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航证券-中来股份-300393-背板龙头地位稳固,TOPCon产能释放在即,国资入主资源丰富-230508

上传日期:2023-05-09 20:52:27 / 研报作者:曾帅 / 分享者:1001239
研报附件
中航证券-中来股份-300393-背板龙头地位稳固,TOPCon产能释放在即,国资入主资源丰富-230508.pdf
大小:1.8M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航证券-中来股份-300393-背板龙头地位稳固,TOPCon产能释放在即,国资入主资源丰富-230508

中航证券-中来股份-300393-背板龙头地位稳固,TOPCon产能释放在即,国资入主资源丰富-230508
文本预览:

《中航证券-中来股份-300393-背板龙头地位稳固,TOPCon产能释放在即,国资入主资源丰富-230508(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航证券-中来股份-300393-背板龙头地位稳固,TOPCon产能释放在即,国资入主资源丰富-230508(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航证券《背板龙头地位稳固,TOPCon产能释放在即,国资入主资源丰富》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中来股份(300393)   2022年业绩高增长,营业利润转正,各项业务稳步发展   公司公告,2022全年营收95.77亿元、同比+64.56%,归母净利润4.01亿元,同比+228.09%,扭亏为盈(2021年-3.13亿元);其中Q4营收19.53亿元、同比+15.77%,归母净利润0.58亿元。2023Q1营收27.08亿元、同比+34.78%,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15.68%。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光伏行业高速发展、需求上升,公司产能释放以及管理能力的提升。   N型TOPCon电池项目快速推进,3.0先进技术降本增效   据CPIA数据,2022年TOPCon电池市场占有率约为8.3%,总产量约为27.12GW;2023年市占率将上升至18.9%左右,产量达89.98GW。公司大尺寸N型电池项目进展顺利,泰州年产1.5GW单晶双面TOPCon太阳能电池项目及山西年产16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一期(8GW)的首批4GW均已实现量产,目前正在持续推进剩余4GW及2期8GW的项目建设。预计2023年产能达到约12GW。战略布局早,公司具备高效电池技术方面的先发优势,目前规模化量产运用的J-TOPCon2.0技术,均采用自主研发的POPAID技术,可以解决绕镀问题,提高良率、工艺降本;同时公司持续加强技术研发,目前TOPCon2.0 16BB主栅高效电池平均量产效率达到25.2%、TOPCon双面组件平均转换效率超过22.1%,TOPCon3.0技术电池实验室效率达26.7%,。   透明背板前景广阔,背板业务持续发力   据CPIA数据,2022年组件产量达288.7GW、双面发电组件市占率40.4%,到2024年预计双面组件将成为市场主流。据CPIA预测,2023年全行业组件产量将达433.1GW,对应透明背板需求为约2.8亿平方米,且随着组件双面率的上升,透明背板和玻璃背板的占比也将逐渐提高。据公司实证数据,双面单玻透明+网格背板组件的透过率相较双面双玻组件提高了3.5%,单瓦发电量提高0.72%~1.78%,平均运行温度降低1~2°C,同时N型双面单玻+透明背板组件相较传统双玻组件重量减轻20%,具有高抗紫外线、高透光率及内部应力小的优势,运输安装更加方便,降低自爆可能,减少电池隐裂风险。公司透明网格背板产品长期客户包括晶科、天合、比亚迪、神舟、腾晖、韩国现代等。截至2022年底,公司背板年产能达2.2亿平方米,累计出货超210GW,背板龙头地位稳固。年内公司完成了年产5,000万平方米涂覆型背板项目的建设,规划的2.5亿平方米通用型光伏背板项目已完成立项审批,目前处于环评阶段。公司新建产能实现全系列涂覆型产品的生产切换,提升产能的同时进一步助力透明背板量产。   国资入主提供多方协助,适时布局上游硅料项目   2月公司控制权已顺利转让至浙能电力,国有资本的融入将有助于公司提升抗风险能力及盈利能力,向公司提供融资渠道、市场拓展及产业合作等方面资源,有利于公司未来发展。公司持续拓展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机会,目前公司已完成年产20万吨工业硅及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公司新设,并取得山西省企业项目投资备案证,项目现处于前期报批手续的第三方评估阶段。此项目投资总额约为140亿元,总投资期限预计5年,太原市府将组成产业基金参与投资,项目建成后将加强公司上游原材料保供能力。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公司背板领域地位领先,N型电池与组件产品的技术领先、产能逐步释放,国资入股将提供多方位产业及资金资源,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9.27亿/14.65亿/20.39亿,对应当前PE估值16/10/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不景气,新能源需求下行;光伏产业内竞争格局恶化;原材料价格大幅度波动;新技术替代晶硅产品;公司产能投放不及预期;欧美贸易壁垒致行业发展受阻。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