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证券-长海股份-300196-23Q1业绩承压,行业库存、出口现好转信号-230428

文本预览:
长海股份(300196) 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23Q1营收6.0亿元,同减20.0%;归母净利0.8亿元,同减64.3%;扣非归母净利0.7亿元,同减60.0%;EPS0.2元。公司产能建设持续推进,产品结构将获优化,仍具备较高成长性。当前玻纤行业成本支撑较强,且已初现好转信号。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玻纤价格仍在底部,23Q1营收利润同比下滑:据卓创资讯,23Q1玻纤主流产品2400tex缠绕直接纱均价4,327.3元/吨,同比下降30.0%,价格同比下调明显致公司业绩承压。公司23Q1营收6.0亿元,同减20.0%;归母净利0.8亿元,同减64.3%;扣非归母净利0.7亿元,同减60.0%。 盈利水平同比下降,毛利率环比改善:23Q1毛利率27.8%,同减11.0pct,环比提升0.7pct;净利率13.5%,同减16.8pct,环比下降16.3pct。 产能建设持续推进,仍具备较高成长性:据公司公告,60万吨粗纱基地建设正持续推进中,公司预计2023年底会有一座15万吨池窑点火,第二座15万吨池窑则会根据市场需求投放,还有一项3万吨生产线技改为8万吨高端高性能玻纤及特种织物生产线的技改计划将择时启动。上述两项目合计产能增量65万吨,考虑公司现有产能30万吨,业绩弹性较足,且新生产线的产品主要应用领域为风电、新能源汽车等,公司产品结构也将获得优化。 行业库存、出口量初现好转:据卓创资讯,2023年3月行业库存80.0万吨,环比减少2.3%/1.9万吨,行业自2022年12月起连续三个月库存增加,于今年3月出现去库,产销逐步平衡;据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数据,2023Q1玻纤纱及制品出口量46.9万吨,同比去年年初高基数下降14.0%,但环比2022Q4上升19.0%,且今年3月出口环比2月有所回暖。 估值 23Q1玻纤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我们小幅调整原有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收入为31.2、41.4、45.8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5.4、7.9、9.2亿元;EPS分别为1.32、1.93、2.25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玻纤产能超预期投放,原材料、燃料成本上升,玻纤需求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中银证券-长海股份-300196-23Q1业绩承压,行业库存、出口现好转信号-230428(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证券-长海股份-300196-23Q1业绩承压,行业库存、出口现好转信号-230428(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23Q1业绩承压,行业库存、出口现好转信号》研报附件原文摘录)长海股份(300196) 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23Q1营收6.0亿元,同减20.0%;归母净利0.8亿元,同减64.3%;扣非归母净利0.7亿元,同减60.0%;EPS0.2元。公司产能建设持续推进,产品结构将获优化,仍具备较高成长性。当前玻纤行业成本支撑较强,且已初现好转信号。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玻纤价格仍在底部,23Q1营收利润同比下滑:据卓创资讯,23Q1玻纤主流产品2400tex缠绕直接纱均价4,327.3元/吨,同比下降30.0%,价格同比下调明显致公司业绩承压。公司23Q1营收6.0亿元,同减20.0%;归母净利0.8亿元,同减64.3%;扣非归母净利0.7亿元,同减60.0%。 盈利水平同比下降,毛利率环比改善:23Q1毛利率27.8%,同减11.0pct,环比提升0.7pct;净利率13.5%,同减16.8pct,环比下降16.3pct。 产能建设持续推进,仍具备较高成长性:据公司公告,60万吨粗纱基地建设正持续推进中,公司预计2023年底会有一座15万吨池窑点火,第二座15万吨池窑则会根据市场需求投放,还有一项3万吨生产线技改为8万吨高端高性能玻纤及特种织物生产线的技改计划将择时启动。上述两项目合计产能增量65万吨,考虑公司现有产能30万吨,业绩弹性较足,且新生产线的产品主要应用领域为风电、新能源汽车等,公司产品结构也将获得优化。 行业库存、出口量初现好转:据卓创资讯,2023年3月行业库存80.0万吨,环比减少2.3%/1.9万吨,行业自2022年12月起连续三个月库存增加,于今年3月出现去库,产销逐步平衡;据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数据,2023Q1玻纤纱及制品出口量46.9万吨,同比去年年初高基数下降14.0%,但环比2022Q4上升19.0%,且今年3月出口环比2月有所回暖。 估值 23Q1玻纤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我们小幅调整原有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收入为31.2、41.4、45.8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5.4、7.9、9.2亿元;EPS分别为1.32、1.93、2.25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玻纤产能超预期投放,原材料、燃料成本上升,玻纤需求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