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报告:2023Q1基金重仓信用债分析-230425

文本预览:
研究结论 经历了近两年资产荒演绎和赎回潮冲击,供需格局分析在信用债研究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机构风险偏好和配置行为极大地作用于供需格局的走势,因此跟踪其变化变得非常关键。为此,我们跟踪了公募基金重仓信用债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城投、产业和金融债的最新配置动向,供辅助跟踪分析机构配置行为与偏好。 (一)城投债:2023Q1基金重仓力量增强,浙江等区域下沉积极。地域分布方面,多数省份被重仓城投规模环比2022Q4小幅波动,山东重仓债规模环比最多扩大52%,江苏、上海环比增速也在10%以上;层级方面,各省省会城投债仍为基金重仓首选,对部分强地级市配置意愿也较强,对江浙两省评级和层级下沉意愿明显偏强;期限方面,整体而言多数省份重仓短债占比30%~40%、重仓2年以内债券占比70%~80%,山东、浙江、湖北和安徽重仓债剩余期限有所拉长;收益率方面,以一季度末(2023/3/31)收益率区间分布来看,被重仓债平均收益率多集中在3.5%以内,湖南、江西、重庆还有一定量的收益率高于5%重仓债,2023Q1各主要省份收益率分档格局大体延续,主要变化:1、江苏、山东收益率各档区间重仓量基本都有提升,特别是3%~3.5%区间重仓量提升明显,中性区间内适度挖掘收益;2、对浙江、湖北、安徽情绪或更为积极,3.5%以上重仓量呈现提升,特别是浙江4%以上重仓体量不算小,还有进一步提升;3、但对于江西可能边际收敛,江西3%以内重仓量提升、3%以上重仓量有所压降。 (二)产业债:2023Q1基金对产业债重配规模仍大于城投,公用事业为首选。行业分布方面,公用事业为主要重仓行业,非银金融和交通运输重仓规模也较大,环比看基金可能大幅减配石油石化,而选择拥抱有色金属、建筑装饰、公用事业和煤炭行业强主体;主体分布方面,国家电网被重仓规模“一骑绝尘”,其余被重仓主体的持仓总市值多在20亿元以内;期限方面,在重仓规模较大的行业中过半重仓债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除钢铁行业重仓债平均剩余期限被拉长外,其他行业都不同程度缩短;收益率方面,从一季度末(2023/3/31)收益率分档看,石油石化、公用事业等央企占主导行业重仓债收益率几乎都在3%以内,非银金融、房地产和有色行业则呈现一定下沉倾向,重仓债中4%以上收益率有一定占比;对比2022Q4,2023Q1多数行业重仓债收益率分布小幅波动,例如公用事业、煤炭等行业基本按照2022Q4的分布比例进行增配,无明显倾向;而房地产、煤炭、钢铁和非银金融3.5%以上重仓规模和占比均有提升,或反映出这些行业挖掘收益情绪升温。 (三)金融债:2023Q1基金重仓金融永续债和次级债规模环比高增,久期品种特征明显。品种分布方面,历经去年年末债市调整后二永债配置价值凸显,叠加一季度结构性资产荒复现,基金通过配置二永债拉长久期、增厚收益的逻辑得到强化,永续债和次级债被重仓规模分别环比增长13%、20%至726亿元、2030亿元;期限方面,剩余期限分布品种特征明显,基金重仓较为青睐剩余期限2~3年的永续债和剩余期限1~3年的次级债,配置一般金融债的剩余期限多集中于2年以内,国有行和保险的次级债、国有行和农商行的一般债被拉长久期;收益率方面,被重仓的永续债和次级债收益率多在3.5%以内,一般债集中在3%以内,一般债平均收益率上行可能主要系久期偏短,今年一季度短端无风险收益率整体波动上行所致。 信用债回顾:上周发行量和偿还量分别回升至4183亿元和3675亿元,最终净融入约509亿元,较上周略有缩减;各等级、各期限二级收益率和信用利差均下行1~4bp不等,期限利差和等级利差小幅波动。各省城投平均利差普遍收窄5bp左右,各行业产业债利差收窄幅度普遍稍小于城投。上周总换手率约2.95%,成交活跃度环比大幅回升,房企高折价成交数量环比增加。 风险提示 政策变化超预期;信用风险暴露超预期;数据统计分析可能存在遗误
展开>>
收起<<
《东方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报告:2023Q1基金重仓信用债分析-230425(1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报告:2023Q1基金重仓信用债分析-230425(19页).pdf(1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方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报告:2023Q1基金重仓信用债分析》研报附件原文摘录)研究结论 经历了近两年资产荒演绎和赎回潮冲击,供需格局分析在信用债研究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机构风险偏好和配置行为极大地作用于供需格局的走势,因此跟踪其变化变得非常关键。为此,我们跟踪了公募基金重仓信用债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城投、产业和金融债的最新配置动向,供辅助跟踪分析机构配置行为与偏好。 (一)城投债:2023Q1基金重仓力量增强,浙江等区域下沉积极。地域分布方面,多数省份被重仓城投规模环比2022Q4小幅波动,山东重仓债规模环比最多扩大52%,江苏、上海环比增速也在10%以上;层级方面,各省省会城投债仍为基金重仓首选,对部分强地级市配置意愿也较强,对江浙两省评级和层级下沉意愿明显偏强;期限方面,整体而言多数省份重仓短债占比30%~40%、重仓2年以内债券占比70%~80%,山东、浙江、湖北和安徽重仓债剩余期限有所拉长;收益率方面,以一季度末(2023/3/31)收益率区间分布来看,被重仓债平均收益率多集中在3.5%以内,湖南、江西、重庆还有一定量的收益率高于5%重仓债,2023Q1各主要省份收益率分档格局大体延续,主要变化:1、江苏、山东收益率各档区间重仓量基本都有提升,特别是3%~3.5%区间重仓量提升明显,中性区间内适度挖掘收益;2、对浙江、湖北、安徽情绪或更为积极,3.5%以上重仓量呈现提升,特别是浙江4%以上重仓体量不算小,还有进一步提升;3、但对于江西可能边际收敛,江西3%以内重仓量提升、3%以上重仓量有所压降。 (二)产业债:2023Q1基金对产业债重配规模仍大于城投,公用事业为首选。行业分布方面,公用事业为主要重仓行业,非银金融和交通运输重仓规模也较大,环比看基金可能大幅减配石油石化,而选择拥抱有色金属、建筑装饰、公用事业和煤炭行业强主体;主体分布方面,国家电网被重仓规模“一骑绝尘”,其余被重仓主体的持仓总市值多在20亿元以内;期限方面,在重仓规模较大的行业中过半重仓债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除钢铁行业重仓债平均剩余期限被拉长外,其他行业都不同程度缩短;收益率方面,从一季度末(2023/3/31)收益率分档看,石油石化、公用事业等央企占主导行业重仓债收益率几乎都在3%以内,非银金融、房地产和有色行业则呈现一定下沉倾向,重仓债中4%以上收益率有一定占比;对比2022Q4,2023Q1多数行业重仓债收益率分布小幅波动,例如公用事业、煤炭等行业基本按照2022Q4的分布比例进行增配,无明显倾向;而房地产、煤炭、钢铁和非银金融3.5%以上重仓规模和占比均有提升,或反映出这些行业挖掘收益情绪升温。 (三)金融债:2023Q1基金重仓金融永续债和次级债规模环比高增,久期品种特征明显。品种分布方面,历经去年年末债市调整后二永债配置价值凸显,叠加一季度结构性资产荒复现,基金通过配置二永债拉长久期、增厚收益的逻辑得到强化,永续债和次级债被重仓规模分别环比增长13%、20%至726亿元、2030亿元;期限方面,剩余期限分布品种特征明显,基金重仓较为青睐剩余期限2~3年的永续债和剩余期限1~3年的次级债,配置一般金融债的剩余期限多集中于2年以内,国有行和保险的次级债、国有行和农商行的一般债被拉长久期;收益率方面,被重仓的永续债和次级债收益率多在3.5%以内,一般债集中在3%以内,一般债平均收益率上行可能主要系久期偏短,今年一季度短端无风险收益率整体波动上行所致。 信用债回顾:上周发行量和偿还量分别回升至4183亿元和3675亿元,最终净融入约509亿元,较上周略有缩减;各等级、各期限二级收益率和信用利差均下行1~4bp不等,期限利差和等级利差小幅波动。各省城投平均利差普遍收窄5bp左右,各行业产业债利差收窄幅度普遍稍小于城投。上周总换手率约2.95%,成交活跃度环比大幅回升,房企高折价成交数量环比增加。 风险提示 政策变化超预期;信用风险暴露超预期;数据统计分析可能存在遗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