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邮证券-昭衍新药-603127-Q1业绩略超市场预期,新签订单已出现逐月改善-230427

文本预览:
昭衍新药(603127) 事件 2023 年 4 月 27 日晚,公司发布 2023 年一季报, 2023 年 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9 亿元(+36.32%,表示同比增速,下同);实现归母净利润 1.88 亿元(+49.79%);实现扣非净利润 1.85 亿元(+39.56%)。一季度新签订单 5.7 亿元,同比下降约 43%, 截止 2023 年 3 月底,公司在手订单约 46 亿元。 观点 业绩略超市场预期, 实验室业务增长强劲。 2023 年 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9 亿元,同比实现 36.32%的快速增长, 实现归母净利润1.88 亿元, 同比增长 49.79%, 归母净利润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①实验室业务增长强劲, 贡献净利润 7,011.63 万元,同比增长33.79%;②生物资产增值增厚公司业绩, 生物资产出生及自然生长贡献净利润 10,024.87 万元。 Q1 新签订单增速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出现下滑,但截至季度末在手订单仍再创新高。 截止 2023 年 3 月底,公司在手订单约 46 亿元,充足的在手订单为未来业绩提供了保障,2023 年 Q1 公司新签订单 5.7亿元,同比下降约 43%, 主要受到 1 月疫情等因素影响,截至 4 月已呈明显逐月改善趋势。 今年产能仍将快速释放, 支撑收入维持高速增长。 公司多地产能将于 2023 年集中释放, 在手订单有望更快转化为收入, 其中, 苏州昭衍 20,000 ㎡设施将于 2023 年起按需逐步投入使用; 子公司昭衍易创(苏州) 亦有约 9,000 ㎡的实验室预计于 2023 年下半年投入使用;无锡昭衍的放射性药物评价基地将于 2023 年中期投入运营。 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公司 2023/24/25 年营收为 29.75/39.00/51.29 亿元,在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增加不变的情况下 , 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3.99/18.21/23.68 亿元,对应当前 PE 为 19/14/11X,持续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一级市场投融资额下降风险,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风险。
展开>>
收起<<
《中邮证券-昭衍新药-603127-Q1业绩略超市场预期,新签订单已出现逐月改善-230427(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邮证券-昭衍新药-603127-Q1业绩略超市场预期,新签订单已出现逐月改善-230427(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邮证券《Q1业绩略超市场预期,新签订单已出现逐月改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昭衍新药(603127) 事件 2023 年 4 月 27 日晚,公司发布 2023 年一季报, 2023 年 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9 亿元(+36.32%,表示同比增速,下同);实现归母净利润 1.88 亿元(+49.79%);实现扣非净利润 1.85 亿元(+39.56%)。一季度新签订单 5.7 亿元,同比下降约 43%, 截止 2023 年 3 月底,公司在手订单约 46 亿元。 观点 业绩略超市场预期, 实验室业务增长强劲。 2023 年 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9 亿元,同比实现 36.32%的快速增长, 实现归母净利润1.88 亿元, 同比增长 49.79%, 归母净利润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①实验室业务增长强劲, 贡献净利润 7,011.63 万元,同比增长33.79%;②生物资产增值增厚公司业绩, 生物资产出生及自然生长贡献净利润 10,024.87 万元。 Q1 新签订单增速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出现下滑,但截至季度末在手订单仍再创新高。 截止 2023 年 3 月底,公司在手订单约 46 亿元,充足的在手订单为未来业绩提供了保障,2023 年 Q1 公司新签订单 5.7亿元,同比下降约 43%, 主要受到 1 月疫情等因素影响,截至 4 月已呈明显逐月改善趋势。 今年产能仍将快速释放, 支撑收入维持高速增长。 公司多地产能将于 2023 年集中释放, 在手订单有望更快转化为收入, 其中, 苏州昭衍 20,000 ㎡设施将于 2023 年起按需逐步投入使用; 子公司昭衍易创(苏州) 亦有约 9,000 ㎡的实验室预计于 2023 年下半年投入使用;无锡昭衍的放射性药物评价基地将于 2023 年中期投入运营。 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公司 2023/24/25 年营收为 29.75/39.00/51.29 亿元,在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增加不变的情况下 , 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3.99/18.21/23.68 亿元,对应当前 PE 为 19/14/11X,持续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一级市场投融资额下降风险,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