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证券-先导智能-300450-研发投入力度加大,在手订单相对充足-230427

文本预览:
先导智能(300450) 公司近日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9.32亿元,同比增长38.82%;归母净利润23.18亿元,同比增长46.25%,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现5.37元(含税)。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74亿元,同比增长11.88%;归母净利润5.63亿元,同比增长62.64%。 综合毛利率有所提高,期间费用率上升。2022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上升3.69个百分点至37.75%,其中,锂电池智能装备毛利率同比上升4.41个百分点至39.04%;智能物流系统毛利率同比上升4.27个百分点至19.05%。2023Q1公司毛利率同比大幅上升10.66个百分点至41.46%,短期盈利能力有所提升。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上升0.42个百分点至17.31%,其中,销售/研发费用率同比分别上升0.20、0.73个百分点至2.95%、9.67%;管理/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减少0.06、0.45个百分点至5.16%、-0.47%。2023Q1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上升4.88个百分点至21.40%,研发费用率同比大幅上升4.18个百分点是公司期间费用率上升的最主要因素。 研发投入力度加大,技术优势突出。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同比增长30.86%至1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05%,研发投入占比自2019年起连续四年达到10%以上水平。2023Q1,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4.89%至4.25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公司始终坚持高端定位,在研发方面一直保持高强度投入,基于非标自动化设备的技术特点打造了灵活完备的研发体系,近年来在高速叠片机、高速卷绕机、涂布机、软包组装线、圆柱组装线、方形组装线、智能物流系统等锂电池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多项核心产品已经实现进口替代,有利于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 平台型公司优势显现,在手订单相对充足。近几年公司逐步向3C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系统、汽车智能产线、氢能装备、激光精密加工装备等新业务领域拓展。2022年,受益于锂电池企业大规模的扩产招标,公司锂电池智能装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2.96%至99.44亿元,此外,基于平台型公司具备的竞争优势,公司非锂电业务发展态势良好。当前公司与众多国内外一线客户建立了良好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2022年新签订单金额达260亿元(不含税),创历年新高,为公司未来业绩的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拉动锂电设备需求。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绿色可持续发展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广泛共识,在此背景下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提速,根据EVTank数据,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速约为62%,渗透率达到14%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Q1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6.2%至158.6万辆,在高基数情况下延续较快增长,渗透率由2022年全年25.6%进一步提升至26.1%。随着欧美各国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及锂电产业的本地化发展趋势提速,国内电池企业海外投资建厂力度加大,对锂电设备需求增长形成持续拉动作用,公司作为全球高端锂电池智能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有望从中受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3-2025年EPS分别为2.30、3.03、3.67元,以4月27日37.79元/股的收盘价计算,对应的动态PE分别为16.43、12.47、10.30倍,维持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公司业绩不达预期;中美全面关系进一步恶化引致的市场风险;货币政策和行业政策出现调整风险;美欧经济潜在衰退导致出口不及预期风险;国内外二级市场系统性风险。
展开>>
收起<<
《国开证券-先导智能-300450-研发投入力度加大,在手订单相对充足-230427(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证券-先导智能-300450-研发投入力度加大,在手订单相对充足-230427(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开证券《研发投入力度加大,在手订单相对充足》研报附件原文摘录)先导智能(300450) 公司近日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9.32亿元,同比增长38.82%;归母净利润23.18亿元,同比增长46.25%,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现5.37元(含税)。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74亿元,同比增长11.88%;归母净利润5.63亿元,同比增长62.64%。 综合毛利率有所提高,期间费用率上升。2022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上升3.69个百分点至37.75%,其中,锂电池智能装备毛利率同比上升4.41个百分点至39.04%;智能物流系统毛利率同比上升4.27个百分点至19.05%。2023Q1公司毛利率同比大幅上升10.66个百分点至41.46%,短期盈利能力有所提升。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上升0.42个百分点至17.31%,其中,销售/研发费用率同比分别上升0.20、0.73个百分点至2.95%、9.67%;管理/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减少0.06、0.45个百分点至5.16%、-0.47%。2023Q1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上升4.88个百分点至21.40%,研发费用率同比大幅上升4.18个百分点是公司期间费用率上升的最主要因素。 研发投入力度加大,技术优势突出。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同比增长30.86%至1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05%,研发投入占比自2019年起连续四年达到10%以上水平。2023Q1,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4.89%至4.25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公司始终坚持高端定位,在研发方面一直保持高强度投入,基于非标自动化设备的技术特点打造了灵活完备的研发体系,近年来在高速叠片机、高速卷绕机、涂布机、软包组装线、圆柱组装线、方形组装线、智能物流系统等锂电池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多项核心产品已经实现进口替代,有利于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 平台型公司优势显现,在手订单相对充足。近几年公司逐步向3C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系统、汽车智能产线、氢能装备、激光精密加工装备等新业务领域拓展。2022年,受益于锂电池企业大规模的扩产招标,公司锂电池智能装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2.96%至99.44亿元,此外,基于平台型公司具备的竞争优势,公司非锂电业务发展态势良好。当前公司与众多国内外一线客户建立了良好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2022年新签订单金额达260亿元(不含税),创历年新高,为公司未来业绩的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拉动锂电设备需求。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绿色可持续发展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广泛共识,在此背景下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提速,根据EVTank数据,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速约为62%,渗透率达到14%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Q1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6.2%至158.6万辆,在高基数情况下延续较快增长,渗透率由2022年全年25.6%进一步提升至26.1%。随着欧美各国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及锂电产业的本地化发展趋势提速,国内电池企业海外投资建厂力度加大,对锂电设备需求增长形成持续拉动作用,公司作为全球高端锂电池智能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有望从中受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3-2025年EPS分别为2.30、3.03、3.67元,以4月27日37.79元/股的收盘价计算,对应的动态PE分别为16.43、12.47、10.30倍,维持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公司业绩不达预期;中美全面关系进一步恶化引致的市场风险;货币政策和行业政策出现调整风险;美欧经济潜在衰退导致出口不及预期风险;国内外二级市场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