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策略周报:低位掘金:供需率先反转的方向-230521

文本预览:
4月下旬以来,宏观交易的方向越来越趋向一致:弱现实、弱预期,大类资产的定价更是已经接近2022年10月末的水平。与之对应,A股横盘震荡+高低收敛的格局仍在延续,前期热门题材全面降温,而低位板块则迎来补涨,我们在5月观点提出的“哑铃型”配置思路正持续得到印证。 横盘震荡+高低收敛——“哑铃型”策略的再印证。上随着4月以来经济金融数据的全面走弱,宏观交易逻辑也正式由【强现实+弱预期】转向【弱现实+弱预期】的组合。前期报告我们给大家提示了自上而下思路的变化,并提出【“中特”国央企估值修复+供需反转的高性价比资产】的“哑铃型”的配置思路,这一点正持续得到印证。 哪些方向的供需有望率先迎来反转? 其一,参考供给侧改革行情的历史经验,结合业绩增长承压(业绩增速)、盈利能力恶化(净利率变动)与投资意愿降低(资本开支同比)筛选过去三年供给出清较为明显的行业,包括互联网电商、教育、航空机场、旅游及景区、酒店餐饮、房地产开发、商用车、其他电源设备、一般零售、中药、油服工程、保险、厨卫电器、乘用车。 其二,结合自下而上与主观调整,筛选2023年预期业绩高增且增速较23Q1进一步提升的行业,包括商贸零售、传媒、社会服务、计算机、美容护理、纺织服饰、房地产、交通运输以及公用事业。 其三,估值视角,传统周期行业以及部分新兴产业处于明显低估状态。 综合来看,结合对23Q1业绩占优行业的梳理,筛选过去三年供给出清且财报确认改善,同时股价处于相对低位区间的行业,主要包括保险、商用车、中药、互联网电商、航空等。 “哑铃”配置的变化——短期天平向低位资产倾斜。 2023年Q1,宏观环境从2022年的“内滞外胀”变为“宏观低波动”,叠加“存量市”的资金环境,造就了过去1个多季度的极致化的结构行情。4月下旬以来,随着增长、通胀以及信贷的全线走弱,宏观环境确认步入【信用、实体双弱】+【货币趋宽】的组合,这种宏观面的变化,其实也意味着Q1“宏观低波动”状态的向下打破。 向后展望,我们认为:(一)尽管站在中期视角,库存周期将迎来底部的确认,但“弱预期、弱现实”的宏观状态仍会持续一段时间,这在放大了宏观波动的同时也使得政策预期重新向经济增长靠拢;(二)大类资产价格隐含的悲观预期已较充分,对于A股而言,指数层面不存在大的下行风险;(三)随着全A盈利二次探底确认,往后大概率开启新的一轮盈利上行周期,供给端格局改善的行业有望更快迎来基本面的反转。因此,【“中特”国央企估值修复+供需反转的高性价比资产】的“哑铃型”配置思路仍是当下的首选,且短期天平向低位方向倾斜。 行业配置建议:(一)宏观环境与中期催化的共振的“中特”国央企:建筑/油气/交运/公用事业;(二)盈利预期&供需反转的高性价比行业:医药/医美/家电/半导体;此外,货币-信用-实体时针指向,金融股有望迎来阶段性表现:保险/地产国央企。 风险提示:1、地缘政治恶化;2、经济大幅衰退;3、政策超预期变化。
展开>>
收起<<
《国盛证券-策略周报:低位掘金:供需率先反转的方向-230521(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策略周报:低位掘金:供需率先反转的方向-230521(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策略周报:低位掘金:供需率先反转的方向》研报附件原文摘录)4月下旬以来,宏观交易的方向越来越趋向一致:弱现实、弱预期,大类资产的定价更是已经接近2022年10月末的水平。与之对应,A股横盘震荡+高低收敛的格局仍在延续,前期热门题材全面降温,而低位板块则迎来补涨,我们在5月观点提出的“哑铃型”配置思路正持续得到印证。 横盘震荡+高低收敛——“哑铃型”策略的再印证。上随着4月以来经济金融数据的全面走弱,宏观交易逻辑也正式由【强现实+弱预期】转向【弱现实+弱预期】的组合。前期报告我们给大家提示了自上而下思路的变化,并提出【“中特”国央企估值修复+供需反转的高性价比资产】的“哑铃型”的配置思路,这一点正持续得到印证。 哪些方向的供需有望率先迎来反转? 其一,参考供给侧改革行情的历史经验,结合业绩增长承压(业绩增速)、盈利能力恶化(净利率变动)与投资意愿降低(资本开支同比)筛选过去三年供给出清较为明显的行业,包括互联网电商、教育、航空机场、旅游及景区、酒店餐饮、房地产开发、商用车、其他电源设备、一般零售、中药、油服工程、保险、厨卫电器、乘用车。 其二,结合自下而上与主观调整,筛选2023年预期业绩高增且增速较23Q1进一步提升的行业,包括商贸零售、传媒、社会服务、计算机、美容护理、纺织服饰、房地产、交通运输以及公用事业。 其三,估值视角,传统周期行业以及部分新兴产业处于明显低估状态。 综合来看,结合对23Q1业绩占优行业的梳理,筛选过去三年供给出清且财报确认改善,同时股价处于相对低位区间的行业,主要包括保险、商用车、中药、互联网电商、航空等。 “哑铃”配置的变化——短期天平向低位资产倾斜。 2023年Q1,宏观环境从2022年的“内滞外胀”变为“宏观低波动”,叠加“存量市”的资金环境,造就了过去1个多季度的极致化的结构行情。4月下旬以来,随着增长、通胀以及信贷的全线走弱,宏观环境确认步入【信用、实体双弱】+【货币趋宽】的组合,这种宏观面的变化,其实也意味着Q1“宏观低波动”状态的向下打破。 向后展望,我们认为:(一)尽管站在中期视角,库存周期将迎来底部的确认,但“弱预期、弱现实”的宏观状态仍会持续一段时间,这在放大了宏观波动的同时也使得政策预期重新向经济增长靠拢;(二)大类资产价格隐含的悲观预期已较充分,对于A股而言,指数层面不存在大的下行风险;(三)随着全A盈利二次探底确认,往后大概率开启新的一轮盈利上行周期,供给端格局改善的行业有望更快迎来基本面的反转。因此,【“中特”国央企估值修复+供需反转的高性价比资产】的“哑铃型”配置思路仍是当下的首选,且短期天平向低位方向倾斜。 行业配置建议:(一)宏观环境与中期催化的共振的“中特”国央企:建筑/油气/交运/公用事业;(二)盈利预期&供需反转的高性价比行业:医药/医美/家电/半导体;此外,货币-信用-实体时针指向,金融股有望迎来阶段性表现:保险/地产国央企。 风险提示:1、地缘政治恶化;2、经济大幅衰退;3、政策超预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