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慕思股份-001323-慕思年报&23Q1点评:收入短期承压,聚焦主业布局多元-230425

文本预览:
慕思股份(001323)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度及2023第一季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13亿元/-10.31%;毛利率46.47%/+1.49pct,归母净利润7.09亿元/+3.27%,扣非归母净利润6.50亿元/-3.99%;基本每股收益1.87元/-2.09%。 2023Q1,营业收入9.57元/-23.10%,毛利率48.39%/+3.38pct,归母净利润1.01亿元/-18.40%,扣非归母净利润0.98亿元/-21.00%,基本每股收益0.25元/-26.47%。 点评: 收入暂时承压。分季度,疫情和地产双重压力下,22Q4和今年Q1营业收入大幅下滑24.90%、23.10%至16.59、9.57亿元。分品类,床垫/床架/床品收入全年同比下滑15.25%/4.63%/30.54%至27.28/17.10/3.51亿元,沙发成为2022年唯一收入增长的品类,收入同比+25.37%至4.50亿元,目前沙发门店约800家,23年将继续扩大招商。展望今年,公司将仍然聚焦床垫主品类、打造品牌中高端定位,将沙发、床垫、大健康概念联动营销,稳步发展。 布局渠道多元化。直供渠道2022年增长亮眼,同比+18.30%至7.81亿元,今年公司拟进军方太酒店、央企学校、军工部队和养老宿舍等领域,有望带来新的增长点;经销/电商/直营三大渠道收入则均有滑落,分别-12.51%/-9.32%/-33.94%至38.91/7.98/2.98亿元。公司通过自营及经销渠道,已拥有线下专卖店超5600家,不断寻求多元化渠道布局,与产业链上下游展开合作的同时,积极扩宽导流入口,在“天猫”、“京东”、“抖音”、“唯品会”、“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发力,今年以来天猫、京东驱动电商业务表现较好,未来公司拟在华南建立直播基地,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内容媒介进一步触达消费者。 毛利率保持增长,坚持研发和业务聚焦。在收入承压的情况下,公司着重提升效率、规模化降本,整体来看去年全年及至今年Q1,年度和单季度毛利率同比保持提升,22全年同比+1.5pct,22Q4、23Q1同比+1.2pct、+3.4pct;费用端,2022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率分别为25.06%/+0.43pct、5.37%/+0.51pct、2.72%/+0.33pct,一方面在外部环境压力下,收入基数较低导致费率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公司坚持增加研发投入,去年新增授权专利645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296项,外观设计专利314项(含欧盟1件)。展望今年,公司提出要打通市场、优化经销环节,精简SKU的同时聚焦“健康睡眠品牌、大家居品牌、沙发品牌”3大核心品牌矩阵,将有助于全方位提升盈利能力。 投资建议:随着疫情和地产压力逐步释放,看好公司品类联动、降本增效及经销体系优化带来的业绩增厚。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68/80/94亿元,归母净利润8.1/9.7/11.5亿元,对应EPS(摊薄)2.02/2.43/2.86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7/14/12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房地产需求下行;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开发进度不达预期;平台费用大幅提升;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
展开>>
收起<<
《太平洋-慕思股份-001323-慕思年报&23Q1点评:收入短期承压,聚焦主业布局多元-230425(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平洋-慕思股份-001323-慕思年报&23Q1点评:收入短期承压,聚焦主业布局多元-230425(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太平洋《慕思年报&23Q1点评:收入短期承压,聚焦主业布局多元》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慕思股份(001323)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度及2023第一季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13亿元/-10.31%;毛利率46.47%/+1.49pct,归母净利润7.09亿元/+3.27%,扣非归母净利润6.50亿元/-3.99%;基本每股收益1.87元/-2.09%。 2023Q1,营业收入9.57元/-23.10%,毛利率48.39%/+3.38pct,归母净利润1.01亿元/-18.40%,扣非归母净利润0.98亿元/-21.00%,基本每股收益0.25元/-26.47%。 点评: 收入暂时承压。分季度,疫情和地产双重压力下,22Q4和今年Q1营业收入大幅下滑24.90%、23.10%至16.59、9.57亿元。分品类,床垫/床架/床品收入全年同比下滑15.25%/4.63%/30.54%至27.28/17.10/3.51亿元,沙发成为2022年唯一收入增长的品类,收入同比+25.37%至4.50亿元,目前沙发门店约800家,23年将继续扩大招商。展望今年,公司将仍然聚焦床垫主品类、打造品牌中高端定位,将沙发、床垫、大健康概念联动营销,稳步发展。 布局渠道多元化。直供渠道2022年增长亮眼,同比+18.30%至7.81亿元,今年公司拟进军方太酒店、央企学校、军工部队和养老宿舍等领域,有望带来新的增长点;经销/电商/直营三大渠道收入则均有滑落,分别-12.51%/-9.32%/-33.94%至38.91/7.98/2.98亿元。公司通过自营及经销渠道,已拥有线下专卖店超5600家,不断寻求多元化渠道布局,与产业链上下游展开合作的同时,积极扩宽导流入口,在“天猫”、“京东”、“抖音”、“唯品会”、“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发力,今年以来天猫、京东驱动电商业务表现较好,未来公司拟在华南建立直播基地,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内容媒介进一步触达消费者。 毛利率保持增长,坚持研发和业务聚焦。在收入承压的情况下,公司着重提升效率、规模化降本,整体来看去年全年及至今年Q1,年度和单季度毛利率同比保持提升,22全年同比+1.5pct,22Q4、23Q1同比+1.2pct、+3.4pct;费用端,2022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率分别为25.06%/+0.43pct、5.37%/+0.51pct、2.72%/+0.33pct,一方面在外部环境压力下,收入基数较低导致费率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公司坚持增加研发投入,去年新增授权专利645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296项,外观设计专利314项(含欧盟1件)。展望今年,公司提出要打通市场、优化经销环节,精简SKU的同时聚焦“健康睡眠品牌、大家居品牌、沙发品牌”3大核心品牌矩阵,将有助于全方位提升盈利能力。 投资建议:随着疫情和地产压力逐步释放,看好公司品类联动、降本增效及经销体系优化带来的业绩增厚。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68/80/94亿元,归母净利润8.1/9.7/11.5亿元,对应EPS(摊薄)2.02/2.43/2.86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7/14/12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房地产需求下行;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开发进度不达预期;平台费用大幅提升;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