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证券-志特转债投资价值分析-230527

文本预览:
志特新材(300986) 志特转债总发行规模为6.14亿元,存续期为6年,联合评级A+/A+,下修条款为15/30,85%。按照5月24日中债6年A+级企业债到期收益率8.8032%计算,债底价值73.58元,转股溢价率为56.72%。按照5月24日志特新材的收盘价30.61元/股计算,初始平价为74.51元,转股溢价率为54.76%。 本次募集金6.14亿元,拟投资于江门志特生产基地(二期)建设项目、重庆志特生产基地(一期)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本次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实际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若不能满足上述项目资金需要,资金缺口由公司自筹解决。 深耕建筑铝模行业,公司营收持续增长。2017-2021年,公司营收从3.01亿元增长至14.81亿元。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64亿元,同比下降2.39%,主要系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和政府补助减少。2022年公司营收19.30亿元,同比增长30.27%;公司归母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7.89%。 “以铝代木”趋势持续推进,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铝模板作为一种可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模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双碳”背景,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颁布多项文件,积极推动铝模板成为由传统建筑向绿色建筑更新换代的发展方向,促进铝模板行业实现快速发展。2021年受地产调控政策、疫情反复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部分小微企业出清,铝模板行业两极分化加速。随着小微企业数量的减少,头部企业竞争优势凸显,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聚焦租赁铝模业务,致力为客户打造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公司最初资本实力有限,业务模式主要以铝模板销售为主。随着公司实力的逐步提升以及铝模板行业的加速发展,公司充分发挥铝模板业务与防护平台、装配预制件的协同服务优势,租赁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对客户来说,租赁铝模板可以使其减少资金占用,得到更细致化的服务。 公司积极拓展境内外市场,优化业务布局。目前公司的境内业务主要集中在华南、华东等国内经济发达区域,近年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均在75%以上。同时公司着力完善厂区布局,以此来满足华北、西南等地的业务需求。随着大型建筑总包方“一带一路”的“出海战略”,公司业务也向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境外国家和地区延伸拓宽。 风险提示:1.下游行业需求不及预期。2.原材料价格上涨。
展开>>
收起<<
《中银证券-志特转债投资价值分析-230527(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证券-志特转债投资价值分析-230527(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志特转债投资价值分析》研报附件原文摘录)志特新材(300986) 志特转债总发行规模为6.14亿元,存续期为6年,联合评级A+/A+,下修条款为15/30,85%。按照5月24日中债6年A+级企业债到期收益率8.8032%计算,债底价值73.58元,转股溢价率为56.72%。按照5月24日志特新材的收盘价30.61元/股计算,初始平价为74.51元,转股溢价率为54.76%。 本次募集金6.14亿元,拟投资于江门志特生产基地(二期)建设项目、重庆志特生产基地(一期)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本次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实际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若不能满足上述项目资金需要,资金缺口由公司自筹解决。 深耕建筑铝模行业,公司营收持续增长。2017-2021年,公司营收从3.01亿元增长至14.81亿元。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64亿元,同比下降2.39%,主要系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和政府补助减少。2022年公司营收19.30亿元,同比增长30.27%;公司归母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7.89%。 “以铝代木”趋势持续推进,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铝模板作为一种可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模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双碳”背景,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颁布多项文件,积极推动铝模板成为由传统建筑向绿色建筑更新换代的发展方向,促进铝模板行业实现快速发展。2021年受地产调控政策、疫情反复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部分小微企业出清,铝模板行业两极分化加速。随着小微企业数量的减少,头部企业竞争优势凸显,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聚焦租赁铝模业务,致力为客户打造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公司最初资本实力有限,业务模式主要以铝模板销售为主。随着公司实力的逐步提升以及铝模板行业的加速发展,公司充分发挥铝模板业务与防护平台、装配预制件的协同服务优势,租赁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对客户来说,租赁铝模板可以使其减少资金占用,得到更细致化的服务。 公司积极拓展境内外市场,优化业务布局。目前公司的境内业务主要集中在华南、华东等国内经济发达区域,近年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均在75%以上。同时公司着力完善厂区布局,以此来满足华北、西南等地的业务需求。随着大型建筑总包方“一带一路”的“出海战略”,公司业务也向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境外国家和地区延伸拓宽。 风险提示:1.下游行业需求不及预期。2.原材料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