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证券-金博股份-688598-热场出货快速增长,锂电与氢能业务持续突破-230424

文本预览:
金博股份(688598) 公司发布 2022 年年报,盈利同比增长 10%。公司光伏热场出货量快速增长,锂电热场业务持续突破,氢能业务进展积极;维持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2 年盈利同比增长 10%: 公司发布 2022 年年报, 实现营业收入 14.50亿元,同比增长 8.39%;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51 亿元,同比增长 9.99%, 扣非盈利 2.96 亿元,同比减少 35.67%。 2022 年 Q4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442 万元,同比减少 67.35%。 碳碳热场出货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有所承压: 2022 年, 公司热场系列产品实现收入 14.47 亿元,同比增长 8.34%,其中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产品实现收入 14.32 亿元,同比增长 7.57%。 全年公司实现先进碳基复合材料销量 2480.80 吨,同比增长 59.74%。我们测算全年热场单吨不含税价格约为 58.34 万元/吨。受到产品销售价格下调的影响,公司热场业务盈利能力有所承压,全年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产品实现毛利率 48.02%,同比减少 9.18 个百分点。 锂电热场业务持续突破, 氢能业务进展积极: 锂电业务方面, 目前公司高温碳化用的碳/碳匣钵、石墨化用坩埚、石墨化用箱板和立柱均已量产;在氢能领域,目前公司完成第一代片状碳纸样品开发,并通过了膜电极和电堆龙头企业客户的验证,第二代连续式卷对卷碳纸研发也已完成配方和技术研发;基于对碳基复合材料的多年积累和深入研究,完成另一种燃料电池核心“卡脖子”材料(石墨复合双极板)的设计和开发; 公司正在积极突破储氢技术难题,着力 70MPa Ⅳ型储氢瓶开发。 公司完成基于吹塑成型 60L 内胆的 70MPa 储气瓶原型相关工艺线路探索,并进行样件试制。 估值 在当前股本下,结合公司年报及行业供需情况,我们将公司 2023- 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至 7.73/10.63/14.79 元(原预测 2023-2025 年每股收益为 9.06/12.31 /-元),对应市盈率 21.4/15.6/11.2 倍;维持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产品价格竞争超预期;下游扩产需求低于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光伏行业政策风险。
展开>>
收起<<
《中银证券-金博股份-688598-热场出货快速增长,锂电与氢能业务持续突破-230424(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证券-金博股份-688598-热场出货快速增长,锂电与氢能业务持续突破-230424(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热场出货快速增长,锂电与氢能业务持续突破》研报附件原文摘录)金博股份(688598) 公司发布 2022 年年报,盈利同比增长 10%。公司光伏热场出货量快速增长,锂电热场业务持续突破,氢能业务进展积极;维持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2 年盈利同比增长 10%: 公司发布 2022 年年报, 实现营业收入 14.50亿元,同比增长 8.39%;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51 亿元,同比增长 9.99%, 扣非盈利 2.96 亿元,同比减少 35.67%。 2022 年 Q4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442 万元,同比减少 67.35%。 碳碳热场出货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有所承压: 2022 年, 公司热场系列产品实现收入 14.47 亿元,同比增长 8.34%,其中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产品实现收入 14.32 亿元,同比增长 7.57%。 全年公司实现先进碳基复合材料销量 2480.80 吨,同比增长 59.74%。我们测算全年热场单吨不含税价格约为 58.34 万元/吨。受到产品销售价格下调的影响,公司热场业务盈利能力有所承压,全年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产品实现毛利率 48.02%,同比减少 9.18 个百分点。 锂电热场业务持续突破, 氢能业务进展积极: 锂电业务方面, 目前公司高温碳化用的碳/碳匣钵、石墨化用坩埚、石墨化用箱板和立柱均已量产;在氢能领域,目前公司完成第一代片状碳纸样品开发,并通过了膜电极和电堆龙头企业客户的验证,第二代连续式卷对卷碳纸研发也已完成配方和技术研发;基于对碳基复合材料的多年积累和深入研究,完成另一种燃料电池核心“卡脖子”材料(石墨复合双极板)的设计和开发; 公司正在积极突破储氢技术难题,着力 70MPa Ⅳ型储氢瓶开发。 公司完成基于吹塑成型 60L 内胆的 70MPa 储气瓶原型相关工艺线路探索,并进行样件试制。 估值 在当前股本下,结合公司年报及行业供需情况,我们将公司 2023- 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至 7.73/10.63/14.79 元(原预测 2023-2025 年每股收益为 9.06/12.31 /-元),对应市盈率 21.4/15.6/11.2 倍;维持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产品价格竞争超预期;下游扩产需求低于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光伏行业政策风险。