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鑫证券-中国中铁-601390-公司动态研究报告:现金流改善明显,低PB属性仍强-230505

文本预览:
中国中铁(601390) 投资要点 现金流回款能力改善,业绩增长稳定 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2726.25亿元,同比+2.07%,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为78.8/74.1亿元,同比+3.8%/+0.9%,盈利方面,Q1销售净利率/毛利率为3.26%/9.08%,同比变动0.14pct/-0.12pct。现金流方面,2023年Q1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出为380.2亿元,较去年同期少流出113.75亿元,现金流回款情况明显改善。 拆分业务看,2023Q1公司基建建设/设计咨询/装备制造/地产开发/其他业务分别实现营收2347/47.2/72.7/78.8/180亿元,同比+1.67%/-2.95%/+12.53%/-11.07%/+12.33%。毛利率分别为7.63%/22.93%/21.03%/18%/15.58%,同比变动-0.18/-2.29/+2.11/+0.85/-0.39pct。装备制造/地产开发业务毛利率有所回升。费用率方面,2023Q1公司期间费用率4.75%,同比下降0.11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0.05%/+0.05%/-0.27%/+0.05%,整体费用控制较稳定。Q1净利润增速处于8大建筑央企中较低水平,主要原因系:1)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2.9亿;2)其他业务(矿业业务)低于预期,除了钼涨价,其他主要金属(铜、锌、钴)价格基本同比下滑,对业绩有一定影响。 整体订单较为充足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新签合同额6673.8亿元,同比增长10.2%。分业务来看,设计咨询新签合同77.4亿元,同比-35.1%;工程建造新签合同5060.3亿元,同比+21.8%;装备制造新签合同162.1亿元,同比+8.6%;房地产开发业务新签合同170.5亿元,同比+137.8%;资产经营新签合同402.9亿元,同比-42.3%;资源利用业务新签合同65.6亿元,同比+10.3%;金融物贸业务新签合同172.2亿元,同比+29.7%;新兴业务(包括水利水电、清洁能源、生态环保、城市运营、机场航道以及其他新基建业务)新签合同562.8亿元,同比-16.5%。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未完合同额5.3万亿元,同比增长8%,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未来营收端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分地区看,公司境内/境外业务分别新签合同额6273.4/40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1.1%。 央企利润弹性体现,公司PB低于可比公司 从2023年行业整体来看,8大建筑央企(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国建筑/中国中冶/中国化学)Q1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0.94%/5.2%/10.39%/22.94%/22.12%/27.59%/27.23%/15.41%,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2.07%/3.43%/2.61%/0.66%/24.19%/8.12%/22.39%/20.63%。8大建筑央企Q1扣非业绩整体同比增速为16.4%,去年同期为15.7%,在“中特估”大背景下,我们认为建筑央企业绩增长弹性值得期待。 目前通信板块核心央企标的三大运营商平均PB为1.39,石油化工板块核心央企标的三桶油平均PB为0.98,相比之下,中国中铁目前PB分别仅为0.88,PB估值偏低。我们认为央国企价值重估并非仅仅是恢复1倍净资产,今年,建筑央企估值最大的变化在于,随着公司财报质量的提升,市场将会自然地给予央企更高的PB估值。 盈利预测 因公司矿业业务多个小品类金属Q1跌价及信用减值等因素,我们下调公司2023-2025年业绩预测,即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1、395、449亿元,EPS分别为1.5、1.6、1.8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2、5.8、5.1倍。考虑到“中特估”大背景下公司仍然具有业绩增长潜力和新的业务拓展力度大幅加强,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基建投资增速不及预期;(2)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3)部分项目收益率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华鑫证券-中国中铁-601390-公司动态研究报告:现金流改善明显,低PB属性仍强-230505(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鑫证券-中国中铁-601390-公司动态研究报告:现金流改善明显,低PB属性仍强-230505(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华鑫证券《公司动态研究报告:现金流改善明显,低PB属性仍强》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中国中铁(601390) 投资要点 现金流回款能力改善,业绩增长稳定 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2726.25亿元,同比+2.07%,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为78.8/74.1亿元,同比+3.8%/+0.9%,盈利方面,Q1销售净利率/毛利率为3.26%/9.08%,同比变动0.14pct/-0.12pct。现金流方面,2023年Q1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出为380.2亿元,较去年同期少流出113.75亿元,现金流回款情况明显改善。 拆分业务看,2023Q1公司基建建设/设计咨询/装备制造/地产开发/其他业务分别实现营收2347/47.2/72.7/78.8/180亿元,同比+1.67%/-2.95%/+12.53%/-11.07%/+12.33%。毛利率分别为7.63%/22.93%/21.03%/18%/15.58%,同比变动-0.18/-2.29/+2.11/+0.85/-0.39pct。装备制造/地产开发业务毛利率有所回升。费用率方面,2023Q1公司期间费用率4.75%,同比下降0.11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0.05%/+0.05%/-0.27%/+0.05%,整体费用控制较稳定。Q1净利润增速处于8大建筑央企中较低水平,主要原因系:1)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2.9亿;2)其他业务(矿业业务)低于预期,除了钼涨价,其他主要金属(铜、锌、钴)价格基本同比下滑,对业绩有一定影响。 整体订单较为充足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新签合同额6673.8亿元,同比增长10.2%。分业务来看,设计咨询新签合同77.4亿元,同比-35.1%;工程建造新签合同5060.3亿元,同比+21.8%;装备制造新签合同162.1亿元,同比+8.6%;房地产开发业务新签合同170.5亿元,同比+137.8%;资产经营新签合同402.9亿元,同比-42.3%;资源利用业务新签合同65.6亿元,同比+10.3%;金融物贸业务新签合同172.2亿元,同比+29.7%;新兴业务(包括水利水电、清洁能源、生态环保、城市运营、机场航道以及其他新基建业务)新签合同562.8亿元,同比-16.5%。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未完合同额5.3万亿元,同比增长8%,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未来营收端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分地区看,公司境内/境外业务分别新签合同额6273.4/40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1.1%。 央企利润弹性体现,公司PB低于可比公司 从2023年行业整体来看,8大建筑央企(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国建筑/中国中冶/中国化学)Q1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0.94%/5.2%/10.39%/22.94%/22.12%/27.59%/27.23%/15.41%,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2.07%/3.43%/2.61%/0.66%/24.19%/8.12%/22.39%/20.63%。8大建筑央企Q1扣非业绩整体同比增速为16.4%,去年同期为15.7%,在“中特估”大背景下,我们认为建筑央企业绩增长弹性值得期待。 目前通信板块核心央企标的三大运营商平均PB为1.39,石油化工板块核心央企标的三桶油平均PB为0.98,相比之下,中国中铁目前PB分别仅为0.88,PB估值偏低。我们认为央国企价值重估并非仅仅是恢复1倍净资产,今年,建筑央企估值最大的变化在于,随着公司财报质量的提升,市场将会自然地给予央企更高的PB估值。 盈利预测 因公司矿业业务多个小品类金属Q1跌价及信用减值等因素,我们下调公司2023-2025年业绩预测,即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1、395、449亿元,EPS分别为1.5、1.6、1.8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2、5.8、5.1倍。考虑到“中特估”大背景下公司仍然具有业绩增长潜力和新的业务拓展力度大幅加强,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基建投资增速不及预期;(2)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3)部分项目收益率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