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国融证券-存储芯片行业:美光在华销售产品未通过安全审查,国产存储厂商迎替代机遇-230522

上传日期:2023-06-07 11:49:13 / 研报作者:刁心玉 / 分享者:1005672
研报附件
国融证券-存储芯片行业:美光在华销售产品未通过安全审查,国产存储厂商迎替代机遇-230522.pdf
大小:458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国融证券-存储芯片行业:美光在华销售产品未通过安全审查,国产存储厂商迎替代机遇-230522

国融证券-存储芯片行业:美光在华销售产品未通过安全审查,国产存储厂商迎替代机遇-230522
文本预览:

《国融证券-存储芯片行业:美光在华销售产品未通过安全审查,国产存储厂商迎替代机遇-23052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融证券-存储芯片行业:美光在华销售产品未通过安全审查,国产存储厂商迎替代机遇-230522(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融证券《存储芯片行业:美光在华销售产品未通过安全审查,国产存储厂商迎替代机遇》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   据网信办消息,日前,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依法对美光公司在华销售产品进行了网络安全审查。审查发现,美光公司产品存在较严重网络安全问题隐患,对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造成重大安全风险,影响我国国家安全。为此,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依法作出不予通过网络安全审查的结论。按照《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我国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停止采购美光公司产品。   投资要点   美光在华销售存储产品未通过安全审查,国产存储芯片厂商迎替代机遇。美光为全球前三大DRAM厂商,前五大NAND厂商。根据Trendforce数据,美光为全球三大DRAM厂商,22Q4全球市占率为23.0%,在NAND市场中,全球前五大厂商分别为三星、铠侠、SK海力士、西部数据与美光,美光22Q4全球市占率为10.7%。同时,根据美光财报数据,2022年美光来自中国大陆的销售收入为约33亿美元,占其收入比重约10.7%。本次美光存储产品在华销售产品未通过安全审查,国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将停止采购美光存储产品,三星、SK海力士以及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存储芯片迎替代机遇。另一方面,存储器的技术节点已经演进至1αnm,NANDFlash也已经进入3DNAND时代,3维结构的转变将大幅增加上游刻蚀和薄膜沉积需求,薄膜沉积设备、刻蚀设备等细分领域国产设备厂商降有望受益于国内存储芯片厂扩产进程。   供给陆续出清,存储芯片初现回暖迹象,行业有望迎周期反转。自2021年中存储芯片行业进入景气下行周期,目前行业调整时间已经近2年,主流型号产品跌幅超60%,超过历史最大跌幅,目前产品价格已跌至底部区间。供给方面,2023年,三星、美光、海力士等存储大厂纷纷缩减资本开支,降低产能利用率,行业供给将陆续出清。其中,2023年,美光存储芯片厂商将资本开支削减30%,SK海力士将2023年的投资削减50%,产能减少20%-30%,三星也准备减产10%-20%。从2023年5月现货价格表现来看,DRAM报价跌幅已明显收敛,各项规格的单月跌幅均缩小至5%以内,甚至有产品价格已止跌上涨。目前,美光和三星已向经销商表示5月起不再接受存储芯片更低询价后,存储器价格继续下行的空间有限,行业底部特征明显。此外,根据digitime数据,长江存储将调涨NAND产品3%-5%价格,韩国三星电子、SK海力士或将跟进3-5%产品涨幅,存储芯片价格停止下跌时间明显早于预期,二季度行业整体企稳可以期待,三季度有望迎来周期反转。   投资建议:美光在华存储产品禁售,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国产存储芯片迎替代机遇,同时,国产设备厂商也有望受益于国内存储芯片厂扩产进程。此外,2023年三星、美光、海力士等存储大厂纷纷缩减资本开支,降低产能利用率,行业供给将陆续出清。目前,部分存储芯片价格已经触底反弹,美光和三星已不再接受存储芯片更低询价,存储芯片行业二季度整体企稳可以期待,三季度有望迎来周期反转,建议持续关注。   风险因素:美国对华半导体打压升级;国产厂商技术突破不及预期;国内政策扶持力度不及预期;下游客户导入不及预期;行业景气度下滑,市场需求疲软。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