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华安证券-蓝晓科技-300487-业绩维持高增长,生命科学板块持续发力-230427

上传日期:2023-04-27 13:52:34 / 研报作者:王强峰刘天文 / 分享者:1005686
研报附件
华安证券-蓝晓科技-300487-业绩维持高增长,生命科学板块持续发力-230427.pdf
大小:1.5M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华安证券-蓝晓科技-300487-业绩维持高增长,生命科学板块持续发力-230427

华安证券-蓝晓科技-300487-业绩维持高增长,生命科学板块持续发力-230427
文本预览:

《华安证券-蓝晓科技-300487-业绩维持高增长,生命科学板块持续发力-230427(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安证券-蓝晓科技-300487-业绩维持高增长,生命科学板块持续发力-230427(24页).pdf(2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华安证券《业绩维持高增长,生命科学板块持续发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蓝晓科技(300487)   事件描述   4月25日晚间,公司发布2022年度报告及2023年一季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4亿元,同比增长72.9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9亿元,同比增长65.27%。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66.2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66.11%。   基本仓业务稳健发展,收入规模不断扩大   分业务板块来看,2022年,吸附材料依旧贡献了主要业绩,实现营收13.72亿元,同比52.23%,毛利率达43.97%,同比增长1.17pcts。吸附材料产量达4.85万吨,同比43.07%,销量达4.32万吨,同比33.75%。系统装置2022年实现营收4.67亿元,同比90.57%,毛利率达43.33%,同比略降5.84pcts。分板块看,金属资源、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水、化工与催化领域吸附分离材料收入增速较快,同时,受益于盐湖提锂领域新增订单的顺利执行,系统装置收入出现了较大增幅。综合来看,公司年度大项目及基本仓业务均保持增长趋势,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双创历史新高,近三年战略布局的高质量产能、海外市场、生命科学及金属资源等业务板块均开始对业绩形成正向贡献。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66.2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66.11%,Q1单季度盈利能力较去年同期上升,主要系公司基本盘业务稳健发展,吸附分离材料及系统装置销售快速增长所致。   加码布局盐湖提锂,新产能持续释放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2022年,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盐湖提锂技术提供商,紧抓行业机遇,凭借丰富的技术积累,陆续签订产业规模项目10个,累积碳酸锂/氢氧化锂产能7.8万吨,合同总额约26亿元,已完成并投运项目5个。代表项目包括:藏格锂业、锦泰锂业I/II期、五矿盐湖I/II期改造、国能矿业、金海锂业、国投罗钾等。中试项目累计约90个。公司还与亿纬锂能、盛新锂能、天铁股份、智慧农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PepinNini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与多家盐湖资源企业建立了深度稳定合作关系,高效推动盐湖提锂项目产业化落地。此外,公司发布可转债公告,拟使用募集资金59000万元用于新能源金属吸附分离材料生产体系扩建项目,新能源金属吸附分离技术研发中心项目,新能源金属吸附分离技术营销及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等。此次项目的投产预计将为公司新增锂吸附剂1.2万吨/年及4万吨/年碳酸锂盐湖提锂项目所需系统装置的生产能力,并扩大包装能力及库房储存能力,将有助于公司突破现有产能瓶颈,把握市场机遇,满足未来的市场增长需求。   战略布局生命科学板块,打造业务新增长极。   2022年,公司加大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发投入,新建产能如期投产,软胶、硬胶、固相合成载体等代表性产品销量实现大幅增长。目前,公司产品体系丰富,拥有近百个产品型号,涵盖层析介质、色谱填料、微载体等多个产品。其中,公司的色谱填料+层析介质已经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并基本实现硬胶和软胶全覆盖。此外,2022年公司新建年产50000L层析介质,总产能达70000L。同时,硬胶proteinA亲和填料已成功推向市场,完成客户小试验证,性能较好;oligodT填料已完成广泛的客户验证,性能获得认可,正在持续根据客户项目进展使用。我们预计,未来随着我国生物药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公司业绩有望实现可持续性的高速发展。   投资建议   公司基本仓业务扎实,生命科学板块持续发力,未来发展动力强劲,我们上调公司业绩预期。预计公司2023年-2025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6.35、33.67、41.71亿元(2023、2024年前值为26.12、33.2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7.74、10.06、12.56亿元(2023、2024年前值为7.05、9.02亿元),对应PE分别为41、32、26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产能释放进度不及预期;   (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3)国产替代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