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上海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中药配方颗粒和血制品的长期投资机会-230611

上传日期:2023-06-12 07:20:31 / 研报作者:邓周宇张林晚王真真李斯特徐昕 / 分享者:1002694
研报附件
上海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中药配方颗粒和血制品的长期投资机会-230611.pdf
大小:1.0M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上海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中药配方颗粒和血制品的长期投资机会-230611

上海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中药配方颗粒和血制品的长期投资机会-230611
文本预览:

《上海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中药配方颗粒和血制品的长期投资机会-230611(2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中药配方颗粒和血制品的长期投资机会-230611(27页).pdf(2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上海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中药配方颗粒和血制品的长期投资机会》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主要观点   行情回顾:上周(6.05-6.09日,下同),A股SW医药生物行业指数下跌2.63%,板块整体跑输沪深300指数1.98pct,跑赢创业板综指1.41pct。在SW31个子行业中,医药生物涨跌幅排名第27位。港股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周下跌0.74%,跑输恒生指数3.06pct,在12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第12位。   本周观点:中药配方颗粒提质扩容,血制品扩张整合加速兑现   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结束后市场扩容可期。2021年2月1日,《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发布,指出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实施备案管理,不实施批准文号管理,在上市前需由生产企业报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这标志着中药配方颗粒行业正式结束了20余年的试点历史,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向所有符合要求的中药企业放开,而且只需要备案即可生产,不必再经过漫长的审批过程。2001年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将中药配方颗粒实行批准文号管理,其后3年陆续有6家企业被批准试点研究生产中药配方颗粒,之后再未批准企业试点,形成既有6家试点企业格局。2015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发《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表示配方颗粒的试点限制将被放开,并取消应用范围的限制,于是产生了一些只在本省内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研究生产的企业,2021年前老6家依然占据中药配方颗粒市场90%以上的份额。《公告》的发布一方面允许更多企业进入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另一方面,试点结束后,配方颗粒的适用范围从二级及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扩大至经审批或备案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所有医疗机构,允许销售范围大幅扩大。中药配方颗粒具有传统中药饮片可进入医保进行报销、不占用公立医院药占比,且不取消医院加成等优势,再结合自身方便服用、携带、储存、可随证加减、应用灵活等特点,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国标对中药配方颗粒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2021年4月29日,《关于执行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首批160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正式颁布,于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2023年2月,第四批48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正式颁布,累计执行国标品种已达248个。国标的出台执行对促进中药配方颗粒药品标准统一具有重要意义,意味着中药配方颗粒不能再按企业标准生产和销售,不具有国家药品标准或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标准的中药配方颗粒不得上市销售。国标的实施对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生产工艺、原材料追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保政策持续支持中药配方颗粒。一方面,2021年《公告》要求,已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中药饮片品种,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专家评审后将与中药饮片对应的中药配方颗粒,以乙类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同时,替换国标之后,各省也加快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的进度。截至2022年底,湖北、福建、广东等多地出台政策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省级医保支付范围。   血制品板块浆站扩张迎来新机遇。2018年-2021年,血制品企业浆站扩张基本均处于停滞状态,如华兰生物2018-2021年新增0家浆站,上海莱士亦新增0家。十四五期间,多个省份推出浆站建设计划,如《云南省单采血浆站设置规划(2021-2023年)》表示,在前期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全省共设置单采血浆站19个(含两个试点单采血浆站);《内蒙古自治区单采血浆站设置规划(2022-2025年)》表示,2022-2025年在全区规划设置不超过6个单采血浆站。   血制品板块加速行业整合。2023年6月2日晚卫光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实控人由深圳市光明区国资局变更为国药集团。国药集团旗下中国生物拥有丰富的血液制品资产,其控股上市公司天坛生物拥有成都蓉生、兰州血制、上海血制、武汉血制、贵州血制、国药西安5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国药集团此前控制的血液制品牌照为6家。拿下卫光生物的实际控制权后,国药集团旗下中国生物控制的血液制品牌照增加至7家。   投资建议   中药配方颗粒方面,《公告》发布以后,从表面看市场准入门槛降低了,但是在配方颗粒试点期间,老6家试点企业深度参与了标准的制定,在生产工艺、调剂设备、质控能力、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势凸显,龙头地位显著。更严格的标准要求面前,头部企业有望在行业扩容中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血制品板块,一方面,血制品是资源为王的行业,拥有更多的浆站和更大的采浆量才能获得更多的收入;另一方面,参考国际市场,全球血液制品行业呈寡头垄断格局,行业高度集中,营收排名前五位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比约80%以上,行业整合是未来趋势。建议关注中药配方颗粒领先企业华润三九,十四五期间有望加速浆站扩充的天坛生物、博雅生物。   风险提示   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