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三环集团-300408-盈利能力逐步恢复,高容MLCC持续放量-230428

文本预览:
三环集团(300408) 事件:三环集团发布22年报及23年一季报。 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逐渐恢复。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51.5亿元,同比下降17%;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下降25%;毛利率为44.1%,相比21年下降4.7pct,主要由于22年电子行业终端需求疲软,下游厂商去库存导致公司主要业务线的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下降。分业务来看,通信部件/电子元件及材料/半导体部件分别实现营收14.8/14.6/9.8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29%/28%/19%。23Q1实现营收11.9亿元,同比下降15%,环比降幅收窄至0.6%;归母净利润3.2亿元,同比下降36%,环比增长22%,盈利能力逐步恢复。 MLCC业务增长强劲,高容持续放量。公司MLCC在高容量、小尺寸的研发上取得重大进展;5G通信基站用高容MLCC满足严苛环境下高可靠性要求,目前已开始批量供货;已通过车规体系认证,部分常规容量规格已开始导入汽车供应链。根据募投规划,公司22年底MLCC产能约为300亿只/月,24年募投项目全部达产后将达到500亿只/月。我们判断,目前MLCC行业由主动去库存逐步过渡到被动去库存阶段,原厂稼动率持续向好,下游经销商库存逐步消化。未来随着下游需求的逐步回暖,公司持续扩产叠加产品结构优化,有望驱动业绩进一步提升。 业务多点开花,推陈出新彰显公司创新能力。陶瓷燃料电池应用系统(SOFC)的装机容量达到210KW,相关合作示范应用项目相继通过验收,成为我国SOFC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节点。高速光通信用多芯MT插芯满足数据中心、机房使用要求,16芯产品已通过客户验证并开始供货,24芯单模低损规格正在开发。高速光通信用管壳的部分规格已开始小批量供货,正在开展高速率光通讯模块用管壳及相干收发模块用管壳的开发。高强度氧化铝陶瓷光板填补了国内在高端规格产品上的空白,已通过客户验证并开始供货。新业务全面开花,为公司持续成长提供充足动力。 我们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4、25.3、31.4亿元的预测(23-24年原预测为21.3、27.1亿元,主要下调了电子元件及材料、半导体部件等业务的毛利率),根据可比公司23年35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为37.4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新增产能无法消化、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展开>>
收起<<
《东方证券-三环集团-300408-盈利能力逐步恢复,高容MLCC持续放量-230428(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证券-三环集团-300408-盈利能力逐步恢复,高容MLCC持续放量-230428(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方证券《盈利能力逐步恢复,高容MLCC持续放量》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三环集团(300408) 事件:三环集团发布22年报及23年一季报。 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逐渐恢复。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51.5亿元,同比下降17%;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下降25%;毛利率为44.1%,相比21年下降4.7pct,主要由于22年电子行业终端需求疲软,下游厂商去库存导致公司主要业务线的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下降。分业务来看,通信部件/电子元件及材料/半导体部件分别实现营收14.8/14.6/9.8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29%/28%/19%。23Q1实现营收11.9亿元,同比下降15%,环比降幅收窄至0.6%;归母净利润3.2亿元,同比下降36%,环比增长22%,盈利能力逐步恢复。 MLCC业务增长强劲,高容持续放量。公司MLCC在高容量、小尺寸的研发上取得重大进展;5G通信基站用高容MLCC满足严苛环境下高可靠性要求,目前已开始批量供货;已通过车规体系认证,部分常规容量规格已开始导入汽车供应链。根据募投规划,公司22年底MLCC产能约为300亿只/月,24年募投项目全部达产后将达到500亿只/月。我们判断,目前MLCC行业由主动去库存逐步过渡到被动去库存阶段,原厂稼动率持续向好,下游经销商库存逐步消化。未来随着下游需求的逐步回暖,公司持续扩产叠加产品结构优化,有望驱动业绩进一步提升。 业务多点开花,推陈出新彰显公司创新能力。陶瓷燃料电池应用系统(SOFC)的装机容量达到210KW,相关合作示范应用项目相继通过验收,成为我国SOFC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节点。高速光通信用多芯MT插芯满足数据中心、机房使用要求,16芯产品已通过客户验证并开始供货,24芯单模低损规格正在开发。高速光通信用管壳的部分规格已开始小批量供货,正在开展高速率光通讯模块用管壳及相干收发模块用管壳的开发。高强度氧化铝陶瓷光板填补了国内在高端规格产品上的空白,已通过客户验证并开始供货。新业务全面开花,为公司持续成长提供充足动力。 我们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4、25.3、31.4亿元的预测(23-24年原预测为21.3、27.1亿元,主要下调了电子元件及材料、半导体部件等业务的毛利率),根据可比公司23年35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为37.4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新增产能无法消化、行业竞争加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