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前海证券-晶盛机电-300316-Q1业绩如期高增,增长动能依旧充沛-230428

文本预览:
晶盛机电(300316) 核心看点 公司23Q1实现营业收入36亿元,同比+84%;实现归母净利润8.9亿元,同比+10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7亿元,同比+102%;毛利率40.61%,同比+0.67pct。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目标同比增长60%以上,得益于设备业务的持续高增及材料业务的加速放量。 公司在设备业务上将持续受益于下游需求高景气及产品线的不断扩充。在光伏设备领域,公司将持续受益于下游扩产趋势,下游硅片环节向大尺寸产能转化为公司带来持续增长动能。同时公司不断扩充设备产品矩阵,从硅片的长晶和加工环节,向下游延伸至电池和组件核心设备环节,2023年公司目标新签电池设备及组件设备订单超30亿元。在光伏设备端的一体化布局将进一步巩固公司作为国内光伏长晶设备龙头的优势。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公司已实现8寸和12寸的大硅片设备全覆盖并批量销售,同时也在切片、抛光、CVD等核心设备进行研发;公司的6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订单量快速增长。 公司23年预计充分受益于蓝宝石材料和核心耗材的产能提升,材料业务收入规模有望翻倍。在蓝宝石方面,公司积极推进子公司宁夏鑫晶盛项目产能提升,利用核心工艺及成本优势加速蓝宝石业务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布局,预计23年收入有望实现持续高增。在耗材领域,公司的大尺寸石英坩埚可用在半导体和光伏领域,公司共规划了三期合计16万只大尺寸石英坩埚项目,其中一期年产4.8万只大尺寸石英坩埚项目在充足石英砂储备的保障下产能逐步释放,目前整体供不应求;公司在金钢丝线领域已快速通过下游客户验证,浙江一期产能顺利投产并已实现规模化销售。碳化硅材料环节,公司目前在6英寸碳化硅衬底产品已通过下游部分客户验证,并已成功生长出行业领先的8英寸碳化硅晶体。 投资建议 公司的设备和材料两大板块增长动能充沛,在设备端的核心优势有助于材料业务的研发和推进,先进材料的加速布局也对设备的销售形成正向反馈。我们预判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54/68亿元,基于公司未来几年高成长性,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格局恶化的风险;氮化铝产能爬坡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展开>>
收起<<
《东亚前海证券-晶盛机电-300316-Q1业绩如期高增,增长动能依旧充沛-230428(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亚前海证券-晶盛机电-300316-Q1业绩如期高增,增长动能依旧充沛-230428(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亚前海证券《Q1业绩如期高增,增长动能依旧充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晶盛机电(300316) 核心看点 公司23Q1实现营业收入36亿元,同比+84%;实现归母净利润8.9亿元,同比+10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7亿元,同比+102%;毛利率40.61%,同比+0.67pct。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目标同比增长60%以上,得益于设备业务的持续高增及材料业务的加速放量。 公司在设备业务上将持续受益于下游需求高景气及产品线的不断扩充。在光伏设备领域,公司将持续受益于下游扩产趋势,下游硅片环节向大尺寸产能转化为公司带来持续增长动能。同时公司不断扩充设备产品矩阵,从硅片的长晶和加工环节,向下游延伸至电池和组件核心设备环节,2023年公司目标新签电池设备及组件设备订单超30亿元。在光伏设备端的一体化布局将进一步巩固公司作为国内光伏长晶设备龙头的优势。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公司已实现8寸和12寸的大硅片设备全覆盖并批量销售,同时也在切片、抛光、CVD等核心设备进行研发;公司的6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订单量快速增长。 公司23年预计充分受益于蓝宝石材料和核心耗材的产能提升,材料业务收入规模有望翻倍。在蓝宝石方面,公司积极推进子公司宁夏鑫晶盛项目产能提升,利用核心工艺及成本优势加速蓝宝石业务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布局,预计23年收入有望实现持续高增。在耗材领域,公司的大尺寸石英坩埚可用在半导体和光伏领域,公司共规划了三期合计16万只大尺寸石英坩埚项目,其中一期年产4.8万只大尺寸石英坩埚项目在充足石英砂储备的保障下产能逐步释放,目前整体供不应求;公司在金钢丝线领域已快速通过下游客户验证,浙江一期产能顺利投产并已实现规模化销售。碳化硅材料环节,公司目前在6英寸碳化硅衬底产品已通过下游部分客户验证,并已成功生长出行业领先的8英寸碳化硅晶体。 投资建议 公司的设备和材料两大板块增长动能充沛,在设备端的核心优势有助于材料业务的研发和推进,先进材料的加速布局也对设备的销售形成正向反馈。我们预判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54/68亿元,基于公司未来几年高成长性,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格局恶化的风险;氮化铝产能爬坡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