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证券-中小盘策略专题:询价转让规模迅速增长,长期投资者有序“接力”-230501

文本预览:
询价转让应注册制而生,以高折价与高效流程为优势 询价转让制度为注册制下科创板的创新性制度安排。上交所于2020年7月发布实施《科创板上市公司股东以向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转让和配售方式减持股份实施细则》,并于2022年10月对《实施细则》进一步修订完善,旨在更好地实现股东减持诉求和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之间的平衡,缓解解禁对二级市场的冲击。询价转让以高折价与高效流程为优势。询价转让为存量股份发行,询价与认购流程基本可在一个月内完成,且不稀释原股东股权。对转让方而言,询价转让单次转让股份不得低于科创公司股份总数的1%,可减持持股份的上限更高。对受让方而言,询价转让的底价折扣可达70%,较定增更高。 询价转让以大市值龙头为主,转让规模随大非解禁增长 科创板上市公司首发前股份自上市第一、三年起大规模解禁。对比科创板首发前限售股份解禁节奏与询价转让规模,我们发现询价转让与科创板首发前限售股份解禁节奏密切相关,转让规模随大非解禁增长。以2022年8-12月为例,随着科创板大非大规模解禁,询价转让项目迅速增长。期间共实施询价转让27起,同比增长440%;转让规模120亿元,同比增长232%。截至2023年4月30日,已有共36家科创板公司的股东完成60单询价转让,总成交金额约284亿元。从转让标的看,询价转让以市值较大的龙头公司股票为主。从折价分布看,项目实际折价率仍高于80%,高折价多发生于转让规模中等偏小的项目。 私募与公募基金竞相出手,长期投资者有序“接力” 从询价转让受让方看,私募与公募基金为主要接力者。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认购次数最多,分别为178次和107次;QFII与证券公司的认购次数次之,分别为71次和50次,实现了早期投资人和长期投资者的有序“接力”。询价转让整体收益表现佳,参与小市值公司、折价收益高的项目整体收益最优。截至2023年4月30日,询价转让项目的平均折价收益为11.11%,平均持有收益为13.02%,整体收益表现佳。从市值分布看,市值越小的科创公司询价转让项目收益越佳,市值小于50亿的公司持有收益为34%。从折价分布看,折价80-90%的询价转让项目收益最佳,持有收益为25%。分行业看,高端制造、科技、医药和化工等行业收益表现较优。 询价转让制度实现了上市公司股东、受让投资机构和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共赢。对减持方而言,询价转让较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减持节奏更快,且允许多方共同转让或受让,整体减持效率更高。对受让方而言,询价转让70%的折扣底价较定增更高,且单次转让份额大,可较快完成建仓。对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询价可减少减持对公司股价、指数的冲击,6个月锁定期可引导长期投资者进入。另外,询价转让高水平信息披露可有效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和市场公平。 风险提示:询价转让相关法规和制度发生变化。
展开>>
收起<<
《开源证券-中小盘策略专题:询价转让规模迅速增长,长期投资者有序“接力”-230501(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源证券-中小盘策略专题:询价转让规模迅速增长,长期投资者有序“接力”-230501(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中小盘策略专题:询价转让规模迅速增长,长期投资者有序“接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询价转让应注册制而生,以高折价与高效流程为优势 询价转让制度为注册制下科创板的创新性制度安排。上交所于2020年7月发布实施《科创板上市公司股东以向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转让和配售方式减持股份实施细则》,并于2022年10月对《实施细则》进一步修订完善,旨在更好地实现股东减持诉求和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之间的平衡,缓解解禁对二级市场的冲击。询价转让以高折价与高效流程为优势。询价转让为存量股份发行,询价与认购流程基本可在一个月内完成,且不稀释原股东股权。对转让方而言,询价转让单次转让股份不得低于科创公司股份总数的1%,可减持持股份的上限更高。对受让方而言,询价转让的底价折扣可达70%,较定增更高。 询价转让以大市值龙头为主,转让规模随大非解禁增长 科创板上市公司首发前股份自上市第一、三年起大规模解禁。对比科创板首发前限售股份解禁节奏与询价转让规模,我们发现询价转让与科创板首发前限售股份解禁节奏密切相关,转让规模随大非解禁增长。以2022年8-12月为例,随着科创板大非大规模解禁,询价转让项目迅速增长。期间共实施询价转让27起,同比增长440%;转让规模120亿元,同比增长232%。截至2023年4月30日,已有共36家科创板公司的股东完成60单询价转让,总成交金额约284亿元。从转让标的看,询价转让以市值较大的龙头公司股票为主。从折价分布看,项目实际折价率仍高于80%,高折价多发生于转让规模中等偏小的项目。 私募与公募基金竞相出手,长期投资者有序“接力” 从询价转让受让方看,私募与公募基金为主要接力者。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认购次数最多,分别为178次和107次;QFII与证券公司的认购次数次之,分别为71次和50次,实现了早期投资人和长期投资者的有序“接力”。询价转让整体收益表现佳,参与小市值公司、折价收益高的项目整体收益最优。截至2023年4月30日,询价转让项目的平均折价收益为11.11%,平均持有收益为13.02%,整体收益表现佳。从市值分布看,市值越小的科创公司询价转让项目收益越佳,市值小于50亿的公司持有收益为34%。从折价分布看,折价80-90%的询价转让项目收益最佳,持有收益为25%。分行业看,高端制造、科技、医药和化工等行业收益表现较优。 询价转让制度实现了上市公司股东、受让投资机构和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共赢。对减持方而言,询价转让较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减持节奏更快,且允许多方共同转让或受让,整体减持效率更高。对受让方而言,询价转让70%的折扣底价较定增更高,且单次转让份额大,可较快完成建仓。对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询价可减少减持对公司股价、指数的冲击,6个月锁定期可引导长期投资者进入。另外,询价转让高水平信息披露可有效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和市场公平。 风险提示:询价转让相关法规和制度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