内经济持续向好。 风险提示:(1)报告数据均来自于历史公开数据整理分析,基金周报观点并不能保证对未来的适用性。(2)市场环境、行业结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等方面变化等因素皆可能使得模型失效。(3)海外加息进程,海外银行业危机蔓延,政策不及预期等带来的市场大幅波动风险。(4)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基金经理管理其他产品的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5)对文中的个股及基金特征的描述并不构成买卖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