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证券-【粤开宏观】从财税视角看青海:“盐湖提锂”下的财政债务形势-230601

文本预览:
青海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毗邻甘肃、西藏、新疆、四川四个省份,是联结西藏、新疆与东中部省份的重要纽带。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青海省素有“中华水塔”“三江源头”的美誉。辖区内拥有以盐湖、有色金属、石油、煤炭等为代表的丰富自然矿产资源,其中锂矿、镁矿均占全国总储量的80%以上。在国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重要性上升的背景下,青海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然而受制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除传统资源型产业外,青海省其他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尽管近年来盐湖提锂、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落地青海,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规模尚小,由区域经济增长新动能转化为主动能仍需时间。2022年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达3610亿元,全国排名仅高于西藏。经济反映到财政上,主要表现为: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较小、对于中央转移支付依赖程度较高、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小,但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和综合财力规模偏小导致显性负债率和债务率均位居全国前列,偿债压力相对较大。 “十四五”时期是青海深入践行总书记提出“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持续推进“一优两高”战略的关键之年。在此背景下,青海省财政有必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应抓住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等重大战略机会,加快铁路、公路、机场、能源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实施一批重要通道联通工程、延伸工程和关键枢纽工程,发掘省内生态资源价值,助力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省内优质财源缓解收支矛盾。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做好生态环保、“六保六稳”等重点领域的支出保障,厘清各类转移支付功能定位,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困难地区自我保障能力,确保基层财政稳定运行,为重点领域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三是进一步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建立和完善偿债长效机制,加大隐性债务化存量、遏增量力度。 风险提示:经济恢复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粤开证券-【粤开宏观】从财税视角看青海:“盐湖提锂”下的财政债务形势-230601(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开证券-【粤开宏观】从财税视角看青海:“盐湖提锂”下的财政债务形势-230601(18页).pdf(1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粤开证券《【粤开宏观】从财税视角看青海:“盐湖提锂”下的财政债务形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青海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毗邻甘肃、西藏、新疆、四川四个省份,是联结西藏、新疆与东中部省份的重要纽带。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青海省素有“中华水塔”“三江源头”的美誉。辖区内拥有以盐湖、有色金属、石油、煤炭等为代表的丰富自然矿产资源,其中锂矿、镁矿均占全国总储量的80%以上。在国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重要性上升的背景下,青海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然而受制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除传统资源型产业外,青海省其他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尽管近年来盐湖提锂、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落地青海,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规模尚小,由区域经济增长新动能转化为主动能仍需时间。2022年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达3610亿元,全国排名仅高于西藏。经济反映到财政上,主要表现为: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较小、对于中央转移支付依赖程度较高、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小,但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和综合财力规模偏小导致显性负债率和债务率均位居全国前列,偿债压力相对较大。 “十四五”时期是青海深入践行总书记提出“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持续推进“一优两高”战略的关键之年。在此背景下,青海省财政有必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应抓住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等重大战略机会,加快铁路、公路、机场、能源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实施一批重要通道联通工程、延伸工程和关键枢纽工程,发掘省内生态资源价值,助力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省内优质财源缓解收支矛盾。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做好生态环保、“六保六稳”等重点领域的支出保障,厘清各类转移支付功能定位,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困难地区自我保障能力,确保基层财政稳定运行,为重点领域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三是进一步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建立和完善偿债长效机制,加大隐性债务化存量、遏增量力度。 风险提示:经济恢复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